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产学研合作成就“温州智造”
  • 作者:郭云豪 顾雨沫
  • 点击数:410     发布时间:2014-09-18 14:01:00
  • 分享到:
关键词:

    近年来,温州市围绕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行了积极探索。针对量大面广的民营科技企业急需提升与转型的需求,政府通过借用外力,积极实施引进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创新载体战略,组建了一批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并以此带动和引导民营科技企业通过技术合作的模式走上一条快速提升的捷径。

    自2002年温州市启动实施引进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创新载体以来,先后走过了建立大院名校联合研究院、建立专业化实体研究院、建立产业化基地和园区的发展历程。仅2013年,温州以政府为主导先后引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一批高校和科研院所与温州市及各区县建立了16个创新载体。

    高校参与出资 落地生根在温州

    温州是我国最大的泵阀制造中心,有“中国泵阀之都”之称,泵阀产业已成为温州工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但温州中小企业居多,整体技术水平较低,创新能力薄弱。不过这些不足却让温州的泵阀企业成为兰州理工大学眼中的“香饽饽”。

    在今年5月召开的兰州理工大学温州泵阀工程研究院第七届理事会上,兰州理工大学、温州市政府、龙湾区政府签订了合作共建温州科技园框架协议,并于今年7月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合作主要围绕温州泵阀产业进行。据了解,该项目由地方政府支持5000万元,科技园自筹6800万元,高校出资5000万元,这是温州产学研合作中首次由高校参与出资的项目。

    “高校在有外债的情况下投资5000万元建设兰州理工大学温州科技园是下了很大决心的,这也是兰州理工大学有史以来首次在校外进行大额的投资建设,其目的在于结合温州的特色产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并且支撑学校学科建设。”兰州理工大学温州泵阀工程研究院院长杨国来表示,此次合作就是要通过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帮助温州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同时建立温州研究生分院为企业输送人才,在帮助温州转型升级的同时高校也可以从中获得提升,使双方达到互利共赢,双方的产学研合作空间很大。

    “希望科技园成为泵阀创新、创业、创意‘三创’基地,搭建泵阀信息商务咨询、检测试验、人才培育三大平台。”这是杨国来对兰州理工大学温州科技园的憧憬。

    联合院校 技术转移谋创新

    “近两年,主动找上门来寻求合作的企业渐渐多了起来。”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温州研究所所长方岩从2002年起就参与到温州的产学研合作中,目前他感到最满意的就是皮革研究院温州研究所的建立。

    “相关专家积极深入企业了解技术需求与难题,帮助企业提供解决方案或利用高校专家团队解决问题,最大的成效就是近几年在与近百家制鞋企业的合作中创造了30多个能够转化为产品的专利品牌。”方岩表示。

    浙江大学与浙江苍南仪表厂深入开展的产学研合作是温州联合院校模式的又一个代表。

    据了解,浙江苍南仪表厂1999年开始与浙江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陆续投入合作资金上千万元。2012年12月,该厂投入365万元与浙江大学共建“浙江大学—浙江苍南仪表厂技术研发中心”,目标是缩短国内流量计与国外的差距。

    “我国的仪表生产行业在气体流量测量方面与国际水平有较大差距,我们计划在5年内研发10个新产品,力争赶上世界领先水平。” 浙江大学温州技术转移中心副主任李巧世表示,浙江大学温州技术转移中心自2006年以来,与企业合作申报纵向项目125项,合同金额超过8000万元,与企业达成横向合作项目900多项,合同金额2.2亿元,陆续在文成、永嘉、苍南等经济开发区建立技术转移中心。

    今年以来,国家大院名校温州联合研究院还设立了洞头分院,联合高校和科研机构将触角向海岛延伸;入驻院校合肥工业大学与乐清巨大矿业有限公司联合美国思科公司申报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基于快速移动百兆WLAN的矿井机车无人驾驶系统”,并于今年2月获得科技部立项;浙江工业大学激光加工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瞄准激光加工制造这一先进制造技术,针对温州地区有代表性的泵阀、冶金、大型重要装备等制造行业,提供新的高效节能化激光制造工艺与激光制造成套装备……类似这样的入驻院校,在温州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案例比比皆是,充分挖掘产品提升科技含量、增加附加值的潜力,帮助“温州制造”转型成为“温州智造”。

    孵化中心:创客圆梦正当时

    假如一个高校毕业生具备创业的技术和头脑,但没有启动资金该怎么办?为了让这一难题不再成为千万创业青年实现梦想的鸿沟,温州市科技局正在筹建温州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用最低廉的成本和最周全的服务吸引创客加盟。

    “这个公共服务中心实际上就是小微企业的孵化园。”温州市科技局科技合作处处长刘焕斌表示,目前温州市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成规模的企业孵化基地。最终,温州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在温州市科技局的努力下获得了温州市国信大厦47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使用权,成为国家大院名校温州联合研究院的升级版。

    据介绍,温州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将全面涵盖研发设计、创新创业、科技金融、成果交易、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业,以实现“一体两翼”(以科技成果交易为主体,以项目孵化、金融服务为两翼)的发展目标。

    入驻该中心的门槛低,是对创业者最大的吸引力。“只要项目通过可行性评估,就具备了入驻的资格。”刘焕斌表示,初步设想该中心提供给创客们的场地费用大大低于市场价,不仅为每家提供约100-150平方米办公场地和成果交易场地,还将通过设立科技金融区、公共服务区等配套设施和扶持政策为创业者提供风险投资、低息贷款、项目服务等一系列金融服务、创业辅导及公共服务,其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成果交易和项目孵化相结合,创业基金和创新基地相结合,国内合作和国际对接相结合,建设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加速基地,打造浙江省一流的科技创新服务集聚示范区和“创客梦工场”。

    “公益性服务、市场化运营”是该中心所采用的模式。“创业者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项目,我们提供整套服务,最终帮助创业者将产品包装上市。”刘焕斌表示,根据功能区块布局及建设计划,目前已完成调研、论证,并落实专项经费组织实施,预计2015年可正式对外营运。
 
    摘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4年8月25日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