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中关村核心区:实现三个一流 建设美丽海淀
  • 点击数:610     发布时间:2013-06-26 16:04:00
  • 分享到:
关键词: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2020年,中关村要建成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意味着要在更高层次上谋划和建设全球创新体系,更需要做大量的探索性工作。在第十六届科博会“中关村创新论坛暨中国产业园区与企业发展论坛”上,来自政府部门、国内外园区代表和知名创新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中关村的创新发展展开讨论。

  北京市海淀区区长孙文锴在论坛上表示,海淀作为中关村核心区,将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实现三个一流,即到2020年将中关村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按照“一流的创新引领、一流的生态环境、一流的政府服务”,建成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高科技核心区。

  实现一流的创新引领

  “要努力实现一流的创新引领。”孙文锴表示,近年来海淀区抓住建设中关村核心区、中关村人才特区、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等重大机遇,在科技创新、产业集群、要素聚集、政策集成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实践。

   加快向企业群体创新、产业链条创新转变,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创新引领能力、占领产业链价值高端的企业群体。推进中关村百家创新企业试点和“十百千工程”,促进高科技企业快速成长。2012年年底,海淀区创新型企业总数达到1.1万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4400家,占北京市55%。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首次突破万亿,同比增长20%。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增长26%。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3.6万件和2万件,同比分别增长12%和18%。技术合同成交额1134亿元,同比增长17%,占全国的1/7。

   加快向普惠政策与个性化支持相结合、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完善产业扶持政策,打造拥有技术主导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012年,海淀区贴近企业需求,集成支持政策,聚焦支持资金,出台加快核心区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1+10”政策体系,资金规模达18亿元,其中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七成以上投向了移动互联网和下一代互联网、新材料、新能源、导航与位置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向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融合创新转变,统筹兼顾各方利益,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海淀园鼓励以企业为主体,组建各类产业和技术联盟,允许联盟以“社团法人”等形式登记注册,牵头实施科技专项,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和产业化。目前,直接登记的产业联盟达到50家。探索与北大、清华、北航等区域单位的合作新途径,促进区域科技资源开放,建设开放实验室、技术转移中心、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同时,特别注意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发现、筛选与跟踪服务机制,促进项目落地。

   加快提升多元化、全链条服务水平。海淀园鼓励引导创新型专业服务组织发展,打造机制完善、形式多样、灵活便捷、安全可靠的服务链条。引进36家国际知名技术转移、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鼓励科技中介机构集聚发展。探索“创业投资+专业孵化器”的孵化模式,涌现出创新工场、车库咖啡等一批新业态的创业孵化机构。目前,拥有大学科技园16家,留学人员创业园21家,涌现出一批总收入突破千万元的在孵企业。

  加快提升人才资源全球化配置水平,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设中关村人才特区。推进人才特区政策先行先试,落实13项重点人才工程。支持在科技企业组建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目前已建成“两站”69家,大力破解企业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累计入选中央“千人计划”人才69人、“海聚工程”人才157人、“高聚工程”人才114人。同时,在户籍、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创造便利条件。

   加快提升科技、金融融合发展水平,深化综合改革,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加强政银企对接,聚集科技金融机构,目前,海淀园已聚集566家股权投资机构、8家小贷公司、18家融资性担保公司、16家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各类金融机构总数已超过2000家。推动科技保险特色产品试点,率先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中小企业信用贷款等多种金融产品。搭建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筹建为非上市创新公司提供直接融资的“四板市场”,支持企业登陆创业板和“新三板”,目前,海淀上市(挂牌)公司达到267家。

  孙文锴表示,到2015年,中关村核心区将全面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将达1.6万亿元,年发明专利授权量达1.7万件,围绕下一代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导航和位置服务、集成电路设计、云计算、新能源和环保等形成2-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重点培育3家千亿级龙头企业,40家百亿级行业领军企业,100家10亿级特色企业;聚集一批国际知名的技术转移、知识产权服务等科技服务机构和股权投资机构。

  打造一流的生态环境

  在第十六届科博会期间,海淀在展会上打出了“创新科技、美丽海淀”的招牌,重点展示了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取得的新进展和建设生态文明、共创美丽海淀的新成果。

  孙文锴表示,海淀将全面推进南、北、中三大功能区建设,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加快建设“美丽海淀”,向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高科技核心区中期目标迈进。

  在南部的中关村科学城,积极统筹中央、市、区、镇各级各类资源,全面推进开发建设、城市功能完善、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环保的“专精特新”高端特色产业园区,努力打造创新发展的策源地、发动机和制高点,力争在未来形成万亿级的产业增长极。

  在北部的生态科技新区,坚持生态优先理念,优先发展清洁环保产业,完善“生态绿心”设计建设,建设中关村创新中心区(CID),力争在未来形成万亿级的产业增长极。

  在中部的“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以圆明园、颐和园、香山周边城乡结合部等为重点片区,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力争用5年时间建成历史文物保护区、恢复古都风貌代表区、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示范区和世界高端旅游目的地。

