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改革统领 创新驱动 提质增效 奋勇争先 天津滨海高新区谱写创新发展新乐章
  • 点击数:1126     发布时间:2014-03-19 13:50:00
  • 分享到:
关键词: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4年3月3日

   本报记者 王耀翠报道  

  又是一年春来早。天津滨海高新区走过了饱含奋斗、满载收获的2013年,迎来了朝气蓬勃、充满希冀的2014年。天津滨海高新区工委书记荣建勋在2014年园区工作会上表示,过去的一年,对于天津滨海高新区来讲,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高新人拼搏奋斗、经受历练、倾尽心血、满载收获。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建设美丽天津、美丽滨海、美丽高新的关键之年,是实施赶超发展战略、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攻坚之年。天津滨海高新区将坚持改革统领,创新驱动,提质增效,奋勇争先,坚定不移地推进“二一三五”赶超发展路线图计划和“西强东进北扩”战略布局,实现规模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的均衡发展,打造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升级版、优化版,为天津市和滨海新区发展做出新贡献。

  经济总量持续扩张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2013年,天津滨海高新区在高基数、高起点上实现了总量规模的持续扩张、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发展环境的持续优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是经济高位运行,赶超战略扎实、深入、高效推进。天津滨海高新区核心区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30亿元,实现了两年翻一番,继续保持在天津市各区县、功能区排名第三位的优势,和排名第二位的区域差距进一步缩小,并拉大了与第四名的差距;注册口径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020亿元,实际增速连续8个月超过1倍以上,始终保持天津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370亿元,增长18.4%;一般预算收入40.9亿元,增长19.2%。各项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均位居天津市前列,在推进滨海新区发展战略、实现产业经济目标的过程中显示出高新区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二是大项目强力带动,发展后劲得到显著增强。2013年,天津滨海高新区引进了一批央企、民企、外资的高水平大项目。实体项目加速聚集,华泰汽车、中汽零部件、天地图、惠普、恒天重卡、威高军科院、厦门华电等重大项目有力带动高端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走向高端,成为未来一个时期的财力支撑、规模支撑;文创、电商项目发展势头迅猛,智慧山、奇虎360、蓝港在线、新浪天津、二十一世纪威克影视等行业龙头企业聚集促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并且未来几年高新区新业态项目在天津市所占的比例还会继续增大;金融项目更加丰富,新进入的台湾工银融资租赁、国美电器保理、苏宁电器保理、安泰信公司融资租赁、常青集团融资租赁、万贝国际保险经纪等,显著增强了园区产业、科技、金融融合的优势。

  三是创新驱动发展,科技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天津滨海高新区把科技创新的着力点放在培育产业创新主体、增强产业创新能力、营造创新环境上,努力巩固、放大“高”和“新”的核心竞争优势。2013年,天津滨海高新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广告产业试点园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工作也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果。创新主体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提升,全年引进科技型中小企业1125家,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的企业累计达到5121家,数量占天津市的10.5%,占滨海新区的34%,是天津市首个突破5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区域。新增科技“小巨人”企业6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1家、天津市科技领军企业42家、高新技术企业63家,数量稳居天津市各区县第一。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曙光信息和神舟通用项目入围2014年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天药股份成为天津市首家通过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认证制剂生产企业,福丰达成为中国第一家通过美国电影协会(MPAA)视觉特效测评影视制作公司。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渤龙湖高端研发机构密集区建设稳步推进,北京大学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天津育成中心等高水平研发机构纷纷落户;搭建了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科技金融大厦等平台,推出“天使贷”等 30多项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帮助主体的特色融资业务,在有效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上实现了系统性突破。

  四是载体基础支撑,环境和服务持续优化提升。天津滨海高新区的发展空间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北区建设从区县合作层面上升到天津市战略层面,规划、起步区建设顺利推进,组建了未来科技城开发建设公司;塘沽海洋高新区正式划归天津滨海高新区行政管理,进一步做实了一区多园的大园区体制。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津沧高速主线收费站南移项目正式启动,开工建设了新一代智能110千伏变电站等一批道路、交通、市政设施重点项目,企业满意度明显提高。配套环境不断改善,统筹建设、布局了海泰义务教育学校、马光医院等一批教育、卫生、商业服务设施,市民广场开街运营,城市载体功能显著增强。美丽高新建设全面启动,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和生态保护工程,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城市景观,获评2013年中国自主创新园区生态文明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组建了高新区创新服务公司,公共服务开始向规范化、制度化发展。政法队伍、派驻单位和宣传统战、群团组织、安全生产、综合服务、后勤保障等各条战线也都凝心聚力,围绕大局和中心工作主动作为、积极服务,为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五是党建工作扎实推进,为发展提供了强大组织保障。全面落实中央、天津市、天津滨海新区统一部署,深入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并把高新区“作风建设年”活动作为高新区教育实践活动自选动作的重要载体,统筹推进,互相促进,取得了良好成效。完善了党建三级管理网络,全面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工程。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的能力水平,实施了未来科技城拓展区处级领导职位竞争上岗,组织了英语培训、依法行政专题培训、头脑风暴会、服务月等一系列活动。扎实推进人才高地建设,11人入选中央和天津市“千人计划”创业人才。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认真纠正“四风”问题,构建廉政常态监控体系,保持了良好的党风政风形象。

