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以发展模式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 点击数:849     发布时间:2013-04-17 17:40:00
  • 分享到:
关键词: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3年4月1日

  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发展模式是特定区域和特定条件下发展理念、方式、途径和机制的集中体现。发展模式创新是一种综合性的、更高层次的创新,对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近年来,宁波高新区按照宁波市委、市政府“六个加快”战略要求,紧紧围绕打造全国一流创新型科技园区的目标,大力创新发展模式,在资源集聚、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开发模式等四个方面实现成功转变,以模式创新引领园区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并有效发挥了对宁波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由一般资源向创新资源集聚转变

  随着宁波高新区开发建设的深入推进,传统的一般的资源已不能满足需要,资源集聚的重点逐步转变为集聚人才、技术、资本等与科技创新最密切相关的资源,形成宁波市创新资源集聚的高地。

  重点集聚高层次人才,打造宁波的“人才特区”。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宁波高新区通过建设载体、创新政策、强化服务等举措,在宁波市率先推进“人才特区”建设,组建了中国宁波留学人员创业园,成功创建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已成为宁波创新型人才最富集的区域,为宁波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宁波高新区共集聚各类人才4万余名,其中硕士及副高职称以上的高层次人才4000余名,海外留学人才500余名。共引进中央、浙江省“千人计划”人才17人,居宁波市首位。入选宁波市“3315”计划的团队和人才分别占宁波市的1/2和1/3,其中沈挺博士团队获得了A类资助2000万元。

  重点集聚科技资源,打造宁波市的“科技特区”。与国内同类城市相比,宁波科技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缺乏大院大所等高端科技资源,企业整体创新水平不高。宁波高新区作为以创新为最大使命的功能区,把科技资源的集聚摆在首位,大力引进科技研发机构和科技型企业,成为宁波市科技资源最集中的区域。目前,宁波高新区已集聚宁波市约1/3的重点科技研发机构,包括宁波最大的科研机构北方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国际顶级公司IBM、微软和国内知名企业TCL、华为等设立的研发机构;集聚宁波约1/2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包括宁波市十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及中国检测认证集团、中国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等设立的分支机构;集聚宁波约2/3的检测认证机构,包括SGS、TUV、BV、赛宝、诺安等国际国内知名机构;形成了200家左右科技型企业的培育梯队。科技资源的集聚有效弥补了宁波的创新“短板”,成为宁波经济发展新的动力源之一。

  重点集聚投融资机构,打造宁波的“资本特区”。资本是企业的“血液”,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助推剂”。近年来,宁波高新区花大力气加快资本市场建设,成立了资本与技术对接平台“宁波投资广场”,引进各类私募基金(PE)、风险投资(VC)和中介机构近百家,资金规模达60亿元。成立了“天使投资人俱乐部”,海归博士张彦借助“天使”成功创业的故事,在宁波市引发了一场关于“天使投资”的大讨论,成为宁波打造“天使之城”的策源地。还组建了宁波市首家科技银行,设立了小额贷款公司,推出了“科创金缘保”信贷产品计划、债权集合基金计划,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2011年,宁波高新区被科技部批准为全国首批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单位。

  由制造业为主向科技服务业为主转变

  从全国国家高新区发展经验看,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圳高新区等都经历了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的嬗变历程。随着宁波城市东扩的加快,对产业结构和形态也提出了新要求。针对这一现状,宁波高新区及时调整思路,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高端制造业,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等新经济业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聚焦发展科技服务业。近年来,宁波高新区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检测认证、软件与服务外包、智慧城市产业、科技型企业总部等科技服务业,经济发展格局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服务业年均增幅保持在4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在50%以上,在园区亿元以上企业总数中服务业占比近七成。今年1-2月,园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6%,占GDP比重达到65%,拉动GDP增长10.8个百分点,对GDP贡献率达到90.8%。

  择优发展高端制造业。近年来,宁波高新区制造业虽然遇到了空间瓶颈,但发展质量更优,园区产值上亿元的工业企业数量已在2005年基础上增加一倍以上,并涌现了均胜集团、激智科技等一批高成长性企业,形成了约50家左右的高成长性企业培育梯队。其中,均胜集团2012年实现工业产值64亿元,预计2015年可实现产值100亿元;激智科技近3年增长率均在100%以上,成为宁波市高成长性企业的典范。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近年来,宁波高新区已成片淘汰小规模、低效益企业118家,为新经济业态发展腾出宝贵的土地资源。今明两年还将完成10家以上亿元企业的搬迁,总产值达15亿元。今年还专门腾出540亩土地,用于激智科技新增生产线等一批高端制造业项目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质量。

