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科技日报
(沈海燕 记者王春)5月11日至12日,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的“中国工程科技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干勇等25名两院院士、33位长江学者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与来自美国、英国的专家学者,以“坚持绿色低碳,推动过程工业转型发展”为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过程工业是国家基础工业,包括石化、冶金、建材、核能、生物、医药等工业,对于发展国民经济和增强国防力量起着关键作用。据介绍,我国当前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生产规模最大的国家,但是大多数产业的技术水平、制造水平,特别是核心技术实力仍长期屈居人后。专家表示,目前,过程工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全球范围内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必须抓紧培育以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为基础的新竞争优势,培养大批知识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工程领军人才。
钱旭红院士认为,“绿色低碳”是新时代的“工业文明”,要加强工业过程文明化,即采用节能减排、系统集成优化等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同步。李静海院士则指出,要想实现“绿色低碳”的过程工业,必须做好准确的预测工作,也就是做到生产中反应情况的精确模拟,以及时评估和优化生产系统,从而降低过程工业的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过程工业亟须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和能源利用方式脱去传统的“旧衣”,实现转型与升级。院士们建议,国家必须实施资源战略的重大调整,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同时,要提升和优化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结构,加强制造业的集约化、清洁化和精致化程度;要采取积极措施,着力培育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展产业发展的更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