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原磊:我国工业生产增速放缓 今年增速在9.5%左右
  • 点击数:1321     发布时间:2013-05-20 15:30:00
  • 分享到:
关键词:

   来源:中国网  

   5月20日讯 5月2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 “2013年《产业蓝皮书》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并正式发布了《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3)No.3》。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运行室副主任原磊分析当前工业经济形势,展望“十二五”。其指出,中国工业生产增速放缓,2013年全年工业经济增速将维持在9.5%左右。

  第一,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一是中国工业生产增速放缓,从2011年开始看的话,到2012年到2013年1到4月份都是延续下滑的趋势。总体来讲,下行的幅度是有一定大的幅度,波动的程度明显有所降低。

   二,从产业来看重工业下滑幅度大于轻工业,目前来看重工业的增速高于轻工业。从2013年的1到4月份来看,重工业的增速有所提高,高于轻工业的增速。下面这张表是增速下滑幅度最大的一些行业。

  三,东、中、西部的增速全面回落,目前来看,从这张图可以看到,从增速的幅度来看,尤其是中部下滑的幅度最大,相比来讲东部的下滑幅度一直较小,从目前来看,东部地区的工业经济增速有所恢复,基本上恢复到2011年或者2010年之前的一段时间,基本上是增速总体上有所恢复。如果从增速的速度来看还是很慢的。

  四,制造业投资增速明显回落。我们从制造业的投资增速来看,我们把这一条黑色的虚线,就是制造业的投资增速,总体来讲,从2013年来讲出现一个问题,低于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增速,从去年包括2012年的时候,当时贸易经济压力也比较大的时候,但增速还是没有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增速。从2013年来讲,制造业投资增速进一步下滑,反映了投资者对未来前景预期的不确定性。从产业来看,高耗能的产业投资增速下滑的幅度更大一些。

   五,工业品进出口增速加快回升,但对经济增长拉动幅度没有增长。我们在出口增速回升的同时,进口的增速也在增长。右边的图是进出口差额的量,4月份的差额跟去年4月份的差额没有太大的差异,在经济的拉动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第六,工业企业经营效益好转,但是经营压力仍然比较大。这张图是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的图,利润总额红色的线是增速,增速一方面来讲2013年比2012年有比较大的回升和好转,但是在跟以前相比还是差别比较大,企业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右边的图可以看到,红线这一块是销售成本,蓝色是销售收入,这个成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销售成本的增速是一直快于销售收入的增速,也反映了中国工业企业生产成本这一块持续上升的压力。劳动力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导致一些企业竞争效益的压力。在供给面的一些问题。还有销售收入增长速度是快于利润的收入,中国的产能过剩的问题,因为企业之间有产能过剩,恶性竞争的情况存在。虽然说企业的量是有的,销售量是有的,但是大家都不赚钱,赚的比较少,也反映出来这些问题。

   第二,“三大需求”趋势分析。

   从投资来看,以投资驱动为主要特征的工业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持续。因为从2002年扩市,资本驱动逐步代替了最终消费,成为中国工业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拉动力量。但是投资增长过快造成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投资挤了消费”“产能过剩”等等问题,对资源环境造成巨大压力。现在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方式难以持续,如果中国工业继续为了投资而投资,为了拉动经济而投资,会造成很大的压力,这种情况是无法持续的。

   应当看到一个问题,由于中国经济存在产业的不平衡和区域不平衡的问题,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区域的协调发展都需要通过增加投资来实现,所以我们认为在未来的时间中国投资的增长还有很大的空间,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投资率会处于很高的水平,为什么投资率是维持一个很高的水平,增长模式有变化,认为与过去投资驱动型发展模式不同,新的发展阶段之下投资增长率应当是需求大的结果,而且投资的质量应当是稳步提升。

    中国基础设施投资还有很大的空间。不同的省份之间人均GDP的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通常这些经济发展比较好的一些地区,像人均GDP水平比较高的地区,这种基础设施的存量比较大。还有他们之间如果说用回归分析,有很大的相关性,一般来说人均GDP每增加一个单位,人均基础设施也会增加。我们认为从十八大来讲,人均的收入水平,国家有翻一番的指标,还有“四化并举”工作的城镇化的发展思路,总书记说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也将是比较大的空间。

   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将成为工业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的根本立足点。中国一直在谈自身消费率较低的问题,如果扣除商品的价格因素,我们看消费的增速一直是快于GDP的增速,也有这样的情况。如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的比重也出现一个上升,也反映一个阶段中国消费增长的需求,下一阶段中国要想提高消费率问题,目前消费率比较低,既有收入层面的因素,但是同样也有产业结构的问题,产业的结构和需求结构不相适应,也是需要消费的增长、需要产业结构的改善包括产业结构的投资等来实现。我们应当用城镇化带动工业化,建立与社会结构相适应的产业结构。

   进出口对工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将逐步由需求拉动转向效率的提高。长期以来包括我们刚才谈的时候,我们往往用出口减进口的差额来衡量进出口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这种思路是有问题的,什么问题呢?对于国家来讲,进口和出口同样很高,大进大出的发展模式,从差额上没有太大的差异,事实上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是完全不一样。有时候进口和出口,进口是国家对资源利用的能力,进出口有时候更大的作用是促进国内产业效率的提高。在下一步发展当中,从进口的扩大有利于内需的扩张,很多消费品之间是互补的,而不完全是相互替代的关系。

   第三,“十二五”工业经济增长的趋势分析。

   潜在产出增长率的下滑反映工业经济增速的下行压力。我们都认为是潜在产出增长率是出现下滑的,下滑趋势是从2007年出现的,下一阶段这个趋势还会继续。产出缺口较低甚至为负,说明了工业经济尚处于不景气的空间。目前我们的产出缺口在逐渐降低,是为负,反映经济的不景气,从需求的因素是不景气的因素。

   工业化进程阶段的改变也意味着工业经济增长的放缓。长期以来,工业部门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从1992年到2011年来看,工业平均每年拉动GDP增长5.353百分点,相比之下,第三产业平均每年拉动GDP增长3.88个百分点。下一步工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不仅是体现在增长的拉动,更主要是结构的升级。

   “十二五”期间,劳动力和资本变动对工业经济增长的拉动将会减弱,资源环境对工业经济增长的约束会进一步加强,技术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拉动会进一步增强。预计中国工业经济可能会延续目前的趋势,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滑,但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2013年全年工业经济增速将维持在9.5%左右。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