  破解三个重大课题 加快创新发展步伐

  天津滨海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倪祥玉认为,当前,全球经济正在迎来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中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的上升期,对于天津滨海高新区来讲,如何去迎接机遇和挑战,有三个方面的重大课题需要用心去破解。

  一是用什么样的模式实现高新区的率先发展、永续发展。经过20多年发展,天津滨海高新区到了一个重新思考自己的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发展模式的时候,既不同于一般开发区,也不可能成为研究院,既不能放弃大企业、大项目带来的税收和产值,也不能放弃科技型中小企业带来的活力和潜力,要在产业与经济融合、产业与金融融合、产业与社区融合上创造出新的发展模式,靠思想和模式闯出新的天地。

  二是走什么样的路径确保高新区科技创新的优势地位。创新和科技是高新区的基本属性,是高新区领导科技产业发展的王牌。创新方面的指标是高新区的竞争优势,如何保持高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优势而不被其他区域逐渐超越?如何舞动天下资源,聚集天下能人,建设产业创新社区,打造升级版的孵化器,把一批具有良好商业模式的重大科技项目引进来,把已经初步长成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引进来,快速提升高新区的创新能力?这是必须举高新区全区之力破解的课题。

  三是以什么样的机制提升整个团队驾驭发展的能力。高新区必须在精细化管理上拿出过硬招法,在加强工作督查检查上下功夫,在改革干部考核和激励机制上上下功夫,在优化部门和人员配置上下功夫,靠新的机制、铁的纪律打造一支昂扬向上、战无不胜的铁军。

  抓好五个着力点 打造高新区升级版

  坚持改革统领,转变发展方式,在持续做大做强经济总量的同时提高发展质量,是高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永续发展的根本。2014年,天津滨海高新区将重点开展五方面的工作。

  一是优化经济结构,打造实力高新。天津滨海高新区坚决落实天津市和天津滨海新区改革的总体部署,围绕高新区发展瓶颈和制约因素,在经济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功能区政府治理改革方面统筹研究,力争在企业监管制度、产学研合作、项目环保审查、区域行政管理模式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最大限度释放发展活力。真正建立起管用、有效的项目综合贡献评估机制,提高新引进项目的投入产出率,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带动力强、预期产值过50亿元和100亿元的实体项目,吸引行业龙头企业在高新区设立企业总部、营销中心、结算中心。建立统一、高效的协调推动机制,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力促胰岛素、佐源、变速箱等35个新项目开工建设,推动华泰汽车、超大型航天器、农行客服中心等25个在建项目竣工投产,全年新开工面积180万平方米以上,竣工面积150万平方米以上。认真分析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需求,促进优势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引导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优势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延伸;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滨海信息安全产业园建设,实现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相关产业裂变式发展;设立文化产业基金,以卡梅隆(中国)等项目为龙头打造全链条的影视技术产业集群,建设国家级珠宝设计中心,形成黄金珠宝产业品牌效应,推进国家广告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建设新一代中国航天产业基地,保持文化创意、黄金设计、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以保持经济高位增长为目标,进一步加强经济调控,做好跟踪服务,实施政府投资和产业投资计划,强化投资绩效考核,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为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今年天津滨海高新区将全面启动政策体系的修订工作,强化个性化、特色化的政策导向,更好地支持经济和产业发展。在天津市全市范围内建立大发展的战略联盟,与有意向合作的区县一道探索利益分配的共享机制,实现创新引领、资源统筹、共赢发展。2014年,天津滨海高新区将继续在高位保持高速增长,核心区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1000亿元、工业总产值力争突破1300亿元,实际使用外资要超过25亿美元,内联引资突破190亿元,在天津市经济总量扩张中做出更大贡献。

