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气候变暖不严重,也要发展低碳经济,因为化石能源的耗尽是或早或迟的事情。发展低碳经济,需要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有机、生态、高效农业,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倡导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计划加市场,是低碳中国可行的好模式,千万不要舍近求远、弃中求洋。
低碳经济与前些年我们已经开始提倡的循环经济有许多共同之处,两者都是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中国应如何发展低碳经济?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具有低碳特征的产业。我们应将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面对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的现实,用高新技术改造钢铁、水泥等传统重化工业,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尤为重要。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不仅要“中国制造”,更应关注“中国创造”。要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向前端延伸,可以从产品的生态设计入手,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识和产品;向后端延伸,应该开发形成自己的品牌与销售网络,不断提高产业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后发国家,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包括金融、保险、物流、旅游、教育、文化、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在内的现代服务业,是一个能耗低、污染小、就业机会多的低碳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在重视传统工业发展的同时,加快现代服务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减轻中国GDP中的碳强度。
发展有机、生态、高效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传统农业是低碳经济,而现代农业则是建立在化石能源基础之上的“石油农业”。如何用生态农业和农业循环经济取而代之?一要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减轻农业发展中的碳含量。用粪肥、堆肥或有机肥替代化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通过秸秆还田增加土壤养分,提高土壤保墒条件,提高土壤生产力。利用生物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防治病虫害,减少农药、特别是高残留农药的使用量,这样可以提供无公害的食品,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二是充分利用农副业剩余物。中国每年农作物秸秆产量约7亿吨,其中一半可作为能源使用,折合1.5亿吨标准煤;树木枝桠和林业废弃物可获得量约9亿吨,若1/3作为能源使用,可折合2亿吨标准煤。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具体方法,包括饲料、肥料、菌类基料、工业原料和发电等,还可以热解气化成可燃气体,充作燃料。三是推广太阳能和沼气技术。这既能解决农村的能源供应,改善农民卫生状况和生活环境,又可以减少农作物和蔬菜生长中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保障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