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产研结合推动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产业化 中科院“联姻”双良节能
  • 点击数:905     发布时间:2014-06-02 13:23:00
  • 分享到:
关键词:

                                    
      由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携手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中科双良储能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近日在北京成立。这标志着研究机构与上市公司产研结合,向“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产业化迈出实质性步伐。

      中科院北京分院副院长李静表示,科技创新依靠的不仅仅是科研机构的技术创新,更多地还有企业创新,用市场的机制作用让科技创新产业化。“此次中科院‘联姻’双良节能,可以将中科院的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引向市场,让更多企业、普通人也能享受到尖端科技的发展成果,有助于将中科院的科研成果深度产业化,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新模式。”

     新模式首先“新”在对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掌握上,中科院手握技术这个金钥匙,才有产业化投放的底气。2013年,作为国内主要从事能源、动力和环境等领域的战略性高技术研究的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5MW级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海生博士介绍,这种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在电网负荷低谷期将电能用于压缩空气,将空气进行高压密封,在电网负荷高峰期释放压缩空气推动膨胀机发电,能缓解我国对大规模电力储能的迫切需求。

      当前全球电力供应系统正趋向于跨地区、跨国界联网、全天候不间断供电的发展态势。然而供电与用电匹配度低,尤其在深夜,过剩电力的“大放空”现象几乎无法避免。同时,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波浪能以及核能是世界新能源革命的潮流,但往往都存在供需不同步、供需不均衡的状态。为改变以上局面,中科院的科研人员通过压缩空气储能找到了“蓄电”的好方法。

      一方手握科研成果,一方有着在节能减排产业市场化拓展领域的丰富经验,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与双良节能“一拍即合”。中科双良储能总经理吴刚表示,压缩空气储能是一种极具市场潜力的科研技术,双良节能也十分看重产品的市场需求。“发展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是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常规电力系统效率、安全性和经济性的有效途径,更是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关键技术。”陈海生说。

      中科双良储能不仅努力探索产研结合的技术产业化开发,同时也借助技术优势延伸出一大批下游意向客户群。公司成立当天,就与江苏井神盐化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国内首套“1.5MW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工程化应用合作意向书”。多位意向客户代表表示,他们对这套系统的大规模市场投放十分期待。

     在向市场推出1.5MW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同时,中科双良还宣布启动10MW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研制工作,以期让中国电力企业站上世界“蓄电”领域的高地。  

    中科双良储能董事长马福林表示,中科院与双良节能将通过优势互补,产研结合,快速推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产业化,为维护国家电网安全、实现绿色发电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我们希望通过产研结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马福林说。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