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一季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为95.9,比去年四季度略有上升0.2点。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近日发布发展指数时,还强调了宏观经济感受指数和综合经营指数连续3个季度上升,且本季度上升幅度最大。
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宏观经济感受指数、综合经营指数、市场指数和资金指数分别为109.5、108.1、95.3和97.1,分别上升2.4、2.2、0.7和1.7点;成本指数、劳动力指数、投入指数和效益指数分别为91.3、107.5、99.5和78.8,分别下降0.2、1.4、1.9和0.6点。从调查的情况看,中小企业对于宏观层面的政策预期看好,希望更多地得到国家的政策支持,缓解生产经营中的困难。这种预期通过对于宏观经济审慎乐观表现出来。但是,下降的指数也表明,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仍然不足,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较大,经济运行稳中趋缓。
2014年一季度,从外需市场来看,世界主要经济体复苏不稳固、人民币币值波动加大、贸易摩擦形势严峻等因素影响了中小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加大了中小企业出口压力。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累计贬值近3%,虽然人民币贬值有利于中小企业降低出口成本进而促进出口,但人民币贬值压力的持续加大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国际需求的整体不振,严重制约我国出口贸易的增长,尤其是对劳动密集型中小出口企业的影响更大。
从内需来看,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国内消费需求稳中有降。大、中、小型企业发展差异加大。3月份PMI为50.3%,呈现温和上升,但中型制造业企业PMI为49.4%,连续3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下的缓慢复苏区间;小型制造业企业PMI为48.9%,较上月提升1.8个百分点,但仍处于荣枯线以下。在中小企业外贸发展空间受限的同时,内需不旺导致中小企业增长乏力。尤其是一季度,中小企业的“节后用工难”现象普遍出现,并呈现出时间上的延长和地域上的扩展并存、“技工荒”与“普工荒”并存等特征。同时,“用工贵”问题也继续存在,各地最低工资标准的陆续公布,显示用工成本上升幅度处于15%左右。
考虑到经济增长面临着下行压力以及目前去债务、去杠杆化等主动性调整造成的国内需求增速回落,赛迪智库中小企业研究所判断认为,二季度中小企业发展形势仍将严峻。因此,未来政策应着力于创新外贸服务支撑体系,切实扩大内需,拓展中小企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加强引导支持,加快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进程。转型升级是帮助中小企业摆脱困境、实现发展的长远之道,应加大力度,聚焦创新、创业、创造,着力于资金、技术、管理、运营模式、品牌等关键领域,推动中小企业增强竞争力。为此,应继续强化财政资金支持、税负减免、融资支持等方面的政策,以政策红利促中小企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