  二是坚持科技引领,打造创新高新。天津滨海高新区将突出高新区科技支撑、创新引领的特色,举高新区全区之力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走出一条具有天津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使天津滨海高新区成为天津自主创新的标志区和引领区。壮大产业创新主体,全力实施“万家企业引进培育计划”,引进黑马营等各种力量,快速增加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今年力争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50家,“杀手锏”项目40个,企业专利申请数量全年新增5000件,国家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2个。打造产业创新平台和产业创新社区,把更多的高水平研发机构引入渤龙湖高端研发机构密集区,加快推进北京大学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天津大学工业创新研究院、浙江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等产业技术平台建设,同时,要探索“星企中心”、星企俱乐部的新模式、新机制,打造升级版的专业孵化器。推进区域协同创新和开放式创新,做好借重首都资源工作,打造京津科技新干线的核心节点,与中关村科技园区共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与北京首创集团合作推进京津合作示范区建设,在落实京津双城记中成为排头兵。

  三是提升载体环境,打造美丽高新。2014年是天津滨海高新区大开发、大建设的关键年,北区建设将全面启动,塘沽海洋高新区也将加快融合步伐,将统筹规划一批重点项目、重点设施,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联动发展。瞄准一流坐标,加快未来科技城核心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塘沽片区能源配套设施,进一步提高载体功能。启动未来科技城拓展区建设,年内实现不低于3平方公里“七通一平”。优化改善区域交通环境,协调推动津沧高速主线收费站南移工程,启动鑫茂科技园停车楼建设,建成创业中心停车楼,调整优化华苑科技园公交线路,建设未来科技城核心区地铁二号线接驳线,做好未来科技城拓展区交通规划,构筑区域便捷的智能交通系统。全面实施环境提升工程,华苑科技园重点是提升城市景观元素和人文化服务;未来科技城核心区以完善各节点的行道树、人行道、节点公园为重点,营造丰富、大气、具有时代感的区域环境;未来科技城拓展区重点围绕水系、绿带设计建筑风格,打造彰显人文关怀及生态友好的宜居乐业新城;塘沽海洋高新区重点推进绿色园区、美丽社区建设,形成优美的城市景观。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控制作用,制定统一指挥、范围全面覆盖的城市管理作战图,实现大、中、小三级网格化管理,使城市整洁有序、舒适方便。

  四是注重以人为本,打造和谐高新。天津滨海高新区将对接国内外优质社会服务资源,打造服务便捷、体验舒适、以人为本、科技现代的国际化、高端化、智慧化的生活特区,构建全新和谐的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改善职工群众生活,对旧楼区实施维修改造,推进华苑科技园360、力神蓝领公寓和未来科技城核心区钜宝蓝领公寓、高新公寓二期、中心庄南端蓝领公寓等5个保障房建设。推动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探索对企业和职工协商工资涨幅部分给予财政补贴。完善商务环境,推动“食汇佳”餐饮服务项目开业运营,推动未来科技城核心区社区服务中心尽快投入运营。强化商业配套,推进华苑科技园117商业配套、运动公园地下商业配套和未来科技城核心区蓝领公寓二期商业配套、渤龙大道商业街、渤龙天地商业街建设。提升教育配套,加快华苑科技园环外配套小学、幼儿园和未来科技城滨海小学、完中校建设,枫叶国际学校华苑分校秋季开学。优化医疗布局,建成未来科技城核心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繁荣区域文化,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推进高新区展览馆、城市书吧、综合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卡梅隆3D影视体验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规划建设;开展慰问演出、放映电影、赠阅书报等活动,探索公共服务财政补贴机制;持续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以航天社区为试点,打造“15分钟社区文化圈”。加快平安高新建设,开展治安秩序清整专项行动,规划应急指挥平台,建成公安武警指挥中心、117大厦区域配套消防站。加强安全生产监督、食品药品的监督管理,确保不出现重大责任事故。加快智慧高新建设,启动一张网、一只眼、一张图、一套库、一把锁建设;优化政务内网,建设电子政企平台和电子政民平台,实现安全、可靠的网上办公和多区域异地协同办公。建设法治、服务、效率型政府,健全重大决策调查研究、风险评估机制,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升政务服务中心工作效能,探索行政审批委托制,完善24小时服务热线、政企互动和信访诉求平台,持续改进公共服务,构建完善的大服务体系。

  五是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天津滨海高新区将加快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从高新区的发展需要出发,建立系统性、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干部培养机制,建立挂职锻炼、轮岗交流的多渠道干部实训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干部评价体系,使干部队伍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加快推进服务性基层党组织建设,紧密围绕企业的现实需要,深入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创建活动,探索以服务重点产业发展为目标的行业性党组织工作机制,真正发挥党组织服务和推动发展的中坚力量。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遏制“四风”的长效机制,深化“筑堤行动”,优化重大项目建设、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监督机制和公共投资评估机制,努力打造阳光高新,确保园区干部廉洁高效,不出问题。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