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温州激光与光电产业集群企业浙江科视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400瓦功率无极灯,突破了现有无极灯200瓦的最大功率,让飞利浦等电气巨头为之震撼;潍坊市半导体发光产业集群企业浪潮华光公司,是国内惟一同时具有全色域LED、民用LD外延材料制备、管芯生产、器件封装及应用产品一条龙生产技术的企业,其半导体激光器技术、LD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产销量居国内榜首……
创新型产业集群是区域内创新型企业最好的生存基地,而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又带动了整个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提升。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的引导和扶持,一批创新活力强、辐射示范作用大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迅速崛起,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而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在国家和区域政策、服务体系的支持下,创新能力逐步增强,成为区域创新的主体。
优势企业集聚
创新型产业集群活力增强
2011年7月,科技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火炬工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指导意见》,提出通过实施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建设工程,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围绕这一目标,科技部设定了遴选试点与培育示范两个步骤来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截至目前,共有北京中关村移动互联网产业集群、保定新能源与智能电网装备产业集群、本溪制药产业集群、无锡高新区智能传感系统产业集群、温州激光与光电产业集群、潍坊半导体发光产业集群、武汉东湖高新区国家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产业集群、株洲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深圳高新区下一代互联网产业集群、惠州云计算智能终端产业集群等10个产业集群进入试点示范建设阶段,还有61个产业集群处于试点培育阶段。
通过加快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一批批行业优势企业加速向相关区域聚集,并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了区域创新活力,使相关产业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当地的特色支柱产业。创新型产业集群已经发挥出明显的产业集聚和带动效应,成为国内相关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和创新策源地。
温州作为“民营经济的摇篮”为人所熟知,但在温州的产业结构中,低端制造业仍旧占据了大半江山,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缺失。如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温州发展必须越过的“坎”。
随着温州激光与光电产业集群建设的不断推进,一大批企业依靠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排头兵。浙江嘉泰激光科技有限公司从原先一家服装销售企业成功转型为专注于激光设备研发的企业,成功制造出2千瓦的激光切割机。该设备能在16毫米厚的钢板上轻易切出一朵花,目前已投入生产,一台售价可达200多万元;瑞安市博业激光应用技术有限公司拥有30多项专利技术和多项软件著作权,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激光雕刻切割系统,可以广泛运用于竹木、水晶、布料、皮革、大理石等不同材料的雕刻工艺,技术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外,环科电子、埃菲生、雷赛激光等一批企业也相继脱颖而出,成为各自专业领域里的“领头雁”。
依托潍坊市半导体发光产业集群,潍坊高新区成为全国第一个白光照明全覆盖园区、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光电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电声器件特色产业基地;承担5项国家863计划项目,是全国惟一一家从外延片、芯片到应用产品开发一体化生产供应基地,其功率型半导体激光器器件市场占有率在60%以上,产销量连续8年全国第一……
一项项成果的取得显示出潍坊市半导体发光产业集群的创新活力,而这创新活力的获得与集群内企业不无关系。
潍坊市半导体发光产业集群企业歌尔声学,是目前我国市值最大的声学企业、世界微电声产业领军者,其蓝牙耳机、硅微麦克风、主动式3D眼镜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苹果、三星、惠普、LG、松下、西门子、富士康等世界知名品牌都靠歌尔发出“芯”声;中微光电公司是全球LED路灯市场供货量最大的供应商之一,曾荣获首届“节能中国贡献奖”,主持制定的《LED路灯》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为城镇建设行业产品标准。
在优势企业的带动下,潍坊市半导体发光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加快,特别是国家电声及固体照明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正式获国家认监委批复建设后,潍坊高新区吸引聚集了欣立得光电、贞明光电、一方光电等200多家高成长性企业和研发机构。
随着声光电产业链的日趋完善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不断涌现,到2020年,潍坊高新区将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光电产业研发基地、生产基地、应用示范基地,光电产业产值有望突破1000亿元。
企业协同发展 构建创新生态体系
科技部火炬中心产业集群发展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形成真正的产业集群,集群内产业链间必须要有互动,实现协同创新发展。因为当市场竞争达到一定程度时,即使是一家大型企业,要赢得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靠单打独斗也是不行的。
