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河北省近年来通过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建立长效推动机制等举措,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使之成为促进河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中坚力量,以及推动大学生创业就业的重要渠道。未来5年,河北省将着力实现6个“新突破”,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新活力。
完善政策体系建长效机制
为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发展,河北积极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建设,制定完善政策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兴办科技型中小企业,使之常态化。
近年来,河北省高校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创新能力,以人才和科技优势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燕山大学副校长孔祥东表示,近5年来,该校以燕山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为平台,为河北省230多家企业提供技术转移服务,完成了500多个项目,创经济效益数十亿元。该校还依托网络资源和科研仪器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和检测服务。
为鼓励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河北省科技厅近日会同省财政、教育等9个部门研究制定了《关于支持鼓励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的实施办法》,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各类科技人员离岗创办科技型企业,3年内保留原有身份和职称。鼓励保留原有身份科技人员以非职务专利、非职务技术等知识产权创办科技型企业,包括科技成果在内的无形资产最高可占注册资本的70%。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基础上,可采取兼职兼薪方式创业或服务科技型企业。
同时,为充分发挥河北环京津区位优势,河北省支持鼓励京津等省外人才来冀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符合河北省产业化发展方向的,可优先纳入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创办科技型企业初期择优给予不超过100万元贷款的政府创业基金贴息支持。创办科技型企业,经河北省科技、财政、税务等部门审核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产品符合政府采购要求的纳入采购名录,优先推荐使用。
此外,河北省还鼓励职务科研成果积极转化。河北省内高校科研人员所形成的职务科研成果,一年内未实施转化的,在不变更职务成果权属的前提下,由成果完成人创办科技型企业转化的,创办企业实施人可拥有该成果在企业中享有股权收益最高可达70%;非成果完成人创办科技型企业转化本单位其他职务成果的,可拥有该成果在企业中享有股权收益的40%。
金融服务体系更加多样化
河北省金融工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河北省建立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一是建立专营服务机构。目前,河北省27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已有23家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专营机构或授信管理部门,15家银行将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纳入考核管理,8家银行制定了专项奖励办法。
二是加强县域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由于中小企业在县域分布较多,河北省鼓励引导城市商业银行向县域增设分支机构。今年以来,河北省城市商业银行在县域增设支行16家,县域机构数量达到128家,县域覆盖率达到83%。鼓励河北省内外银行发起组建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引进澳大利亚联邦银行在河北一次发起设立了3家村镇银行,目前河北省村镇银行达到26家,另有17家获批筹建。
三是探索贷款抵质押新方式。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生产周期和资产状况,先后制定了《河北省专利权质押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工作的指导意见》。2012年起,光大银行石家庄分行在3年内将提供30亿元的贷款额度,专项用于河北中小企业专利权质押融资。此外,根据县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抵押物不足的特点,探索开展了大中型农机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试点。
四是创新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目前,河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融资产品近百种。邮政储蓄银行将服务中小企业作为中心工作,近年来小企业贷款投放规模均列该系统全国第一位。中国建设银行河北省分行推出的信贷工厂流程模式,每年有近千家中小企业纳入资源库,实行客户申请、审批、贷款一体化流程管理,大大缩短了贷款审批时间。
河北省科技厅厅长贾红星表示,目前河北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已达到3亿元,下一步将加大对河北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力度,鼓励设区市与省引导基金联合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子基金,对于每只子基金,河北省引导基金注入5000万元,设区市投入不少于1亿元。
此外,河北正积极推动国家高新区进入“新三板”试点,建立奖励制度,对在中小企业板、创业板等资本市场上市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并积极探索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网络金融模式。
着力实现6个“新突破”
河北省副省长许宁表示,近5年,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要达到的主要目标是:规模做大,使企业数量增加到3万家,实现销售收入达到8000亿元以上;实力做强,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1500家,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到2000家;结构做优,着力在数据产业、卫星导航、半导体照明、3D打印、生物制药等产业领域,培育20个市场竞争力强、国内影响力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聚集区。为实现这一系列目标,河北省将着力实现6个“新突破”,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新活力。
在培育壮大科技“小巨人”上实现新突破。河北省将组织实施科技“小巨人”培育工程,每年从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中选出100家行业排名居全国前列、技术水平领先、发展潜力巨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一企一策,实施科技、土地、财税、金融政策聚焦,推动其快速发展壮大。
在建设创新创业载体上实现新突破。河北将进一步优化高新区战略布局,重点推进秦唐沧沿海地区、环首都周边地区、高新区空白市和部分经济强县建设高新区,省级以上高新区要发展到20家以上。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60家,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对空间、管理、服务、合作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
在发展产业集群上实现新突破。河北将大力实施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以知识或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要内容,以创新组织网络、商业模式和创新文化为依托,重点在卫星导航、半导体照明、生物医药等优势领域,到2017年建成20个创新型产业集群。
在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上实现新突破。公共服务体系既包括为企业提供服务的技术创新平台,也包括工商注册、会计事务、审计事务、法律援助、人才培训、国际技术转移等专业服务的社会服务机构。河北将重点建设一批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快建设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机构,不断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
在促进科技金融结合上实现新突破。河北将按照企业成长路线图,通过天使投资、无偿资助、贷款贴息、上市补贴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地体现资金的放大效应和引导作用。加强科技金融合作机构建设,积极探索建立科技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运作模式。拓宽融资渠道,支持专利质押贷款,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债券、集合票据等方式融资,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
在扩大开放合作上实现新突破。河北将建设一批承接海外转移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国际创新园。以园区、基地、企业为依托,加强对国内外创新型团队和领军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加快建设一批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园、院士工作站,促进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向河北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