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均获授权专利量超过2万件;联想、京东方2013年专利申请量均突破2000件;知识产权服务业壮大,初步形成了服务体系新格局;知识产权工作由关注创造向关注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全过程转变……
“近年来,在国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在中关村企业加快国际化进程的新形势下,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一些新突破、呈现一些新特征、实现了一些新转变。”在日前召开的中关村知识产权日活动媒体通气会上,中关村管委会委员刘航表示。
先行先试取得新突破
2011年,在国务院批复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中,明确要求中关村示范区“创新知识产权体制机制”,“发挥示范区在推进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中的示范带动作用”。2013年,国务院批准中关村为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
刘航表示,近年来,中关村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五大新突破:中关村知识产权工作先行先试不断实现新突破,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专利数量、质量实现连续性突破,技术辐射能力显著增强;专利领军企业不断涌现,中小微企业专利申请不断实现新突破;知识产权运营、运用和金融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国际化进程不断实现新突破。
据了解,中关村示范区率先在全国开展了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国际专利导航产业发展试验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先导区建设,深入推进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专利保险、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集群管理、审查员实践基地、专利巡回审查等一系列先行先试工作。今年年初,《关于加快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协同创新的若干意见》正式印发,鼓励高校科技人员实施成果转化。这些都对中关村知识产权工作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同时在全国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
2013年,中关村示范区获授权专利达2.25万件,同比增长36.2%。截至2013年年底,中关村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8501件,占北京市66.3%。2012年和2013年连续两年,中关村分别有4项专利获当年中国专利金奖。中关村技术交易额也逐年增长,约占全国40%,其中80%输出到全国其他地区。
2012年和2013年连续两年,中关村企业联想、新东方、奇虎360、北汽福田4家企业年度专利申请量超过千件。特别是2013年联想和京东方专利申请量均突破2000件,专利申请量超百件企业达46家。通过实施“小微企业知识产权一对一帮扶计划”,一大批小微企业专利申请实现新突破。2013年,中关村示范区由一区十园扩展至一区十六园后,实现零专利突破的企业达600家,专利数达2300件。
如今,智谷、集佳等一大批服务机构和知识产权领军企业开始探索知识产权运营和综合运用;中关村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规模不断扩大,两年来融资额已达近百亿元;成立了中关村知识产权投融资联盟,积极探索了“知识产权与股权组合质押贷款”的创新融资模式;中关村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专利保险试点工作和线上线下专利系列拍卖会。
中关村示范区积极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开展交流、合作,在中关村联合举办知识产权培训班;促进一大批企业加快国际化进程,支持企业开展海外专利布局、预警和维权,不断提高国际专利数量和质量,积极探索通过知识产权开展交叉许可和其他各种形式与海外企业开展合作;支持服务机构积极与国际知名机构开展交流、合作,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同时为企业拓展国际空间提供服务。2011-2013年,中关村示范区共资助124家企业的1507件专利通过PCT、巴黎公约申请国际发明专利并进入国家阶段。
业态发展呈现新特征
“如今,中关村知识产权工作呈现五个特征:包括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渐明显;企业知识产权意识不断增强,对知识产权需求日益旺盛;知识产权服务业逐渐壮大,初步形成了服务体系新格局;知识产权工作体系、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也不断得到优化。” 刘航介绍。
2012年,中关村示范区专利申请排名前三的技术领域分别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能源与节能领域,专利申请总量达22573件,占年度申请总量的80%,这三大领域企业实现总收入16517.1亿元,占总收入的76%,中关村企业的专利增长和产业规模发展趋势吻合。
在近期“十百千工程”培育企业需求征集中,259家企业共提出2200条需求,其中专利98条、商标77件、标准化67条、购买服务38条,占总需求的13%,填报企业超过1/4。在677条迫切需求中,创新能力建设122条,占迫切需求比重18%,数量排第二,这说明企业的需求由以往向政府要政策正在转变为以创新驱动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的服务诉求,以及企业对提升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的迫切程度。
截至2012年,中关村示范区专利代理机构有168家,占全国的16.67%。执业代理人2005人,占全国的22.4%。辐射全国,优秀机构占50%以上。中关村建成了中关村知识产权大厦促进服务机构聚集发展,成立了全国首家知识产权服务业联盟——中关村知识产权服务业联盟。目前,中关村知识产权业逐步由知识产权代理向知识产权评估、交易、金融等高端服务延伸,初步形成了中关村知识产权服务产业发展新格局。
中关村示范区以中关村创新平台为依托,积极争取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国家部委的政策支持,加强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标准化战略实施示范区、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区和全国软件与信息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等工作有机结合,统筹推进中关村示范区知识产权和创新相关工作。
中关村示范区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中关村知识产权维权快速通道,与北京市高院建立委托提调节机制,探索提请国家知识产权督促办、跨区域协办、部门协作3种形式的跨区域维权模式。深入推进中关村知识产权纠纷诉前调解中心、中关村知识产权巡回审理厅工作;建立市区两级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机制;在中关村示范区建立了32家12330知识产权举报投诉工作分站。
知识产权工作实现新转变
中关村示范区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中介支撑”的原则,建立包括各区县知识产权局和中关村各分园管委会的工作体系;建立了重点企业联络员制度;构建了为企业提供专利申请、评估、维权、交易等全方位、一体化的专业服务支撑体系。中关村示范区与北京市知识产权局联合实施“中关村知识产权推进工程”,成立了由单位一把手挂帅的推进工程领导小组,建立了中关村知识产权重大事项定期会商机制。
中关村示范区基本形成了系统、全面的政策支撑体系。中关村示范区企业能够享受到来自国家、市、区县、示范区各级各部门针对知识产权的支持政策超过20项。去年,中关村示范区又对专利、标准、商标和企业购买中介服务支持资金进行了整合修订,对发明创造、服务业发展、领军企业打造以及国际化等方面进一步加大了支持力度。
刘航介绍,在新形势下,中关村知识产权工作也实现了五大转变:一是由关注数量向关注质量转变;由关注创造向关注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全过程转变;由关注企业知识产权到关注企业与服务机构紧密合作、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共同发展转变;由关注普惠性政策向关注普惠性政策与聚集两级企业并重转变;由关注知识产权本身向关注知识产权与产业、经济等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