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原油6月合约已经在50-55美元/桶核心区间整理了40余天,这对日波幅可达5美元/桶的国际原油来说实属罕见。技术上看,在如此窄的区域内振荡可能是一个强有力的能量聚集过程。那么,核心振区上移至过去5个月40-60美元/桶大区间的上半部,是否预示着油价会选择向上突破呢?
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市场对经济即将企稳的预期越来越强烈。G7财政部及央行官员上周五(24日)发出了关于全球经济的积极信号,他们一致认为经济复苏可能在2009年晚些时候实现,且称将采取任何必要措施加快趋势性增长格局的恢复,同时维持长期财政可持续性。好于市场预期的经济数据越来越多,不少指标出现拐点,这支持了金融市场的回升。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从低点已经反弹超过20%,标准普尔指数则回升近30%。近期美国公布的大型企业一季度业绩总体表现较好,尤其是金融企业经营状况的好转增强了市场信心。2009年美国原油战略库存不断攀升。
石油供应方面,除了OPEC持续减产之外,美国石油库存变化成为市场焦点。美国原油战略库存反映了美国政府对原油市场的看法,反映了美国政府对油价的战略意图。增加战略储备往往表示政府当局认可当前的油价,释放储备则表示政府当局认为当前油价过高。2009年1月9日至今的15周时间里,美国原油战略库存周周增加,共计增加362.4万桶,目前已达到71,544.8万桶,接近7.2亿桶的库容水平。这说明美国政府补充战略储备的态度非常坚决,虽然全球性金融危机导致石油需求低迷,从而可能降低美国政府储备对油价的正面刺激,但战略库存对油价的指标意义仍然不可忽视。从商业库存角度来看,看涨情绪使市场存在一定的囤货倾向;但美国原油总体消费水平下滑明显,EIA数据显示美国石油消费已经处于10年来最弱水平,这两者同时作用令原油商业库存已经达到19年新高,从而对油价尤其是近月合约形成很大的压制。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原油商业库存已经连续8周增加,但纽约原油价格表现出良好的抗跌性,呈现顽强的窄幅整理走势。
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石油需求总体上表现疲弱,但也不乏亮点。得益于中国及时而且强有力的经济刺激政策,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的石油需求在一季度显现回暖势头。3月全国成品油销量达1,703.74万吨,环比增长13%,其中柴油销量环比增长21%。3月份炼油行业开工率达到89%,原油加工量2,937.5万吨,同比增长0.7%,扭转了连续4个月下降的势头;成品油产量(汽、煤、柴油合计)1,821.1万吨,同比增长4.3%。大炼厂的库存下降至中偏高的水平,憋库压力大大缓解。二季度农耕用油将季节性增长,这可能使石油需求尤其是柴油需求进一步好转。另一方面,美国石油需求低迷,主要是因为工业需求下滑幅度较大,但民用需求表现出良好的刚性特征,尤其是汽油需求降幅很小,二三月某些时段甚至出现同比增长。5月份阵亡烈士纪念日之后美国汽油消费将进入旺季,汽油市场往往成为市场的关注点,加之夏季影响石油生产和进口的台风天气较多,油价总是季节性地在相对高位区域运行。所以说,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值得期待。
总体上,国际原油价格战略上有望上行。中线看,国际原油可能延续宽幅振荡之势,WTI期价的运行区间在45-55美元/桶。若没有新的系统性市场风险出现,油价的下跌空间应该非常有限,整理之后的运行方向会选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