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6日,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京铁大酒店胜利闭幕。此次大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国自动化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中国自动化学会第八届理事会财务工作报告》,大会审议了《中国自动化学会章程修改报告》,通过了新的《中国自动化学会章程》,同时通过了《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员条例》。大会同期召开了九届理事会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学会新一届理事139名,荣誉理事30名,常务理事48名,副理事长8名,理事长2名,秘书长1名。本届理事会根据学会实际工作需要,实行双理事长制度,戴汝为院士和孙优贤院士当选为本届理事会理事长。
选举结果
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长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戴汝为 浙江大学控制系 孙优贤
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西安交通大学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02所
郑南宁 王天然 吴宏鑫
上海交通大学 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
席裕庚 郭雷 周康
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
王常力 王飞跃
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秘书长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 王飞跃
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戴汝为 孙优贤 郑南宁 王天然 吴宏鑫 席裕庚 郭 雷 周 康 王常力
王飞跃 王文海 王玉普 王亚卡 王成红 王越超 韦孟宇 田 捷 田彦涛
朱建良 仲明振 任德祥 刘 玠 刘 磅 刘积仁 江敬灼 许晓鸣 孙 尧
李 果 李衍达 杨孟飞 吴 澄 吴启迪 (女) 吴剔华 张育林 张剑武
陈 杰 陈翰馥 周东华 桂卫华 柴天佑 黄 琳 梅 涛 曹希仁 蒋昌俊
谢克明 褚 健 谭铁牛 薛安克
图文现场
中国自动化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长 戴汝为院士在投票 中国科协领导冯长根先生致辞
戴汝为院士致开幕词
戴汝为和孙优贤院士在投票中 郭雷院士宣布 李衍达院士宣读
第九届理事会理事选举结果 第九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决议
孙柏林教授作关于理事会理事 王常力博士主持审议表决 理事投票现场
候选人产生情况以及选举办法说明 《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工作条例》
理事投票中 理事在投票 理事在投票
本刊观察
本刊作为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的自动化领域的主流媒体,和控制网一道,全程参与了对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会后,对参加本次大会的理事作了特别采访,并对大会作了全方位的专题报道。
(详情参看控制网www.kongzhi.net)。
本次大会,戴汝为院士所作的《中国自动化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以及修改后的《中国自动化学会章程》和《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员条例》都颇引人注目。《中国自动化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在第一部分对第八届理事会工作作了回顾,八届理事会在深入思考、不断实践和认真总结的基础上,取得的几点认识和体会得到了与会会员的广泛认同,即学会工作以会员为本,以学会建设为基础,以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以服务社会为重要职责。报告第二部分针对上述认识和体会提出了“关于对第九届理事会工作的建议”。建议共分五条,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学会在国际科技界影响力,增强会员的凝聚力等目标。会议通过的《中国自动化学会章程修改报告》,对原学会章程的总则、业务范围、会员、组织机构和负责人、学会分支机构、资产管理和使用原则、章程的修改程序等部分进行了有效的修改。这次修改,降低和减弱了学会的行政职能,强化了学会的服务和交流职能,使学会更加符合世界科技协会发展的潮流,使学会逐渐成为中国自动化行业发展和进步的交流平台。孙优贤院士在主持讨论通过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决议时提出,《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员条例》代表了学会发展的新时期,提出学会最中心的任务是交流,充分肯定了各类有效交流活动的重要性,通过交流,使自动化学会成为推动中国自动化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平台。
中国自动化学会自1961年成立后,至今已有47年的历史。47年中尤其是1978年以来,学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学者定义:学会是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并为其服务、咨询、沟通、监督、自律和协调的社会中介组织或民间性组织。它作为政府和企业、企业和企业、企业和学界之间的桥梁、纽带而存在。这个定义为学会定了位,学会不属于政府的管理机构系列,是以学术交流为主导的科技服务机构。那么,如何切实有效地发挥学会这个平台的作用,无疑是新一届学会首先面对的问题。
“中国汽车行业产品开发能力研究”显示:“无论何种所有制企业,何种产品生产企业,产学研合作状况都被认为是最差的,缺乏有效的合作平台是其中重要的问题之一。”其实,不惟在汽车行业,在整个自动化领域,产学研的合作状况也并不乐观。而这正是学会可以有效发挥自身优势的舞台。平台的作用如何发挥?如何使学会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服务?本刊观察员作如下设想:
一是做好规划工作。规划包括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即做好5年规划和年度规划。规划学会在未来的一年年内将做哪些重要工作,如进行调研活动、组织学术研讨会,开展课题研究,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
二是发挥平台作用,加强交流的有效性。学会既然作为一种非政府机构的社会组织,就要真正弱化或去行政化,强化学术交流和服务的功能,开辟交流的途径和领域,明确自己的社会追求和奋斗目标,建立真正属于学会自己的可持续工作品牌,担当一个科技社团应当担当的社会和历史责任。
三是加强组织协调。 学会可以以任何有效的形式选拔出擅长组织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划出经费,鼓励他们去组织和开展一些意义重大的活动,并适时做出评估。
四是面向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自动化企业是自动化行业的中坚力量,也是自动化理论创新的源泉。学会应增加企业会员,了解企业发展的困难和瓶颈,做好企业和政府间的沟通,为企业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对策和建议。例如,每年定期举办类似自动化发展论坛这样的由本领域学术专家和企业家参加的会议,从学术、技术、应用、企业、市场、产品等多方位、多层次、立体式地服务于广大自动化企业,为双方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和交流平台,实现产业和理论研究的有效对接。如此,也能充分发挥自动化学会“服务企业、服务经济、服务社会”的良好作用,加强同企业的联系。只有这样,学会才会焕发出真正的活力和生机,凸显出一个学术社团的公信力,吸引国际学术社团的关注,才能进一步实现和国际学术社团的交流和合作,增强中国自动化学会在国际学术社团的地位和影响。
正如自动化学会新任理事长孙优贤院士所言:今后学会的主要任务是交流。交流是进步的阶梯,交流是创新的源泉。相信中国自动化学会将在交流中成长,在交流中扩大影响,在交流中不断进步,真正成为促进自动化产业崛起和强大的有效平台和强力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