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3年9月30日
近日,株洲高新区举办“打造中国动力谷——株洲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年行动方案”论证会,来自科技部、中科院、湖南省科技厅等部门和机构的专家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株洲高新区打造“中国动力谷”的优势和问题,并一致认为株洲高新区打造“中国动力谷”的方案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切实可行,通过专家论证。
经过20年的发展,高新区已迈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期。如何创新,如何通过创新驱动发展?这是摆在所有高新区人面前的问题。“中国动力谷”的提出承载了株洲高新区的未来,也是整个高新区探索创新驱动战略的试验田。
老工业基地蕴藏强大“动力引擎”
从北京到株洲,高铁G81一路疾驰,不到7个小时就把记者带到了株洲,这样的速度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高铁的开通不仅拉近了人们的距离,更是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谈到高铁就不得不提及株洲高新区,因为中国大部分高铁、动车整车及核心设备都出自于此。
据了解,目前株洲高新区已聚集了电力机车、时代电气、南车电机等一大批整车及关键核心设备制造企业,并获批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轨道交通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形成了以电力机车、城轨车辆、铁路工程机械等为重点的多类别产品系列,城轨车辆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成为新时期国家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战略性、功能性部署区域之一。
株洲高新区不仅生产出了地上跑得最快的机器,更生产出了天上飞得最快的飞机。株洲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谢高进告诉记者,2008年时,株洲高新区董家土段工业园就被批准为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2009年,该基地与美国公务机(RJ)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协议,成立美国公务机株洲合资有限公司,合作打造了我国中部地区公务机和紧急救援直升机生产基地。此外,株洲还是目前我国惟一的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直升机传动系统、轻型燃气轮机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
除了发展飞机、火车外,在汽车产业方面,株洲高新区也在全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目前,株洲高新区已形成完善的汽车整车及零配件产业集群。年产20万辆整车的北汽一工厂已经实现新车下线,年产30万辆整车的北汽二工厂也在积极筹备;海纳川等一大批汽车零部件企业相继入园投资;南车株洲所与曙光汽车集团合资组建湖南南车黄海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正在打造中国最大的新能源客车产业化基地;以南车时代电动汽车和南方宇航两家公司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谢高进表示。
谢高进介绍说,目前株洲高新区产业集群优势明显,特别是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三大动力产业集群迅速崛起,形成了研发、整机制造与零部件配套共同发展的完善产业链体系。2012年三大动力产业实现总产值682.7亿元,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58%,工业增加值达到215亿元。
走向世界的“动力谷”
众星捧月辉映高新天空。“中国电力机车的摇篮”、“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特色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已成为株洲高新区轨道交通、通用航空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标志性名片,三大动力产业聚集了国内领先的科技与人力资源,产业带动和辐射效应巨大,这是株洲高新区迅速发展的核心动力源。在谢高进的心里有一个梦想,就是通过三大动力产业的助推,使园区发展成为中国动力产业的聚集区、中部创新驱动的示范区、湖南乐业宜居的幸福区。
为实现上述目标,株洲高新区确定了未来10年将通过“12345”的总体目标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即“一个主题”:打造“中国动力谷”;实施“二大步骤”:建成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发展“三大集群”: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三大千亿产业集群;建设“四大园区”:河西示范园、田心高科技工业园、董家土段 高科技工业园、金山科技工业园;推进“五大工程”:产业集群创新工程、企业技术创新工程、知识产权创新工程、人才支撑创新工程、金融服务创新工程。
“未来10年,株洲高新区将以最先进的机车牵引引擎、最强大的航空动力引擎和最环保的汽车动力引擎为核心助推器,形成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三大千亿产业集群,建设成为‘中国轨道交通城’、‘中南地区通用航空城’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城’;建设成为中国动力产业的聚集区、中部创新驱动的示范区、湖南乐业宜居的幸福区。到2015年,建设成为创新型特色园区,力争到2022年,建设成为特色产业集聚、创新能力较强、高端人才集聚、生态环境优美的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最终,将株洲高新区打造成‘中国动力谷’,未来的‘世界动力谷’。”谢高进胸有成竹的阐述着如何打造动力谷的梦想。
还需各方共同努力
虽然株洲的工业基础深厚,资源丰富,但要打造动力谷,特别是要打造成为中国的动力谷还需各方共同努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荣军直言,虽然株洲高新区提出的打造“中国动力谷”意义重大、目标明确、战略清晰,但却概念好、困难多、实施难。“三大动力产业规模发展不平衡。轨道交通实现千亿产值尚可,但通用航空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要形成千亿产业集群难度较大。”丁荣军表示。这一观点得到了中航工业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副所长艾克波和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副总经理高建军的赞同。
据记者了解,哈尔滨、洛阳等地也在强力发展动力产业,与这些地区相比,株洲高新区的部分产业还存在差距。
不过,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理事长张景安却认为,株洲高新区这一行动方案具有超前性和领先性。他希望株洲市委市政府、科技部全力支持株洲高新区打造“中国动力谷”,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通过打造世界一流的‘中国动力谷’,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园区经济粗放式经营向智力增长的转变。”张景安表示。
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副司长胡世辉认为,既然在“动力谷”之前加上了“中国”两字,就要使其代表中国的水平。他希望株洲高新区努力营造政策发展环境、提升产业集聚能力、完善创新的生态体系,并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使三大动力产业协调发展。
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杨跃承表示,目前,高新区已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期,更要注重高水平、高质量的发展,而此次株洲高新区提出打造“中国动力谷”的战略符合高新区未来发展方向,他希望这项战略能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并纳入到整个湖南省的发展规划中。“株洲高新区要树立创新的自信心,用10年、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做这件大事情。如果每一个高新区都能提出并做成这样一件大事,那么高新区就能实实在在成为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杨跃承表示。
对于株洲高新区如何打造“中国动力谷”,杨跃承提出了几条建议:首先是打造“中国动力谷”要跳出株洲、走向世界,要用全球的战略思维去支持各项工作;其次是管理体制机制要创新,要用企业化的思维组建更优秀的团队去建设推广这项工程;三是要不断完善创新的生态体系建设,增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动力和活力;四是要有效调节资源配置和产业组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