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刚刚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7.7%,较上年四季度回落了0.2个百分点,与上年全年7.8%的水平大体相当;一季度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4%,涨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4个百分点。
总体上看,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开局平稳、稳中有进,经济增速、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城镇新增就业等主要指标均稳定在合理的区间内。与此同时,一些潜在的风险正在积聚,制约发展的矛盾也在不断显现。如何辩证看待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这些风险点?如何科学寻求化解风险的方法?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
问:如何看待当前世界经济的变化与调整,以及由此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答:应该说,今年的外部形势要比去年略好,美国“财政悬崖”引发的高风险并未明显凸显,欧债风险在短期内呈下降趋势。尽管形势略好,但我们不能过于乐观,要警惕可能发生的隐形风险,比如大量的金融坏账、主权债务等。
目前,美国的主权债务超过16万亿美元,欧债总额则是当地GDP的2倍至3倍,这意味着通胀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加,我们对此绝不能掉以轻心。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相继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且力度不断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币值升值产生了一定的压力,也增加了出口的难度。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之中,有利好也有利空,但中国经济发展还得主要靠内需。目前,内需的基础仍不牢固,受外部影响较大,我们须进一步加强研判,把握规律性,增强预见性,抓住有利时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问:一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37.1%,销售额增长61.3%,如何看待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波动?
答:房地产市场的波动一直是社会各方关注的敏感话题。去年四季度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需求普遍升温,房价普遍上涨。针对这一问题,国务院出台了新的调控措施。从3月份的情况来看,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增速都出现明显下降,尽管仍处在市场高位,但比1、2月份的增速回落了10个百分点,调控措施效果初显。
与此同时,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增速继续下降,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速也出现下降。需要关注房地产市场变化对房地产项目建设预期、房地产投资的影响,继续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引导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加大对普通商品房建设的支持力度,在稳定房价的同时,促进房地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
问: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到位资金增速、财政收入增速等均有较大回落,如何处理好投资的资金保障问题?
答:我们注意到,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到位资金84899亿元,同比增长19.6%,增速比1至2月份回落了4.2个百分点。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速回落13.5个百分点;国内贷款增速回落7.6个百分点;自筹资金增长增速回落3.3个百分点。
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6.9%,增速较上年大幅度下降;银行贷款虽然同比多增,但银行风险防范意识明显增强。银监会近期出台了规范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的文件,对表外资金活动加强了监管。
加强监管,防控金融风险是非常必要的,但对引起融资总量增速的收缩也应高度重视。我们认为,要对正常贷款增长管理做相应调整,对一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转型升级投资保持适当的资金支持力度,防止因资金约束出现投资增长下滑。
问:一季度居民收入增速有所回落,通胀压力继续加大,如何防范由此带来的风险?
答:一季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7%,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9.3%,同比增速分别下降3.1个和3.4个百分点。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下岗失业人员可能增加,因此须进一步抓好就业,保证基本的民生需求,为扩大消费提供足够支撑。
通胀风险还要继续关注。3月末广义货币余额突破100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7%,增速有所加快;外汇储备持续增加,热钱流入导致结汇渠道人民币投放较快增加。此外,房价稳定的基础仍不扎实,受疫情疫病影响,猪、禽产品供给能力出现波动,未来稳定食品价格也存在较大压力。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阶段,这意味着经济发展并不一味追求增速回升,而是希望能够在7.5%至8%的合理区间运行,同时把更多精力放在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上,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