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孵化器运营体系中,孵化器为入孵的创业企业提供的是物理空间、物业服务、基本的企业运营服务。而物业服务在孵化器收入中的占比普遍较高。从2013年开始,在北京,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多年来占孵化器收入比重很高的物业收入出现了下降的趋势。收入结构的变化反映的是孵化器生存环境的改变和孵化模式的创新。
孵化器这个源自美国的舶来品,自从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以来就承担了培育科技企业、促进科技创业的使命。与单纯促进就业的最初目标相比,孵化器在中国的发展无疑被深深地刻上了中国模式的烙印。
在中国的首都北京,经历25年的蜕变,孵化器由一种官方主导的政策工具逐步演化成为一种被赋予多种职能的社会组织,包括降低科技企业风险和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帮助和支持科技型企业成长与发展、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经济繁荣等,其属性和发展模式也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
多元化属性决定多元化模式
1989年3月7日,北京地区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北京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正式成立。像北京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这样由政府部门主管主办的孵化器,担当的更多是政策导向和行业旗手这样的角色。随着科技创业大潮的兴起,孵化器的投资建设主体和运营属性都发生了很大变化。1999年4月,北京北航天汇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成立,成为北京市第一家企业化运行的科技企业孵化器;1999年8月,全国首家以国有大企业为依托的产业孵化基地——北京北内制造业高新技术孵化基地有限公司成立;2000年12月27日,北京市第一家由民营科技企业创办的北京京海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北京京海孵化器管理公司成立……
目前,在北京现有的110余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中,96%以上是企业,事业单位仅有4家。企业化管理使得孵化器的运行机制更为灵活,不同的属性和管理体制也为各孵化器探索不同孵化模式提供了条件。
搭建平台 整合资源
随着中关村生物医药园、九州通孵化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孵化器等一批专业孵化器的出现,打造专业平台、依托专业资源为在孵企业提供专业服务成为这类孵化器的共同选择。
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北京集成电路设计园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亦庄国际生物医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累计投资分别达到1.7亿元、1.705亿元。北京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公共平台的累计投资更是达到了8.57亿元,其中国家科技计划经费资助0.82亿元,国家对孵化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视和投入,拉动了孵化器对公共服务平台的投入热情。
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促进了孵化器企业服务业务的发展。2013年,北京市孵化器投资建设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服务企业15.21万次,使用公共服务平台的企业达到6667家。
与自建平台服务企业相对应,整合行业资源为我所用是另一种孵化模式。清华科技园依托清华大学的品牌效应和良好的地理位置,聚集了一大批优质的社会和市场资源,形成了包括高科技企业创业集群、跨国企业研发机构集群、金融投资机构集群和中介服务机构集群等各种机构组成的完整的园区形态。在此基础上,清华科技园构建了政、产、学、研、金、介、贸、媒一体化的创新服务体系,通过资源聚合营造清华科技园良好的创新软环境。
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主任梅萌认为,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大学科技园是一股强有力的凝聚力,它可以把政、产、学、研、金、介等各方的优势资源聚合起来,通过专业化的服务,帮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投融资激发孵化活力
风险投资在科技创业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初创和成长性高科技企业是风险投资的主要目标,以培育科技企业为目标的孵化器恰好为风险投资提供了丰富的项目资源,好的孵化器企业能够帮助在孵企业争取到更多的风险投资,这也成为一批孵化器创造新型孵化模式的基础。
北京的孵化器在集聚一批优秀创业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基础上,借助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运作机制,通过自投、项目推介、连投、跟投等方式,参与投融资和在孵企业经营。2013年,北京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孵化基金总额达到37.79亿元,其中北京创新方舟科技有限公司(创新工场)的孵化基金超过32亿元;而在孵企业中获得风险投资的企业数达到307家,获得的风险投资额达到5.68亿元。
