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深度挖掘我国5个三峡电站的节电潜力
  • 点击数:1518     发布时间:2005-08-05 10:07:49
  • 分享到:
关键词:

     统计显示,1991年到2000年,我国通过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DSM),累计实现节电1300亿千瓦时,节煤600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130万吨。特别是2002年以来,作为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矛盾的有效手段,DSM得到了全社会的重视。各地区、各部门和电力企业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做好电力供应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从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转移用电高峰负荷,减少电力需求,有效缓解了电力供需的紧张矛盾。如2004年迎峰度夏期间,通过强化DSM,仅国家电网公司在所辖营业区内就削减高峰用电负荷最高达2186万千瓦,占当时全国电力缺口的73.3%。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居民生活、农业生产和重点单位的用电需要,也为国民经济及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但是也要看到,由于现有工业体系整体上仍相对落后,先进的工业装备和民用设施所占比重还较小,我国在终端用电方面的电能利用率仍明显低于国际先进水平。特别是随着经济重化工业化特征日益明显,加上经济粗放型增长模式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对电力日益增长需求,国内低效率、高电耗的生产能力和民用设施仍在迅速增长,我国终端用电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也出现了有所扩大的趋势。因此,无论是从眼前还是从发展角度看,我国都存在巨大的电力节约潜力,实施DSM大有可为。

    我国终端用电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单位产值电耗高。2004年,我国万元产值耗电量为1746千瓦时,是发达国家的3倍到5倍。造成差距的原因很多,主要是我国尚处在工业化阶段,经济结构同发达国家不同;能源消费构成存在着差异;电能低效利用和浪费使用现象严重。

    二是单位产品电耗高。国内主要工业产品的单位电耗比世界平均水平要高出约40%,钢铁、化工、电力、建材等高耗能行业终端用电效率低下现象仍较为严重。我国原煤生产电耗为每吨30.9千瓦时,与美国的每吨17千瓦时相比高出81.8%;电解铝每吨直流电耗14560千瓦时到14867千瓦时,比国际先进水平每吨高出1210千瓦时到1517千瓦时;水泥每吨综合电耗110千瓦时,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18千瓦时;电炉钢每吨电耗403.3千瓦时,国际先进水平为每吨299.8千瓦时,高出34.5%。造成差距的原因主要是生产规模、工艺路线、技术装备、管理运行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三是用电设备效率低。在我国的终端用电设备中,包括风机、水泵、压缩机等电机拖动系统的电耗约占全国售电总量的60%。我国中小电动机平均效率87%,风机、水泵平均效率75%,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5个百分点,系统运行效率低近20个百分点。此外,在电耗占全国电力消费总量13%左右的照明器具中,低效照明产品仍占相当比例,由此造成的年照明电力浪费估计高达数百亿千瓦时。

    从我国幅员广阔,气候等自然条件以及产业结构不同而出现的各地用电负荷特性情况看,实施DSM也大有潜力可挖。如南方电网中的广东省日最高用电负荷一般出现在晚19点左右,而云南、贵州西部省份最高负荷要推迟1个小时左右,错峰潜力明显。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使用空调居民家庭也越来越多。空调使用的增长,在导致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空调负荷接近或达到总负荷的1/3的同时,也造成了电网短时间的尖峰负荷越来越大。去年,全国各大区电力负荷曲线表明,最大负荷95%以上的尖峰部分累计约为1500万千瓦,年累计持续时间不超过30个小时。据预测,到2020年这部分负荷将达到5000万千瓦到6000万千瓦,等于目前5个到6个北京的用电负荷的总和。若采用增加发电装机的方法来满足这部分高峰负荷,是极不经济的。惟有按照实施DSM的要求,加强对我国各地区、各产业的负荷特性,包括气候、电价、产业调整等因素对负荷影响的研究,在摸出规律的同时,充分利用各地区的峰谷差、时间差,发挥电力系统联网特性,削峰填谷,充分挖掘节电潜力。

    事实上,电力节约是一种宝贵的隐性电力资源,更是一种经济的资源。国外的实践表明,每节约1千瓦的发电装机容量的投资不到新增1千瓦容量造价的20%;每节约1千瓦时电量的投资约占1千瓦时发电成本的40%。另据有关部门预测,如果我国能通过有效实施DSM而实现节电5%及降低高峰负荷5%,到2020年可减少电力装机1亿千瓦左右,减少的装机超过了目前在建的5个三峡工程装机容量;今后15年可累计节电28000亿千瓦时,节煤14.3亿吨,减排二氧化硫20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7亿吨,还可以节约8000亿元到10000亿元的电力投资。节电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十分显著。

    因此,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均能源资源匮乏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坚持开展DSM,深入挖掘这一宝贵隐性的电力资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
 

  
信息来源:经济日报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