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智慧城市建设要量力而行
  • 点击数:839     发布时间:2013-03-01 17:37:00
  • 分享到:
关键词:

  来源:《经济日报》

   智慧城市是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了“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提出要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发展。那么智慧城市作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交汇点,从技术应用、资源整合、管理服务提升等方面将为“美丽中国”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了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随着去年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的印发,“智能化”建设的舞台大幕已经拉开,智能社区、智能医疗、智能交通等新兴概念,越来越多地融入城市生活中。

   “智慧城市”概念的应用十分广泛,基本可以将一个城市的各个角落都包含其中。例如,在城市有很多桥梁、道路、隧道,可以在这些地方装上传感器,再通过后台统一收集信息、监测安全指数,哪里土松了、哪里承重压力过大等都可以实时监控,与此相关的制造业等行业,也被带动起来。可以说,围绕智慧城市为核心的市场,将呈倍数级增长,与之相关的服务、物流、家政、数据收集、后台维护等行业,都可从中受益,并增加了就业。

  在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背后,我们也应该看到存在的一问题。现在,不单是一些特大城市和中心城市,还有一些中小城市都有建设智慧城市的积极性。但是必须要明确一点,就是以信息技术为主的人工智慧,只是一种手段,目的还是要把城市发展和管理好。因此一定要讲求实效,真正把人的智慧和先进科学技术手段与城市发展和管理结合起来,取得实际的效果。同时,在建设过程中比较典型的问题是行业的技术标准还不够成熟,不同的设备和应用软件都有各自的协议,难以与终端平台兼容。这就导致产品无法批量生产,成本也降不下去。而且由于物联网尚处起步阶段,用户的消费习惯还未形成,亟待培养。

  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推手,主管部门还应该在政策扶持方面加大力度。据悉,由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牵头,正在准备出台智慧城市相关指导意见、制定标准。国家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企业自身也在不断努力,以期尽快出台统一标准。

  从“数字”向“智慧”升级

  来源:《经济日报》

◆智慧城市将有助于摆脱一系列的“城市病”。智能交通、云计算等多个领域将迎来巨大的市场商机
◆智慧城市产生大数据,大数据也将支撑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导读:1月29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其中地级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这标志着由我国政府主导的城市信息化开始由“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升级,智慧城市的建设大幕将在全国开启。

  需求推动建设高潮

   当前,城市问题日益严峻。统计显示,2011年我国的城市化率达到51.27%。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60%。而持续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将带来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系统退化等一系列的“城市病”。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子河认为,智慧城市将有助于摆脱一系列的“城市病”。智慧城市是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形成的一种新型信息化的城市形态。“目前,我国2万多家医院,其中只有5%的三甲医院,拥有64%的医疗资源。出现看病难的问题,是因为64%的医疗资源不能获得共享,而信息技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黄子河说。目前,智慧医疗已经帮助四川省汶川县百姓基本实现了“大病不出县”。据了解,“思蜀援川”援建项目为汶川县组建了区域卫生信息网络之后,汶川县人民医院等四家医疗机构每天可以与华西医院和北京大医院进行远程医疗和医疗培训。

   智慧城市是破解“城市病”有效办法。目前很多地区都提出要加快智慧城市的建设,据统计,截至2012年9月,在我国47个副省级城市以及省会城市中,已有28座城市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智慧”或“智能城市”发展战略。此外,超过36个地级市和100多个县级市也已经启动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预计“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投资总规模有望达5000亿元,智能交通、云计算等多个领域将迎来巨大的市场商机,“十二五”期间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将为相关产业带来2万亿元的商业机会。

   大数据支撑智慧城市

  “大数据挖掘对智慧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是无形的生产资料,大数据价值的合理共享和利用将创造巨大财富。”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物联网专家组组长邬贺铨在2013年智慧城市年会上如此表示。

   大数据是指没有办法在合理的时间里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进行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目前,在我国每天都会产生海量的大数据。据统计,在我国2012年淘宝网每天交易达数千万笔,其单日数据产生量超过50TB(万亿字节)的大数据;百度每天大约要处理60亿次搜索请求,数据量达到几十PB(千万亿字节);中国联通用户上网记录达每秒83万条,即每月1万亿条300TB的大数据。智慧城市在产生大数据的同时,大数据也将支撑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目前我国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很多地方还过于偏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而并不重视“数据的价值”和数据挖掘。对此,邬贺铨说:“城市装上几十万个摄像头,并不代表就是智慧城市。物联网也好,智慧城市也好,数据挖掘是重点。”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当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信息获取后的处理。同时,他指出大数据的收集、存储、分析处理及使用,对智慧城市也将是挑战。

  中国市长协会副会长陶斯亮认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仍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邬贺铨认为,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提出的创新城市、绿色城市、宜居城市、平安城市、健康城市、幸福城市等理念也应该是智慧城市的应有之义。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