以创新工场为代表的“天使投资创新产品构建”模式,以博奥联创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代表的“创业导师持股孵化”模式,由联想控股与中科院共同探索推出并发起联想之星活动的“创业培训天使投资”模式,都是孵化器在投融资方面进行模式探索的结果,这也标志着北京孵化机构进入了服务内涵全面提升的新阶段。目前,股权投资收益逐步成为北京孵化器的重要盈利点,而逐步建立起的管理人员股权激励制度,构建了科技与金融结合的载体与机制。
传统与创新共存
北京市一些国有企业集团着眼于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与业务板块的优化布局,积极参与孵化器的投资运营,将孵化器作为集团发展的整体战略及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京仪科技、普天德胜为代表的孵化器依托母公司的产业优势,以及企业集团打造战略控股型产业集团的项目需求,吸引和培育相关领域创业项目和企业入驻、发展,并借助一定的筛选机制及投资机制吸纳、整合优质项目,进而带动集团技术创新能力及产业竞争能力的提升,探索出整建制的、为某一企业集团服务的产业组织方式。
而与国企背景的孵化器相对应的是近两年涌现出的一系列新型孵化器。以车库咖啡、3W咖啡为代表的创新型孵化器瞄准互联网创业领域,创造性地为创业团队提供办公场地、招聘、投融资等一系列服务,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互联网创业的潮流,并且集聚形成了创业资源高度集中的实体区域——中关村创业大街,进一步丰富了中关村乃至北京市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协同孵化创新发展
随着孵化服务的不断深化和拓展,北京不同属性、体制、运作机制和资源的孵化器,通过在产权结构、体制机制、组织方式、业务合作等层面的合作与借鉴,实现协同发展。如丰台创业服务中心承担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职能,加强对周边孵化机构专业化、集群化发展的统筹布局和引导,打造出产业分工明确、功能互补的孵化器集群;昌平区成立了创业孵化联合会,大兴区成立了孵化器协会,加强区域不同孵化机构的合作交流,优势互补,推动区域孵化机构协同创新发展,协同孵化之势初露端倪。
北京市各个区域乃至各个孵化器都有独特的资源禀赋,其自身的发展历程和定位也不尽相同,多元化的孵化模式有利于孵化机构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在孵企业提供最有价值的服务。同时,多元化的孵化模式也为我国科技孵化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引领孵化器走向百花齐放的明天。
成果卓著 创新型孵化器露峥嵘
近年来,高科技领域不断涌现出新型孵化器,这些孵化器与互联网、云计算等领域的技术特点结合较紧密,对新一代创新创业人群有强烈吸引力。这对曾经依靠场地、房租、税收等政策优惠打天下的传统孵化器提出新的要求——必须创新甚至转型,不断去适应技术领域的变化和创新创业人群的新需求。
从1989年北京市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北京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成立至今,北京孵化机构25年来先后经历了探索发展、快速增长、孵化能力提升三个阶段,已然成为了营造首都创新创业良好环境的重要载体。如今,一批以创新工场、36氪、天使汇等为代表的创新型孵化器在整个中国创新创业大潮中,发挥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创造了孵化器的新机制和新模式,将创新创业氛围推向新的高潮。
创新模式 孵化器不断裂变升级
曾经,在许多怀揣着创业梦的人眼中,创业看起来似乎是那么“高大上”。而今,随着政策环境的松绑,创新创业环境的演变,在中国已掀起了全民创业热潮。孵化器作为创新创业的一大载体,也不断裂变升级。
《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科技孵化器要创新机制,打造孵化链条,创新孵化形态和运营机制,实现多元发展。到2015年,全国孵化器数量达1500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达到500家。
“传统孵化器的方法是低价租房、高价出租,靠日常运营盈利。我希望厚德创新谷能真正帮助创业者降低失败率,帮他们找到正确的产品方向、对接所需要的资源;当他们的产品要上线时,帮他们找人推广合作,帮他们获得融资。此外,新型的孵化器还应具备种子期项目的投资功能,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创业服务。”厚德创新谷执行董事李竹表示,作为创新型孵化器,厚德创新谷定位为移动互联与文化创意领域的专业孵化器,秉承着“小空间、大资源、快成长”的宗旨。目前,厚德创新谷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早期项目“导师制+种子投资”孵化模式,累计孵化企业百余家,已有超过一半的企业获得了早期投资。
2013年12月,海淀创业园迎来了一个新的成员,同时这也是孵化领域的一个创新之举——创客总部评审通过了第一批孵化项目。据介绍,创客总部旨在为移动互联网创业企业和创业团队提供专业化的产业链服务,以迅速提升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和创富能力,孵化革命性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推动我国产业升级。截至今年5月30日,创客总部共有103个项目申请入孵,通过入孵评审的已有50个。
如今,创客总部致力于搭建创业者、从业者、投资人、产业链上下游机构的合作交流平台,首创了“业务对接+组合投资”的协同创业孵化模式,驻场孵化与虚拟孵化相结合,基础服务套餐与菜单式增值服务项目相结合,立志成为全国最大、最专业的移动互联创意孵化器,做成国内最有影响力的移动互联网产业聚居区。
提到创新型孵化器,人们最容易想到的便是创业咖啡馆。这种特殊的孵化器自从在北京诞生以来,现已在全国多地复制。
在北京乃至全国都“声名显赫”的3W咖啡是一家以互联网及创业为主题的特色咖啡厅。“来这里喝咖啡的人很可能就是某知名互联网公司的某位知名人士,过去和他攀谈几句也许就可以成为朋友,这就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3W咖啡联合创始人之一陈敢表示,“我们现在正在筹备其他3W咖啡分店,最终希望能成为一个互联网的圈子。”
创新服务 孵化器打出专业牌