产业联盟是实现协同创新的有效载体,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这方面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据了解,中关村在移动通信、互联网、数字内容等相关领域有近20家产业联盟。其中,TD产业技术联盟通过移动通信核心技术的突破,创制的第三代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标准(TD-SCDMA)是我国第一个成体系的国际标准,基于后续演进技术的分时长期演进标准(TD-LTE)已经被国际电信联盟确定为第四代移动通信(4G)的国际标准。长风开放标准平台软件联盟针对面向服务的体系机构(SOA)技术及云计算服务环境中的多项关键核心共性技术进行集体攻关,共突破33项核心技术,以长风联盟为主体的软件企业目前已经成为我国软件产业界的重要骨干力量,大幅提升了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为进一步促进移动互联网产业上下游合作,2011年中关村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成立,依托联盟开展重大项目顶层设计、产学研合作及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中关村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成立后已在梳理和整合产业链资源、促进企业对接、加强行业交流、市场开拓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如与民生银行合作搭建金融服务平台,为成员企业提供联保贷款服务,由银行对联盟整体授信、联盟成员通过互保贷款。
同样,惠州仲恺高新区、深圳高新区等园区在推动创新型产业集群内产业链协同创新方面也做了积极的探索。
2011年,经深圳市政府部门主导倡议,深圳移动互联网产学研资联盟在深圳高新区成立。该联盟由融创天下、A8音乐集团、深圳软件园管理中心、赛迪集团、深港产学研创业投资公司、深圳市国家高技术产业创新中心等30多家企事业单位发起,携手移动互联网领域近10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事业单位成立,形成政府、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资本等环节协同发展的模式。
据悉,深圳移动互联网产学研资联盟在成立之初便启动了“五一工程”,即吸引一批创新人才、募集一只产业基金、打造一个孵化基地、培育一批工程实验室、成就一批优秀移动互联网企业。2012年,深圳移动互联网产学研资联盟与深圳市发改委联合发起成立了起点咖啡,依托深圳市国家高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检测平台、闪联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公共技术平台为创业者提供软件开放环境、检测认证和性能测试等技术服务,从办公的成本、技术支持、创业辅导、资本对接、交流合作等方面,对创业者提供多方面的帮助和扶持。
强化优势 打造区域品牌
“在推动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方面一定要强化品牌的综合效应。”科技部火炬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要通过产业集群的品牌,树立城市形象。
如今,随着创新型产业集群的不断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已经不仅仅是各地的产业“名片”,更逐渐成为城市的“名片”。创新型产业集群在推进区域品牌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力量。
提起“中国药都”,人们首先会想到辽宁本溪。自2008年辽宁省委、省政府做出“举全省之力支持本溪做强做大医药产业”重大战略决策后,短短几年时间,本溪高新区的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性跨越。2012年晋升国家高新区后,本溪高新区又先后获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大平台、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国家辽宁(本溪)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2013年,本溪制药产业集群被科技部认定为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之一。本溪高新区已经坐实了“中国药都”的美名。
虽然成绩显著,但“中国药都”并没有因此而自满。今年年初,根据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药都建设要实现“四个规模”(经济规模、企业规模、城市规模和人口规模)的目标,本溪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了“中国药都”建设总攻动员大会,提出要集中精力再打造一批“药都品牌”,建设一批“药都精品”,为实现“四个规模”打下坚实基础。
显然,在科技部的大力扶持与地方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已经进入加速通道。在辽宁本溪打响“中国药都”总攻战的同时,其他创新型产业集群也都制定了自己的品牌战略。
为了进一步加强株洲工业水平,提高株洲科技创新能力,株洲高新区提出了打造“中国动力谷”目标,计划未来十年内着力打造以“中国轨道交通城、中南地区通用航空城、中国新能源汽车城”等“三城”为支撑的“中国动力谷”。株洲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作为“中国动力谷”重要组成部分,将进一步整合创新资源要素,建立和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提升产业链的科技含量,加速实现轨道交通产业的跨越发展,将轨道交通产业打造成为“中国动力谷”最强大的引擎。
同样,潍坊市半导体发光产业集群努力打造“中国光都”品牌,并专门成立潍坊光电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品牌推广,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潍坊半导体发光产业品牌。
此外,温州为推进激光与光电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规划了2.5平方公里的激光与光电产业园,计划通过3-5年的努力使温州成为我国继武汉光谷之后的又一激光应用产业基地,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激光应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