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3年9月30日
追昔抚今,意在登高望远;知往鉴今,重在开创未来。9月24日,纪念火炬计划实施25年座谈会在科技部火炬中心举行。
没有铺红毯,没有摆鲜花,没有挂条幅。此次颇有纪念意义的活动在火炬中心办公楼一间普通的会议室举行。前来参加会议的是部分省级科技主管部门、国家高新区以及科技企业孵化器和技术转移机构的相关负责人。他们大多是在火炬战线上工作了多年的老同志,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老火炬人”。
“今年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实施国家火炬计划25年,也是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转变‘四风’的关键时期。”科技部火炬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志宏介绍,为总结火炬计划实施25年取得的经验和成效,按照转变“四风”的要求,火炬中心组织召开了此次座谈会,用“请进来”的方式听取意见,希望前来参会的多年奋战在火炬工作一线的同志能为新时期火炬工作思路提出建议和意见,为火炬工作更好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出谋划策。
“接地气,简朴规范,务实高效。”前来参加座谈会的代表们切实感受到了此次会议呈现出的新气象。
贵在“四个坚持”
上世纪80年代,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席卷世界,我国当时处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科技与经济严重脱节,科技成果难以转化。党中央、国务院敏锐洞悉到世界新技术、经济发展所呈现出的新变化。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确立了“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1988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实施以市场为导向,旨在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的火炬计划。
“经过25年的不懈努力和探索,火炬计划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道路。”座谈会上,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张卫星回顾了火炬计划走过的25年光辉历程。他认为,火炬计划的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四个“坚持”:首先是坚持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其次是坚持市场导向,三是坚持政策扶持,四是坚持体制创新。
张卫星介绍,25年来,围绕火炬计划已经形成了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其环境建设为工作目标的火炬工作体系,它不仅包括国家高新区、孵化器、创新型产业集群、特色产业基地等载体建设,还包括以培育科技企业创新为目的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其环境优化的诸多政策措施、科技金融和促进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科技服务体系的建立等。
25年成绩斐然
火炬计划指导下的国家高新区建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亮点。张卫星介绍,目前国家高新区已达105家,2012年实现园区生产总值5.22万亿元,占全国GDP的10.1%;国家高新区人均营业总收入为130.5万元,人均工业总产值为101.3万元,人均净利润为8.1万元,人均上缴税额达7.5万元。有29家国家高新区园区生产总值占所在城市GDP比重超过20%。国家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仅为0.512吨标准煤。应该说,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带动、支撑区域经济增长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最为主要的战略力量。
在火炬计划的引领和带动下,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已达30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不断发展壮大,包括联想、华为、腾讯、中兴等一大批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快速成长。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在有效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达4.9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的达到18639家。依靠技术创新成长壮大的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主要力量。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是为了扶持、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政府专项基金。截至2012年年底,共安排中央财政资金220亿元,支持项目近4万项。2013年,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拨款47.36亿元,支持项目6425项。
25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目前全国已经有科技企业孵化器1239家,生产力促进中心2281家,特色产业基地314家,技术交易和服务机构2万家,科技金融服务机构130家。发起创业投资机构46家。
火炬计划始终坚持把培养人才队伍作为重中之重。张卫星介绍,目前汇聚在火炬旗下的中央“千人计划”人才有1725人,博士6.3万人,硕士55.8万人,留学回国人员8.2万人,从事科研活动的有223.6万人。
为新时期火炬工作出谋划策
座谈会上,参会代表对火炬计划实施25年来取得的辉煌成绩感同身受。已经在火炬系统工作了22年的杭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金志鹏用16个字总结火炬工作的意义:“成绩显著,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大有作为。”
金志鹏认为,今天的成就是一代代火炬人经过艰苦奋斗换来的。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宏大主题。如果没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中国梦”就没法实现。火炬工作肩负着光荣的使命,要让更年轻的火炬人意识到火炬工作是大有作为的。
天津滨海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力认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步入攻坚阶段。在这个重要转折时期,如何推动火炬工作需要新思路、新理念。如今,各地兴建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逐渐和国家高新区发展殊途同归,出现同质化趋势,这给国家高新区发展提出了挑战。国家高新区建设一定要创新、引领、超前,这需要相关部门做好调研,为新时期火炬工作找到新的定位、新的管理理念。
对于国家高新区未来的发展,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杨建华表示,要加快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特别是培育在全国甚至全球独树一帜的、拥有自主创新技术的创新型产业集群。相关部门应该集中力量支持重点企业在关键共性技术上取得突破,支持企业争创国际标准、申报国际专利并积极推广和使用。杨建华认为,未来火炬工作还要有国际化视野,从全球吸引顶尖人才和资本,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在体制机制上勇于创新。
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杨跃承表示:“新的历史时期对火炬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原来讲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现在应该讲创新全球化、技术全球化。以前我们靠招商引资,现在要强调如何整合利用技术、人才、资本。因此,我们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认识和理解,不能停留在原来的认识水平上,要解放思想应对新鲜事物。”
参加座谈会的代表纷纷表示,新形势下加强火炬工作意义重大,要继续高举火炬旗帜,未来火炬计划应以全球化的视野,立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