“传统孵化器主要是凭借物理空间聚合资源,其聚合的资源非常有限,能承载的载体、提供的服务也有限。而创新型孵化器则截然不同。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创新型孵化器就和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发展密切相关,带来了更大的资源互联方式,也使得各种服务能够更好地以虚拟化方式实现。由此,创新型孵化器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平台,把科技、创业者、资本、市场等各种资源有效地组织起来,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创业生态链。”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程郁表示。
作为创新型孵化器,2009年成立的创新工场是一个全方位的创业和加速创业的平台,吸引了一批优秀创业者和工程师,开创出最有市场价值和商业潜力的项目,进行研发和市场运营。
“创新工场的目标是打造全方位的创业平台,培育创新人才和新一代高科技企业。其核心是立足信息产业最热门的领域——移动互联网、消费互联网和云计算,以规模化、产业化的早期投资及一套完整、成熟的体系,甄选出最优秀的创意、创业者、工程师,把每一个创业环节和资源进行最佳整合,形成‘早期投资+创新产品构建+全方位培育’的服务模式。”创新工场相关负责人介绍,“实际上这种模式是依托对国际新兴技术及产业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和判断,以及对商业模式设计、企业管理运作、市场开拓的丰富经验,并在人才、资本、技术等方面拥有一批富有经验的核心团队建立起来的。通过聚焦产业技术领域,整合创新创业资源,开创了一种企业投资和培育的全新模式。”
除了服务模式的推陈出新,创新型孵化器的“创新服务”还体现在“专业”上。
如何帮助入孵企业破解融资困境,是每一个孵化器都需要解决的问题。科技部科技经费监管中心副主任房汉廷曾表示,创新型孵化器作为风险投资的前端,吸引和收储专利,为创业者提供商业和服务创新模式,也能够为天使投资人以及战略投资者提供投资项目,有效促进了创新技术的市场化转换。
现在,一种类似于众筹的创新型孵化器天使汇的出现无疑为入孵企业提供了融资便利。作为一个投资、创业和市场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天使投资与创业公司对接平台,天使汇聚集了成功的天使投资人和专业的创业团队,为初创企业发展提供融资、咨询、营销、人才等各种社会资源,并通过路演对接企业和天使投资人。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在北京,一种以服务移动互联网企业为主的创新型孵化器随之而生。云计算产业孵化器、诺基亚体验创新中心以及微软云加速器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据了解,云计算产业孵化器由宽带资本投资设立,建立了“创业孵化+创投基金+产业链结合”的新型孵化模式,通过打造云计算产业孵化器集群,借助资本、市场和产业龙头作用推动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诺基亚体验创新中心是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单独成立的成本中心,旨在向任何有创新思想的个人或者组织开放,通过提供创业导师、培训、专业技术平台、市场等服务,促成早期创业项目和创业企业发展;微软云加速器是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启动的创业孵化项目,通过平台型企业的产业带动作用,依托微软云计算平台帮助创业者节约开发成本,将微软的创新资源、技术实力及国际化经验等方面的优势向创业者开放,帮助创业者实现梦想。这些专业型创新型孵化器的发展,进一步增强了北京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活力。
创新生态 孵化器接轨国际创业
“今年是创新工场成立的第5年,如今我们已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绩。比如百度公司收购了创新工场的两家企业,作为它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重要战略布局。阿里巴巴2013年也收购了我们的一家企业,作为它在大数据领域的一个重要布局。”创新工场联合创始人王肇辉表示,“此外,创新工场的第一批核心项目之一豌豆荚日前获得日本软银1.2亿美元融资。”
国际资本的不断涌入无疑证明了北京创新型孵化器的巨大吸引力。今年2月,厚德创新谷与Wayra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厚德创新谷加入Wayra全球孵化网络,成为目前Wayra全球孵化网络的第一家也是惟一一家中国孵化器,标志着厚德创新谷向建立全球创新孵化器联盟迈出了第一步。此外,双方还将共享资源和机遇,推动彼此在中国和全球范围的业务,将在创业项目池、专业知识、导师资源、培训、机构关系、媒体、财务和商业资源以及投资机遇等领域相互促进和共享。同时,还将帮助更多的中国创业者开拓国际市场,获取全球创业服务资源,并让各国创业者有机会来到中国创业、发展。
针对此次合作,李竹表示:“今后,中国所有的早期创业团队均能够通过厚德创新谷即时接入由14家Wayra学院构成的Wayra全球创新加速网络。由厚德创新谷提供孵化的中国优秀TMT创业项目将有更多机会通过拥有丰富国际导师、合作伙伴和投资者资源的Wayra全球网络实现国际化。”
“所有创新型孵化器身上都有一个明显的烙印:大家都在参与全球科技创业资源的配置和流动,这是科技创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在传统孵化器当中虽然也有流动,但由于地区差异大、产业聚集度不同,一些产业聚集度比较薄弱的地方还是需要物理空间来集聚企业。”国科火炬企业孵化器研究中心主任杨晓非建议,对参与全球、全国以及区域等不同层面科技创业资源配置的孵化器组织进行分类指导,对参与不同资源配置的孵化器的发展要求和发展结果评价也相应发生变化。“事实上,我们可以让北京的很多孵化器成为全球的中国品牌,成为中国的一流品牌,成为北京的生态品牌”。
摘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4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