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4年6月16日
近年来,从制造、通信、物流,到医疗、教育、旅游,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传统应用与服务正在被互联网改变。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这是业界对互联网思维的定义。如今,互联网思维一词不仅被各界关注,而且已在手机、金融、汽车等领域成为现实。
中国互联网经过20年的发展其影响力已经真正触动整个社会,互联网构建了一个崭新的生态系统。那么,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互联网将给传统产业带来哪些影响?而传统产业又如何借助互联网思维、工具和模式来重塑产业链,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是真正的互联网企业才有未来,还是传统产业和互联网结合更有未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核心是什么?近日,在2014京交会服务贸易与现代服务业投融资论坛上,多位企业家代表围绕这些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对话嘉宾:
曾庆俐 海尔集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市场总监
谢冠宏 加一联创创始人
张荣耀 北京荣昌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陈 罡 蚂蜂窝首席执行官
李钟伟 上海商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夏 华 依文集团董事长
路彬彬 北京贝都因传播机构董事长
天地大碰撞VS天地大融合
话题一:业界有人把纯互联网模式的企业归为天派,把纯传统产业的企业归为地派。未来究竟是天地大碰撞还是天地大融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是颠覆摧毁还是天地汇合的合作共生关系?
李钟伟:我们在研究客户时发现,互联网时代只是客户的行动路径发生了变化,并不存在互联网颠覆传统产业的可能性。
陈罡:传统行业和互联网行业其实是DNA的相互融合,是一种进化。这种进化是一种竞合关系,既有合作也有竞争。从旅游行业来说,它是以信息为纽带,核心在于如何对用户的行为进行引导,如何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传统行业要做好自身服务,把握好核心资源。这种竞合关系会让企业对自身的DNA进行全面升级。
张荣耀:我在传统行业已经工作20多年了,对于移动互联网的认识—它是颠覆性的。在PC互联网时代,美国前十大电商企业里9家是传统企业,只有亚马逊是互联网企业。在中国前十大电商里面,9家是互联网企业,只有苏宁电器是传统企业。为什么中美排名倒过来了?到底发生了什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满意度、用户寻找利益的方式和利益点变了,供应链也变了。我认为移动互联网现在很快就要开始颠覆服务业了。我们服务业应该怎么去应对移动互联网的挑战?我希望复制美国的状态,今后前十大互联网电商企业里9家是传统企业。那么,地下的传统产业怎么联合天上的互联网产业,怎么打造一个海陆空作战体系?这是我们要思考的。传统产业千万不要琢磨自己怎么被移动互联网拥抱,而是要主动拥抱,主动变革。
谢冠宏:我认为互联网和传统产业一点冲突都没有,纯粹是合作关系。传统产业依托互联网来做贴心的产品和服务,是永远不变的硬道理。互联网给传统产业带来了很大帮助。在互联网产生之前,我们从来没有这么贴近客户的需求来做一个产品。我每天早上六点钟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大家在谈什么、在骂什么、有什么疑问。互联网让我们更接地气,让我们迅速改善产品,让我们用很低廉的价格使得客户了解产品。此外,大家还可以共同创造产品,共同体验,然后迅速把它做好,这是更大的改变。
路彬彬: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谁会摧毁谁,我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我不觉得做互联网的就是天,传统企业就是地,凭什么不可以做天和地之间一个大写的人?为什么这个人不可以上天入地呢?应该说这个社会永远只会淘汰那些没有创新精神、没有学习能力、没有执行力的企业,而不是互联网淘汰传统产业。无论你在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如果你永远朝气蓬勃,则会持续保持生机;如果你不学习,不创造,则将会被淘汰。假设你不拥抱互联网,你在某个行业里一直不断创新,我觉得你照样可以活得很滋润。日本寿司之神一定要拥抱互联网吗?他没这么做却依然有那么多客人,照样有那么多人去订购他的产品,我们远在异国他乡都会传播关于他的纪录片。所以我觉得不要跟听别人的论断,要忠实于自己的内心。
夏华:可能今天很多人都会问你创新了吗?你互联网思维了吗?如果没有,人们基本上认为你离死不远了。其实时代的变革一直在进行,那些百年品牌在100多年的发展过程面临的变革一点也不比今天少。但是它们不变的是它的主张、它的品牌价值、它的调性、它独守的那份优雅,它变的只是不同时代的商业新玩法。一个品牌有尊严、长久地活在消费者心中,才是做品牌的人的最终诉求。
