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旧式络筒机需4名工人管,而全自动络筒机一名工人可管4台。记者在绍兴飞日棉纺织有限公司目睹了新老设备生产效率之高低。
“飞日棉”是越城区一家纺纱企业,目前拥有7万多锭生产能力。走进该企业自动化生产车间,相对安静的空间、干净的地面、适宜的温度以及稀疏的人群,和原先多数纺企噪声大、粉尘多、室温高形成强烈反差。公司总经理王志祥坦言:“近年来,用工成本的快速上升让利润微薄的棉纺织企业感到吃不消,我们陆续进行技术改造,也是被逼出来的。”
王志祥第一次尝到“机器换人”的甜头是在10年前。当时,王志祥看到纺纱前道设备清花机和梳棉机噪声大、占地大,两台设备每班还需要6名员工操作,按“三班制”工作计算,企业需要配备18人。为此,“飞日棉”投资300多万元引进了清梳联合机,投产后不但没了以往的噪声,减少了车间粉尘含量,而且设备占地减少,更重要的是一班仅需一人看管,比以前节省了15名员工,而且产品质量大大提高,不少客户因此指定要“飞日棉”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