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危机时期中国出口的新增长点和风险
  • 作者:梅新育
  • 点击数:586     发布时间:2009-03-26 18:48:47
  • 分享到:
关键词:

    即使不考虑出口价格下跌、贸易途径变相资本外逃压低账面出口的影响,仅仅剔除春节效应因素,1月份我国出口值比去年同期增长6.8%,比去年12月份增长10.1%之多。

  1月份,海关统计账面出口数据有力地反击了近来盲目唱空中国出口的论调。在全球经济危机持续恶化的情况下,我国出口企业的自身努力,政府及时、强有力的贸易政策调整共同制造了这样一个比预期理想得多的结果。但尽管如此,中国出口面临的压力仍然远未减弱,未来出口面临的各种风险,如外部金融危机的持续、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还需关注。

  先进制造业将成出口新增长点

  当前的危机有可能在先进制造业领域为中国出口创造新的增长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国一些先进制造业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市场份额小,可能只有10%~20%,这样就有可能在整个世界市场萎缩的时候实现增长。假设英国景气时期手机年销量1000万部,其中中国制造可能只有100万部;萧条时期年销量降低到了500万部,但其中中国制造完全有可能提高到300万部、400万部。

  繁荣时期利润空间大,终端销售商、厂商可能缺乏内在动力从中国进货。而在经济萧条时期价格竞争激化,终端销售商、厂商利润空间缩小,订单和生产向中国转移的动力反而会加强。正因为如此,中兴通讯等一批在自主创新方面着力较多的先进制造业企业,在危机时期反而实现了增长。中兴通讯生产的手机原来主要是向拉美、东南亚出口,金融危机加剧后,来自美欧等发达国家的订单反而增长了。而且,国家对这些先进制造业的扶持力度也较大,如2月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
 
  不宜过度信任国际反危机计划

  在需要关注的出口风险中,首要的风险当属外部危机的持续。

  其实,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可消除的痼疾,从最短促的基钦周期(存货周期)到最长的康德拉捷夫周期(长波),完整的周期长度从3~5年到45~60年不等,对应的下降阶段从一年以内到4、5年,乃至10年左右。从2007年3月1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因无力偿还到期债务而引发次贷危机至今已近两年,不少迹象表明,国际经济当前面临的危机未必没有可能是康德拉捷夫长波的下降阶段。

  尽管我国目前已经发展起了一套相当完整、系统的宏观调控理论和工具,主要经济大国也纷纷出台了反危机计划,但不宜过度信任这些反危机计划。因为反危机计划的理论基础未必完全正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如财政赤字空前庞大的美国,将面临为其经济刺激计划融资的难题等,利益集团的角逐将扭曲、削弱经济刺激计划的效力。

  而且,国际性的危机需要国际协调,但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从来就是巨大的难题,实践效果不明显。而在缺乏有效协调的情况下,各国相互冲突的宏观政策将大大削弱其预期效力。

  危机转化及伴生风险需警惕

  风险同样存在于经济、金融危机向政治危机转化的可能性,因为政治危机损害的不仅仅是贸易伙伴吸收进口的能力,还包括我国企业、国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历史上,经济危机转化为政治危机从来就不鲜见,因为一些国家统治集团的反对派必定会视之为夺取权力的机会而力图充分利用,而以下因素又将加剧这种风险:政府实施反危机政策损害部分群体的利益,如拉脱维亚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欧盟救援条件实施的结构调整所引起的不满;俄罗斯限制进口损害了滨海边疆区的汽车改装业和国内众多地区发达的消费品进口相关产业;公开或潜在的敌对、竞争国家借机支持反对派挑战执政集团。从一向公认存在较多潜在政治麻烦的拉脱维亚、立陶宛、保加利亚、俄罗斯到属于西方集团的冰岛、法国,规模可观的游行示威和罢工已经揭示了这种风险,后面可能还有更大的政治动荡。
 
  经济、金融危机从来就伴随着商品、资产、货币价格的剧烈波动,而这种剧烈波动必然会对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毕竟,暂时缺乏订单不足以令企业“猝死”,资产负债表的剧烈变动却足以令企业巨人转瞬之间便轰然倒地,衍生工具的使用日益广泛进一步放大了这种潜在风险。从原料、产成品价格暴跌令中国钢铁等行业库存减值数百亿元,到中国民航企业因油价走势转向而亏损数亿元、数十亿元,到大批中国出口企业去年末以来因锁定汇率协议的亏损,都说明了这一点。

  世界贸易保护压力将有增无减

  不仅如此,经济危机从来就是孳生贸易保护主义的温床,这次的金融危机也不例外。从美国新财长在任职听证会上强硬指责中国操纵汇率,到国会在表决奥巴马经济刺激计划时塞进购买美国货条款,都说明了这一点。

  如果说去年贸易保护主义压力还不是太大的话,那么从现在起的相当一段时间内,世界贸易保护主义压力将有增无减,且对我国出口的抑制作用将相应逐步表现出来。这种保护主义可能在防止就业机会流失的旗号下,遏制本国企业向其他国家投资转移生产能力,特别是转移先进产业生产能力。

  由于我国对外资的依赖程度比较高,在这种情况下,以上所述危机给中国出口带来的潜在机遇将不可能充分发挥,而只有依靠内资企业自主创新方能避免贸易保护主义造成的影响。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