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工业报
突然延期的光伏展让王恒有些发懵。
坐了一宿的火车,早上八点多,他出了北京西站便一路换乘地铁,匆匆赶到了新国展。没想到新国展冷冷清清,偌大的广场既无彩旗飘扬,也无人潮拥挤,“一个企业logo都没有”。不甘心扑了个空,他一直与本报记者联系,试图得到更为确切的信息。
王恒来自安徽某县一家电力公司,这次自费来北京主要是“想到展会上看看设备,寻找下合作伙伴”。
“现在政策确定了,补贴出来了,电价也明朗了,再加上光伏发电的技术、设备也比较成熟了,我觉得是时候了。”他很肯定地告诉记者,打算在家乡的一些厂区搞工业用分布式发电。
他也有顾虑。其困惑很简单,也很直接,“电费怎么跟供电局结算?”“补贴又以何种形式发放?”
尽管“还有很多细节的地方不清楚”,但“关注了很久”的王恒认为,随着国家扶持政策的密集出台,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春天到了。
扶持政策密集出台
让王恒觉得电价明朗了的“政策”,指的是8月3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特急文件。
继《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后,国家发改委发布《国家发改委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
这份《通知》明确,对光伏电站实行分区域的标杆上网电价政策。根据各地太阳能资源条件和建设成本,将全国分为三类资源区,分别执行每千瓦时0.9元、0.95元、1元的电价标准。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则实行按照发电量进行电价补贴的政策,电价补贴标准为每千瓦时0.42元。
与此前意见征求阶段的价格相比,此次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补贴价格提高了20%,而地面电站的补贴价格也由之前的4档改为现在的3档,且最低一档的0.9元/千瓦时相比征求意见中的0.75元/千瓦时也提升了12%。
“国家把电价从0.35元提到0.42元,目的就是为了快速启动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市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时璟丽告诉记者说。
在她看来,当前的光伏电价机制和新的电价补贴水平能够使项目开发有较好的投资回报,有利于促进光伏发电的发展和规划目标的实现。
在出台标杆电价、分布式补贴细则的同时,发改委还将光伏发电补贴的资金来源,即可再生能源附加由之前的8厘钱每度提到了1.5分。
“1.5分每度的可再生能源附加,在2015年之前肯定没有问题。甚至2017年乃至2018年的补贴支出也都预留进去了。”时璟丽表示。
“此次发改委通知中公布出来的电价和补贴年限均高于行业先前预期,这对于整个行业无疑是重大利好。”辉伦太阳能市场部经理袁全告诉本报记者说。
而就在日前的第13届中国光伏大会上,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也表示,此次的电价补贴政策对光伏行业的支持力度非常大。
事实上,借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的话说,国家近来对光伏产业的支持力度是空前的。
继去年国务院出台《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及国网发布《关于做好分布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暂行)》之后;今年7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又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而应此《意见》,财政部又于7月31日下发《关于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按照电量补贴政策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密集出台的政策颇让人眼花缭乱,而其速度及内容均超乎预期。“在当前的光伏补贴及电价政策下,预计我国分布式光伏将进入快速发展甚至爆发式发展时期。”国网能源研究院副总经济师、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所长白建华对本报记者判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