曾庆俐:我想从3个层面来论述我的看法:一是不论是传统经济还是互联网经济,必须紧扣一个内核,就是全流程的最佳体验。现在互联网带来的最大改变是把企业与客户变成了零距离。由过去那种企业和用户从研发、制造、生产到销售的串联关系变成了并联关系。我把它形容成一个生态圈,而这个生态圈是一个环状,它的外环一定就是一个全流程最佳的用户体验,内核可能就是一个企业,包括你的合作方和员工。第二,互联网经济与传统经济实际上是整个市场经济发展到不同阶段的不同产物。我们再往前可以追溯到工业经济时代。当前我们正处于互联网经济时代,5年、10年、20年以后是什么经济时代?这些都是根据每个时代发展的特性进行的不同定义。第三,互联网时代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动态和非线性。每个人都有了指尖上的权利,这是动态、非线性的,这也要求企业应该及时满足客户的这种需求,也就是均衡即死亡。我们要主动拥抱这个变化。
很多人形容海尔是传统经济的一头大象,在互联网时代跳舞。实际上海尔在2012年就提出了“三个无”:企业无边界、管理无领导、供应链无尺度,并确立了网络化战略。此后整个企业都在向互联网转型,而不是一个产业和一个部门的事情。在这个过程当中,一是要有互联网思维,最重要的是应该把互联网作为一个战略方向。二是互联网宗旨。在互联网时代,要体现员工价值,要有机制保障员工按照企业确定的方向和路径来走这条路,否则一切是无效的。三是通过二维来贯彻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宗旨。横轴就是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纵轴实际上是紧扣目标和战略。在互联网时代,可能你推广的产品和信息并不是用户想要的,而且用户有可能掌握的信息比你还要全,这时就需要企业的路径和用户有交互。
拥抱O2O实现线上线下结合
话题二: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企业线上和线下的结合日益紧密。O2O也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人们常说B2B有三宝:企业、中介、沟通好;B2C有三宝:品牌、销售、有渠道;C2C有三宝:你开、我卖、支付宝;O2O也有三宝:线上、线下、一起搞。请各位企业家谈谈你们是怎么认识O2O的?在拥抱O2O时,企业有哪些可供分享的独家秘籍?
曾庆俐:线上和线下的融合是依据时间段和用户的核心来变化的。海尔要做的就是整合线上发展的业务和运营,包括驱动再造产业链,以及整合内部机制。海尔在做互联网转型时会遇到一些问题,因为传统大企业线下网络非常庞大。除了对产品进行区隔外,整体运营商也要进行一定区隔。另外,我们还打造了一个叫日日顺的平台。它实际上是海尔的一个渠道品牌,同样承接了现在的O2O业务,它把线下3万多家店和线上打通,实现库存共享。海尔通过大数据和日日顺平台的结合,将用户要购买的产品放在车上,而不是在仓库里,进一步缩短产品和用户的距离,争取用最短的时间来满足用户最大的需求。
路彬彬:我是做传播的。对于企业来说,所有的新概念、新媒体和新技术最终都是要帮助企业完成传播、营销和经营。今天很多媒体已经成为销售阵地。比如小米去年通过QQ卖手机,今年通过百度贴吧卖配件。所以企业要思考如何把媒体变成自己的销售平台。要灵活运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传播,不断和创新的东西链接。
谢冠宏:当你决定做一件事的时候,不要跟随这些流行名词,而是要有自己的企业生命模式。亚马逊完全放弃了传统行业,它自我破坏、自我颠覆,做更疯狂的事,把书破坏掉去做Kindle,结果它成功了。所以我觉得,企业要扮演一个你能走到最极端、最锐利的角色,要关注自己的核心价值,不要随着这些流行名词转。企业发展是由自身的基因和模式决定的,当然环境和企业自身的变化也影响了这个基因。
张荣耀:这个基因的说法我很赞同。荣昌是做洗衣的,但是我从来没有洗过一件衣服,我也不会洗衣服。我们最开始做独家贸易,后来做意大利产品代理,现在做O2O,一直在创新。这是荣昌自身的发展路径,也是它独特的基因。我们不仅要拥抱互联网,还要创造出新的产品。比如说微信刚推出来时的招商银行和星巴克就是最好的案例。现在荣昌推出了e袋洗这个O2O产品。实际上当你创造出新的产品时,你的股东、团队、资源配置、营销方式全都改变了。
陈罡:今天的讨论特别有意思,前面有两个嘉宾的两个观点我个人极其不赞同。其实任何一个产业有一个新的机会出来时,它走到那个临界点前一定是需要很长时间的蓄势。当大家都觉得是风口的时候,其实这往往就不是机会了。雷军说过一句话: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但很可能你来到这个风口以后,突然发现这里已经有一堆猪了。比如之前的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所有钱都烧到了黎明前。再往前推,千团大战的时候也是这样,当大家都觉得团购是改变整个产业的机会的时候,其实它已经不是一个机会了。企业需要的是外功和内功。一个互联网企业最核心的还是它的产品和技术,一个传统企业主要是看它的品质和服务。把好的服务和好的品质做好之后,才会有更好的市场。在这个基础上,当传统企业和线上企业进行对接就可能获得20倍甚至是50倍的增长,而且还节省了大量市场营销费用,这是整个O2O带来的变革。
