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欣喜的是,在银行业追求效益先行的竞争格局下,绿色金融不仅没有成为兴业银行的财务负担,还为兴业银行开创了新的业务领域。更重要的是,绿色金融作为一块敲门砖,推动了兴业银行经营理念的提升。
为探索兴业银行的绿色金融故事,兴业银行董事长高建平分享了他的观点。
公司治理植入绿色基因
问:我们注意到兴业银行成立21年来,公司治理理念的提升引领着银行的稳健快速发展,请您介绍一下兴业银行公司治理理念的发展过程?
高建平:在兴业银行的发展历程中,公司治理理念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股东利益至上、到兼顾各相关者利益、再到倡导环境、社会、经济的统一和谐和银行可持续发展,基本体现了一家银行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对价值创造的认知过程。
第一阶段是从1988年成立到九十年代中后期。为顺应国家经济和金融改革发展的形势要求,兴业银行通过发起人出资设立以及吸收新投资者入股等方式不断增强资本实力,为银行早期发展奠定了基础。此时,兴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目标主要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让股东分享银行成长的收益,这段时期银行的分红水平很高。
第二阶段是2000年至2005年。兴业银行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公众企业,日常经营既得益于股东、客户、员工和社会各界等的支持,经营成果又与他们的利益密切相关。因此,银行的治理目标不应只停留在股东层面,还应兼顾客户、员工和社会公众等相关者的利益。
第三阶段是2006年至今。在全球应对气候变暖等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这一大背景下,兴业银行在实现公开上市后,进一步思考履行社会责任与银行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出"寓义于利"社会责任实践方式,探索以商业模式创新履行社会责任,构建人与自然、环境、社会和谐共处的良好局面,并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治理理念。
问:2006年兴业银行抓住与IFC合作开展能效融资项目的契机正式介入节能减排项目贷款领域,随后在2008年10月正式公开承诺采纳“赤道原则”。在近几年中,兴业银行把绿色金融作为核心理念之一,兴业银行怎么理解绿色治理理念的内涵?
高建平:兴业银行的绿色理念从绿色信贷中得到启发,又不限于绿色信贷,它是银行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银行经营的方方面面。
近年来,尤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面对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兴业银行进一步思考利益相关者与银行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出了“积极探索以多种方式推动履行银行社会责任,构建人与自然、环境、社会和谐共处的良好局面”的公司治理新理念。至此,兴业银行经过多年的探索,从早期信持的股东利益至上、利益相关者最优而最终演变为现在的倡导环境、社会、经济的统一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成熟的价值认知,从源头上夯实了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现代企业是一种谋求经济、社会、环境三大利益的组织,是优化物质、人力、环境三类资本的配置主体。这要求银行重新树立需求观、资源观、环境观、效益观等新的观念、从多个侧面把握绿色理念的实质,在不影响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条件下从事经营活动,促进经济、环境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公众企业,既依赖于股东资本投入,也得益于客户、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对银行的支持。在这个意义上,商业银行的行业特性更是要求其主动把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和谐统一的追求自觉纳入自身发展目标,真诚推动与各利益相关方共同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致力于经济、环境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事业也是银行创造百年基业、取得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