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发达国家普遍20%左右的减排目标,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要在完成发展经济、摆脱贫困、改善民生的艰巨任务的同时,兑现温室气体减排承诺,其压力和难度可想而知。对此,国家发改委表示,要在提高经济质量上下工夫,不重复发达国家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方式,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的新路。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石油和化学工业在我国完成好节能减排目标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具有相当大的潜力。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千家重点耗能企业中,石油和化工企业有340家,占1/3;在环保部公布的废气、废水污染源国家重点监控企业中,石油和化工企业分别有482家和803家,占13.4%和25.8%。石油和化工行业的碳减排任务由此可见一斑。
迎接挑战 减排任务艰巨
目前,我国已经有十余种主要石油化工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石油化工大国。全行业有不同规模和所有制企业10万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两万多家,20余种主要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其中石油是世界第两大消费国、第三大进口国、第五大生产国;化肥、合成氨、磷肥、硫酸、电石、染料、合成树脂及共聚物、胶鞋等产量以及合成纤维生产能力、聚丙烯和合成橡胶消费量居世界第一位;农药、烧碱、轮胎等产量以及炼油能力居世界第二位;乙烯、涂料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三位;合成橡胶生产能力居世界第四位。
中化化工标准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全国化工节能减排中心秘书长王武告诉记者,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已居世界第三位,但96%是中小企业,工艺技术相对落后,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低附加值的产品占了绝大多数,尽管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等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难度很大。加上环保的历史欠账较多,染料、颜料、农药等生产过程排放的许多污染物还没有切实可行的治理办法,行业节能减排的任务十分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