现在很多传统线下企业和经营者其实对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这种新产品和新营销模式有仇视或者敌视的情绪。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其实并不是要把传统行业本身革命掉。互联网企业在某种程度上是让其中的一些企业能够更率先走出来。行动比较迟缓或者比较慢的才是被传统行业革命的对象。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产品服务态度是完全不同的。新的互联网营销和社会化媒体营销其实是一种联谊式营销,它的核心是要先做出口碑好、品质过硬的产品和服务,让最核心的用户去体验,用户的口碑和评价会影响他周围的朋友,进而会在网络上通过社交媒体更大范围地扩散出来。传统媒体营销是一个金字塔形结构,先有铺天盖地的广告让你知道产品和服务。然后有一个层级的一少部分人能体验到。最后通过一些促销,那些金字塔尖的用户才能变成最终购买用户。其实这两种营销模式才是互联网行业和传统行业做营销的本质区别。我们需要新的互联网思维帮助大家更快地进步。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修了一条新时代的高铁,希望通过我们的产品和服务理念更快速地帮助行业里一些率先崛起的企业和一些领导者。
李钟伟:如果我们真正做企业的话,其实会在脑子里把这个概念扔掉。因为你所努力的一切行动是从考虑你的客户通过传播获得信息的第一个接触点开始,他往下的每一步行动和路径,你要给他最佳的体验和最快的行动速度。过去没有互联网,这种行动路径很长。但是互联网经济时代你要尝试把这个行动路径尽可能缩短。互联网影响的不仅是销售行动路径,它贯穿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一直到用户退出。而且互联网有能力透视这一点。1996年我们在做一个系统的时候,不得不把它的最新版本做成光盘打包交给客户。当然客户也可以在互联网上下载,但是因为容量很大,他们不愿意下载,要求我们寄一个光盘。后来我们就想能不能开一个200兆或者是1G的空间让客户完成?再后来就诞生了申请制。现在微信出来以后,我们允许用户扫一扫立刻就能够获得产品。所有这一切其实就是整个用户行动路径的变革。如果你在商业模式的改造中能够把客户行动路径优化,这种拥抱肯定是正确的,否则你就只套了一个O2O的形,别的东西完全没了,只会事倍功半。
把握移动互联网商业核心
话题三:前互联网经济时代,商铺的重点是位置、位置还是位置。在互联网经济时代,商业的核心是流量、流量还是流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商业的核心是什么?
曾庆俐:美国人马克·路丁说过一句话:现在的用户不是去购物,而是在购物。在购物就是发生了移动互联。企业要做的是什么?就是它即时即刻的交付。比如你有600万、1000万的粉丝,但是没有这种交互和黏性,可能意味着粉丝一夜之间变为零。真正的交互是在用户之间展开,分享这种黏性,我认为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最核心的。
路彬彬:现在有很多人说你怎么把你的产品形成自己的融合体,我觉得要学会怎么让你的客户喜欢你,快速地喜欢你,也就是给你的产品赋予人格。
谢冠宏:如果要用几个字来形容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和核心,我认为是4个字——顺天应人。顺天就是指这个形势怎么样你就跟着走,不要逆天,不要逆流,再创造一个热潮。应人是指呼应消费者的愿望,了解消费者的爱与痛,把消费者的愿望发挥到极致。
张荣耀:移动互联网时代跟PC互联网时代特别不一样,PC互联网时代的核心是科技,是IT,移动互联网的核心是两个字:娱乐。企业应该想尽一切办法让用户觉得特别好玩。你怎么适应和拥抱移动互联网?不放下架子是不行的。要让客户很舒服,让自己很苦,也就是要恶心自己,愉悦他人。
陈罡:我认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核心在于被用户定位。移动互联网的尺寸非常小。在PC时代是全部为王,你什么都有。无论是雅虎还是新浪,再到脸书(Facebook),都是什么都有,各种插件、各种社交都能满足你。移动互联网时代仍然是延续PC时代的核心,很多都是把PC时代的产品体验照搬到手机上来。但现在可能对于企业来说,找到你最核心的东西,把这一点做到极致,你才能获得市场,你才能在新的移动互联网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李钟伟:移动互联网的核心首先就是客户永远在线。但是这个永远在线比较碎片化,从企业的角度来讲,为了盯住永远在线其实是比较疲惫的。如果你能找到一些方法,和你所供应的产品、服务和业务有关联,利用这个特性使得你和客户保证永远在线的话,那你的市场份额永远都会很大。
夏华:我们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变的是商业的新玩法,不变的是我们的追求。今天每个人都说必须有互联网思维,极致的产品、小而美、酷和性感、社区和粉丝。然而我想说,假如你要做一个长久地活在消费者心中、有尊严有荣耀的品牌,必须具备大文化思维。你要带着你的情感和温度,要真正把你的品牌精神贯穿到底,你不仅要具有引领性,你的顾客还要具有引领性,你必须具有品牌文化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