  由产业集聚向专业化集群转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产业分工的更加细化,产业的专业化集群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宁波高新区近年来主动顺应这一形势,大力打造专业产业园、特色主题楼宇,创新开发运营方式,提升管理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推动产业向专业化集群方向发展。

  打造专业型产业园。宁波高新区根据产业基础和发展趋势,对园区重点产业进行分类引导,集中规划建设若干专业产业园,高度注重规划、招商、政策、中介、管理和服务的专业性,引导相关产业向专业产业园集聚,在一个相对集中的空间内形成较为完整的创新链和产业链。除了已建成的研发园、软件园、创业园等意外,目前正在建设智慧物流产业园、智慧城市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园、检测认证产业园、战略性新兴产业园等,专业产业园已成为宁波高新区发展产业的重要方式。

  打造特色主题楼宇。楼宇经济是现代都市经济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新城新区开发的重要方向。宁波高新区近年来结合独特的区位优势,打造了一批以行业总部为主题的特色楼宇,楼宇经济呈蓬勃发展态势。已建成的总部基地一期总面积达33万平方米,集聚了现代通信、石化工程、健康管理、现代物流、能源等9个领域的总部开发项目,可为宁波高新区增加年营业收入50亿元,被评为宁波市十大优势总部基地;正在建设的总部基地二期总规划面积30万平方米,已基本落实12个总部开发项目。

  促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宁波高新区发展到今天,已成为宁波市“东部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厂房、楼宇都是紧缺资源,创新资源的利用和运营方式、节约集约利用有限资源成为必然要求。宁波高新区近年来打造的专业产业园、总部基地、孵化器加速器等新经济载体,都采用区块整体开发的形式,“统一规划、成片开发、成批引进”,高度注重产业的专业化集群发展和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如研发园由宁波高新区联合著名开发商对450亩土地进行统一开发,按“限地价、限对象、限售价、限转让”原则引进各类研发机构,使政府以最小的投入、最少的资源获得了最优的开发效果,同时也有效把控了专业园的发展方向。

  由自我发展向构建开放型园区转变

  宁波高新区不是为创新而创新,也不仅仅是为了自身发展而发展,而是肩负着更重要的使命,那就是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创新动力。宁波高新区自升级为国家高新区以来,一直致力于打造宁波市创新服务的大平台,致力于构建开放合作的创新机制,努力发挥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引领带动作用。

  一是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宁波高新区以研发园为载体集聚公共技术服务机构50多家,其中检测认证机构30多家,检测范围基本涵盖宁波主导产业;与大院名校合作设立院士工作室5家、技术转移中心13家,为宁波市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开放式的技术服务,近3年来与宁波企业开展技术合作1000多项,累计服务企业近2000家,与企业联合申报科技项目达115项。北方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先后与宁波多家企业开展了科研攻关和技术服务,仅2011年技术服务总收入就达2.1亿元,带动宁波市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100亿元。

  二是搭建科技成果的发布、展示和交易平台。以研发园为依托成立“宁波创新港”,作为全市科技活动的举办地和科技成果的发布地,促进技术与项目的对接,促进研发成果向宁波市辐射和扩散。宁波创新港2012年以来累计举办各类科技活动100多场次,发布各类科技成果300余项,已成为宁波最大的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和开放式公共服务平台。

   三是推动与周边区域联动发展。为有效发挥科技创新对宁波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宁波高新区积极实施“一区多园”发展战略,分别与江北、余姚、奉化等地合作设立了宁波高新区江北园、余姚园、奉化园,将部分受到空间制约的优质制造业项目、毕业创业企业向分园转移,与周边地区实现品牌共享、信息互通、产业互动、联动发展。近年来由宁波高新区转移到周边县市区发展的企业有数百家,如由宁波高新区引进的中央“千人计划”人才金亚东博士到江北区创立了长阳科技园。随着宁波高新区与周边地区合作的深入开展,将会有更多的创业毕业企业和制造业项目向周边地区转移,共同推动与周边地区的联动发展。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