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大数据成就服务机器人大智慧
  • 作者:原诗萌
  • 点击数:589     发布时间:2014-09-18 12:42:00
  • 分享到:
关键词:

    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不仅可以让服务机器人更加智能,还将改变其角色定位——服务机器人不再是一个单独的智能化设备,而是信息服务的新平台。在家用等大众消费领域,服务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到2015年,我国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2.16亿,14岁以下儿童2.2亿,青少年4.4亿,残疾人8500万……这9亿多人都是移动机器人的潜在使用者。”在近日举行的一场名为“大数据时代的跨界创新”的专题报告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如是说。

    李德毅预测,到2030年,一个人将会有10个机器人在各个方面为他服务,机器人的总数将会超过人类。

    不过,专家调研发现,目前在医疗、科考、救援等专业领域,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较高,而在大众消费领域,面对市场的强劲需求,机器人的“智慧”显然还不够。专家表示,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或将为服务机器人的发展带来新契机。

    智能化水平待提升

    虽然在一些展览上经常出现能够表现人类表情或是执行复杂任务的机器人,但这些机器人大多处于研发阶段,距离应用尚有一段距离。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定义,智能服务机器人是在非结构环境下为人类提供必要服务的多种高技术集成的智能化装备。而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定义,服务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的工作环境大多是未知的。

    目前,服务机器人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弗莱威智能机器人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殿礼表示,就智能化水平而言,在医疗、科考、救援等专业领域,由于任务复杂程度较高,且大多是各国科技攻关的重点,智能化水平较高。而在家用等大众消费领域,服务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国内销售的服务机器人以扫地机器人和功能相对简单的教育娱乐机器人为主。

    北京科技大学物联网与电子工程系主任王志良认为,虽然在一些展览上经常出现可以做出人类表情或是执行复杂任务的机器人,但这些机器人大多仍处于研发阶段,距离应用尚有一段距离。

    大数据成就大智慧

    机器人进行判断和决策的前提是要有充足的条件和经验,现在大数据技术提供了很多冗余的条件,可以让机器人在作决策时进行方案的优选。

    事实上,服务机器人的概念已经提出多年,但受制于智能化水平较低,始终未能实现规模化应用。

    如今,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发展,为服务机器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专家表示,比如在感知方面,服务机器人如今除了本体装有传感器,其工作环境的传感器也可以为其所用,甚至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远程通过其他地点的传感器来获得相应的信息。

    而在学习和判断方面,以往需要把数据输入服务机器人本体,作为服务机器人的经验和判断基础;而现在,各种基础软件的发展为服务机器人的逻辑判断奠定了基础,通过移动互联网,服务机器人还可以轻松获取大量的信息资源。张殿礼介绍说,当人和服务机器人交流时,服务机器人可以使用云计算平台上的数据资源,而交流过程中所提供的语料和人类的行为习惯,则进一步丰富了服务机器人的数据库。

    新的平台

    由于服务机器人是可以移动的设备,因此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实现对固定物体信息的收集。同时,服务机器人执行的任务也不再局限于本体的机械机构,而是可以依赖于各种无线通信设备,通过远程机构来实现。

    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时代,服务机器人不再是一个单独的智能化设备,而是信息服务的新平台。王志良表示,由于服务机器人是可以移动的设备,因此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实现对固定物体信息的收集。同时,服务机器人执行的任务也不再局限于本体的机械机构,而是可以依赖于各种无线通信设备,通过远程机构来实现。

    在王志良的实验室里,有一款外表“憨态可掬”的服务机器人。王志良介绍说,这款正处于研发阶段的服务机器人,不仅可以与人进行语音交流,还可以管理家用电器,紧急的时候拍一下它的头,还可以自动报警。同时,还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对服务机器人进行远程操控。

    弗徕威推出的智慧住宅中央控制服务机器人Dorsea不仅可以进行现场语音控制,还可用手机App进行远程控制,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控制各种家用电器,并实现自动及手动巡防、防跌倒监测、煤气火灾及陌生闯入报警等多种功能。

    在张殿礼看来,以往人们对服务机器人有一种误解,认为要把服务机器人做成复杂的结构,以便于执行某些任务。张殿礼表示:“就机器人本体而言,机械结构越复杂,性价比越低,工作范围也会极大缩小。服务机器人完全可以通过与其他设备互联互通来执行各项任务。”由于我国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方面具备一定基础和优势,同工业机器人相比,服务机器人发展的前景更好。“服务机器人的发展既需要技术的创新,也需要应用领域的创新,技术加应用两条腿走路,肯定跑得更快。”张殿礼说。

    摘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4年9月1日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