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机器人成推动工业转型重要力量
  • 点击数:1006     发布时间:2014-08-21 07:43:00
  • 分享到:
关键词: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4年8月4日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市场2013年销售的工业机器人约占全球销量的1/5,超过日本,位居全球首位。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年减弱、工业转型升级需求释放和生产力成本上升等问题的凸显,再加上科技进步后的工业机器人性价比临近拐点、接受度逐渐增强,工业机器人在不少领域已显现出替代人工的趋势。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市场上销售的工业机器人约为3.7万台,是2012年的近3倍。中国不仅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也是成长最快的市场。 

    工业机器人替代人工

    在巨大的注塑厂房内,塑料原材料经过各个机器的自动化操作,变为一个个成型的空调零部件,一只只机械手将成品放在传送带上输送到打包区,搬运机器人在厂房内穿梭运送各种货物,而员工只是站在生产线的终端打包成品的部件……

    这是日前国内某知名空调企业注塑厂房内的工作场景。在这里,机器和人已经完全分离,以往需要人工操作的机器,现在已经能独自完成一系列流程操作,而工人仅是负责最后的打包。 

    随着智能化以及向互联网转型大潮的汹涌来袭,传统制造企业正面临着一波裁员、以“机”代人的节点。

    日前,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向外界曝出了海尔的裁员计划:海尔在2013年裁员1.6万人的情况下,今年仍将继续裁员1万人。此外,京东方的北京8.5代线面板工厂也已经大量启用机器人进行操作。

    不仅家电行业如此,在工程机械领域这一现象亦初露端倪。三一重工集团董事长俞宏福表示:“机器人应用已形成一种趋势,它是一个体系,需要事先去筹划,需要改变我们的思路和管理方式。” 

    目前,多数知名家电厂商都引入了机器人进行操作,而且企业都很肯定机器人的效率。随着机器人的量化生产、使用,其本身成本也在下降,甚至比预估的还快。上海一家电机公司负责人表示,每引进1台小型多关节机器人,可以完成2名工人的工作量,2年即可收回成本。而在5年前,收回成本则需要3-4年。与人工费上涨相反,机器人成本的收回时间正在缩短,这也有利于促进机器人的普及。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测,两年之内,中国机器人保有量有望超过13万台,同时也将成为需求最大的市场。专家表示,中国之所以有望成为工业机器人全球第一大买主,是因为在市场普遍低迷的态势下,我国制造业中“用工荒”、“高成本”等因素交织叠加在一起,压缩了制造企业的盈利空间,凸显了当前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同时也促使有潜质、有能力的企业在转型升级的阵痛中寻找新出路。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向高端转变、承接国际先进制造、参与国际分工的巨大挑战,机器人应成为推动转型的重要力量。

    产业发展势在必行

    对很多中小企业而言,普及使用工业机器人也面临一大挑战:巨大的投资成本。长期跟踪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吴新宇说,目前中国有70%的机器人是外国厂商生产的,机器人价格居高不下。

    吴新宇表示,我国工业机器人运用还处在初级阶段,未来工业机器人或将掀起新的工业革命,占据技术优势的国家制造业成本将大幅下降,而中国制造业成本优势可能会被进一步压缩,因此中国大力发展与应用工业机器人势在必行。

    赛迪研究院近日发布报告指出,在政策扶持和人工成本倒逼推动下,预计中国机器人产业2012-2022年的增长率,保守估计为年均23%-36%,带来的潜在市场规模达千亿级别。 

    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装备司副司长王卫明表示,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制定工业机器人产业“十三五”相关产业规划,力争到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出现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8-10个产业配套集群。

    整体来看,一方面是国家多部委紧锣密鼓地酝酿支持政策,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层面积极组建各自的机器人产业园或产业基地并出台扶持政策。随着扶持政策的立体化、全方位推进,将为中国机器人产业持续注入新活力,中国装备智能化进程有望加速。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