  大力开展环境建设。加快研究制定“美丽海淀行动纲要”。建立健全拆除违法建设责任制度,坚决“零容忍”查处拆除违法建设;加强绿化美化,今年在北京市率先完成了4000亩平原造林种植任务;大力整治环境秩序,深化实施道路卫生保洁、市容环境秩序分级分类管理、垃圾分类达标试点等措施;下大力气控制PM2.5,以最严格的标准防治大气、水、土壤等污染。

  加快打造宜居海淀。今年要实施150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进一步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创建100个市、区两级社区规范化建设示范点,新建85个“一刻钟社区服务圈”,让居民在15分钟内就能享受到便捷的日常生活服务。打造绿色生产体系和绿色消费体系,加强秩序建设,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确保安全发展。

  提供一流的政府服务

  “纵观目前世界上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地区大趋势,政府主导、支持、推动的作用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通过大数据决策,不断得到加强和改进。”孙文锴表示,海淀将努力按照世界一流的政府服务目标,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政风行风建设、社会管理服务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完善组织领导体系。通过加强与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北京市政府等相关部门实行工作对接,探索建立国家、市、区联动机制,全面协调推进科技创新。海淀成立了由海淀区领导牵头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化领导小组,加强与市级层面的中关村创新平台的业务对接,联合审批协调区域高科技成果转化和重大项目落地。下一步,要充分发挥三大功能区建设指挥平台作用,集成部门资源联合推进土地整理、产业园区规划和重大项目建设。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围绕办理企业设立审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以及人力资源服务等四个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对涉及26个部门、288项审批事项进行集中梳理,企业设立审批环节减少22个,土地一级开发项目主要审批环节减少29个,建设工程类项目主要审批环节减少14个。推动“一科制”改革,实现“一个窗口受理、一个机构审批、一个公章办结”,所有办事时限缩短50%以上,审批流程大大简化。目前,海淀正在积极组建新的综合行政服务中心,完善区、街镇、村(居)三级联动政务服务体系,推进部分区级行政审批权限向街镇下放,利用集中办公和网上办公等模式,实现服务事项就近办理和全区通办。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定了企业专利成果转化、专利战略实施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3个专项计划。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法律服务中心和中关村版权争议调解中心,在海淀区法院设立全国首家知识产权法庭,并在海淀区检察院设立了知识产权处,建立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机制和知识产权案件线索转递、移交、信息共享、定期会商机制。下一步,海淀将加快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区。

  创新社会服务管理体系。海淀将全区划分为区、街镇和社区(村)三级网格,部分专业部门派驻机构进行属地管理或双重管理,将13个专业部门及各街镇的力量下沉到社区(村)网格,实现整合配置、重心下移,形成工作合力。下一步,将继续充实网格力量,强化条块间的协调联动,完善工作机制,使网格真正成为贴近群众、为民办事、便捷高效的服务管理平台。

  “中关村核心区肩负的历史使命无比光荣,未来发展前景无限光明。我们将以海纳百川、融合发展的视野和胸襟,永远保持创业者的激情,永远保持领跑者的身姿,努力实现一流的创新引领,努力打造一流的生态环境,努力提供一流的政府服务。”孙文锴表示。

  论坛观点

  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副主任陈鸿波:

  北京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儒欣:中关村上市公司协会会长、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尹卫东:

  地点、资源、服务、会员企业是一个成功科技园区最关键的4个要素。清华科技园发展近20年,如今主园区有70多万平方米,也是世界上单体最大的科技园。

   未来清华科技园发展方向首先是国际化,我们在韩国首尔地区建设了科技城,与伦敦理工大学共建孵化器。清华科技园的企业要走向世界,科技园必须先行一步;第二是要提升孵化器服务水平,不仅提供简单的商务服务,还将提供金融投资辅导。孵化企业,不仅仅针对现在园内的中小企业,对园外的企业也要进行各种孵化;第三,我们将把简单的科技园区发展成一个科技城,集聚更丰富的资源,从而促进企业发展。

  北京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儒欣:

  北斗星通公司成立于2000年,当年销售额只有1000多万元,2012年年底已经增加到5.7亿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走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第一阶段与国际知名公司合作,第二阶段是公司上市以后至今;第三个阶段,我们将结合北斗进行全方位的投入使用,结合全球系统大力推动北斗建设。

  2020年之前,我国大概还要发射近40颗卫星,构成覆盖全球的中国卫星体系,形成4000亿元的产业规模,更多导航应用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我们未来将主要通过内生和外延的模式,集聚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和机构,把公司做到成为受人尊重、员工自豪、国家信赖、国际一流的企业,到2020年形成百亿级的导航产业。

  中关村上市公司协会会长、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尹卫东:

  截至2011年年底,中关村有198家上市公司。这些上市公司自发组织并正式注册了中关村上市公司协会,把中关村所有的上市企业集合到一起,通过公司年报进行年度分析。

   中关村有众多的战略新兴产业领域的上市公司,这些公司拥有雄厚的投资实力,也愿意为区域的发展、全国的发展进行投资。因此,中关村上市公司协会的100多家会员单位,应不断加大对中关村企业的投资,进行产业和行业内的整合,利用上市平台加快收购兼并和重组合作,利用境内和境外的资本平台加速产业发展。另外,希望政府加快吸引这些创新科技的投资,使这些资金和项目尽快落地,把创造财富的项目引进来,使中关村这样一个有2万多家中小型创新企业的活力充分释放。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