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解放思想,依靠科技进步,是改革开放30年中国石油油气储量和产量平稳较快增长,成就新的增长高峰的两条基本经验。
新油气田在地质家脑袋里,30年来,这句话不断被中国石油的实践所印证。陆相石油地质理论、渤海湾盆地复式油气聚集(区)带勘探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前陆盆地、叠合盆地、岩性地层油气藏、海相碳酸盐岩等领域勘探理论的突破,有力地指导了中国石油油气勘探实践,中国石油的勘探领域大大拓宽,推动了塔里木、吐哈、冀东、苏里格等油气田的发现。
2007年8月,冀东南堡油田4.451亿吨新增石油探明储量通过国家评审。同年,中国石油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过8亿吨,形成第二个储量增长高峰。
30年,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实现跨越式发展。近10年来,中国石油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比前50年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的总和还多60%。2000年4月,克拉2大气田储量通过国家储委审核验收,奠定西气东输资源基础。同年,中国石油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迈上4000亿立方米台阶,2008年有望第四次超过4000亿立方米。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石油新增石油探明储量占全国的64%、天然气占74%。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石油原油产量稳步提高。30年科学高效开发,中国石油先后形成原油年产量上千万吨的油气田5个,年产油气当量上千万吨的油气田7个。其中,大庆油田年产原油5000万吨稳产27年,创世界同类型油田高效开发的奇迹。中国石油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2007年年底达到542亿立方米,30年翻了近两番,占当年全国天然气产量的78%。
资料显示,近20年来,中国石油原油产量占全国的76.7%、天然气占77.5%。
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中国石油油气勘探与生产在立足国内的同时,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截至2007年年底,中国石油在26个国家和地区拥有70个海外项目,工程技术服务队伍在48个国家进行作业,初步形成非洲、中东、中亚—俄罗斯、亚太、南美5个油气合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