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全行业的微利局面,正倒逼钢铁节能市场逐步开启。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以烧结余热锅炉为代表的钢铁节能设备技术已经成熟,且得到了钢厂的普遍认可。据业内人士估算,钢铁烧结余热锅炉市场空间超过百亿元,相关设备商发展前景良好。
百亿元市场空间
据了解,钢铁生产的各道工序中都会涉及高温烟气和余热利用,因此余热锅炉在钢铁行业的应用范围很广。特别是烧结过程中的余热锅炉已经成为业内主推的节能设备。
“目前国内已经配备余热锅炉的烧结机还不足一百套,市场空间十分巨大。”冶金规划研究院能源处副处长李冰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如果单独计算烧结余热设备,每套的投资成本在500万元-1000万元。如果把余热锅炉和发电机组建设、安装费用全部计算在内,烧结余热发电的成本约为每1000瓦六至七千元。“从大型钢厂的实施效率看,在三到五年的时间内就可以基本收回投资成本。”李冰坦言。
业内人士估算,目前全国范围有近1500套烧结机,如果按照已经上马100套烧结余热锅炉设备计算,全国仍有1400套烧结机并未配备余热锅炉设备。而仅仅是余热锅炉的单独投资成本就在500万元-1000万元,这意味着烧结余热锅炉市场的空间将超过百亿元。
“不仅是新增的市场空间,过去几年烧结余热发电技术越来越完善,很多余热锅炉设备需要改造升级,这一块的需求量也很大。”李冰表示。
技术已经成熟
早在2008年,工信部就曾推广余热锅炉回收发电,但由于技术水平不成熟,并未获得钢厂的普遍接受。随着余热发电技术不断完善,目前钢厂已经普遍接受这一技术,很多合同能源管理公司也开始推广烧结余热锅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