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核电自主话道路上的问题和希望
  • 点击数:714     发布时间:2009-08-18 17:40:03
  • 分享到:
关键词:

  对话广利核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朱毅明先生

  2005年至2009年,前后不到四年的时间,中国核电的发展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瞩目。用国家能源局李冶司长的话说,中国在这次世界核电能源的复兴中起了个大早并且出手快,占了核电崛起的先机。出于中国核电发展的速度和回应业内的呼声,国家能源局正在修改核电发展的中长期规划。那么我国核电行业的整体发展现状如何?核电自主化程度怎样?核电的健康发展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核电自动控制系统发展到何种程度……带着网友们这些关心的问题,控制网记者采访了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总工程师朱毅明先生。

  控制网:由于近两年国家政策对核电发展的支持,核电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能否请您为我们分析一下我国核电行业整体的发展现状?

  朱毅明:我国核电行业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在核电站运营、设计和设备制造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近三年以来,核电建设速度明显加快,通过和审批中的项目包括采用60万千瓦机组的秦山二期扩建和海南昌江项目,采用二代改进型压水堆的岭澳二期、红沿河、方家山、福清、宁德、阳江项目等等,采用三代AP1000技术的三门和海阳项目,采用三代EPR技术的台山项目,还有采用高温气冷堆的石岛湾项目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不少项目已经开展前期工作,在近几年可能会陆续获得批准。如此之多的核电站同时动工,对设计、制造和运营方面各种资源的需求量快速上升,这对工程设计单位和设备制造厂而言即是机会也是挑战,人力资源和制造能力方面的限制是摆在核电行业面前的不可忽视的难题。

  控制网: 您作为核工业仪控系统方面的专家,请为我们谈谈目前我国核电仪控技术发展的情况,与国外先进技术还存在哪些差距?

  朱毅明:核电仪控技术实际上可以分为两代产品,基于模拟电路和继电器逻辑的第一代产品和基于CPU处理器和网络技术的第二代产品。由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开始的核电大萧条,近二十年全球范围新建的核电机组数量较少,核电仪控的市场萎缩,不少中小厂家纷纷转行或倒闭,仅有少数大公司还在继续研发新产品,但应用较少,所以目前在役核电站的仪控系统大量采用数字技术的屈指可数,大多是在局部改造项目中采用数字化仪控系统。由于核电对安全的要求较高,按照国家法规和标准,依据仪控系统实现功能对于核电站安全的贡献对仪控系统分类,简单的划分可以分为安全重要和非安全两个级别。非安全级仪控系统主要包括主控室监控、数据测量和过程控制系统等等,安全级仪控系统主要包括反应堆保护和专设安全设施控制等等。核电站还有一部分专用仪控系统,例如堆内测量系统、辐射监测系统等等。国产核电仪控产品首先在秦山一期项目上开始使用,在后续的出口巴基斯坦项目也大量采用了国产仪控产品,不少国内现在的核电仪控供应商都是在那个时期进入核电领域的。在秦山二期项目中也大量采用国产仪控产品。由于我国核电仪控技术起步较晚,又正赶上世界性的核电大萧条时期,反而对我国核电仪控提供了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机会。利用电子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部分国产核电仪控设备可以跳过第一代模拟技术,直接采用第二代的数字化技术,同时利用国外核电仪控技术发展的停滞,加速发展。经过二十年中国核电仪控行业的努力,在非安全级仪控系统方面基本达到国外先进水平,可以替代进口产品,在安全级仪控方面,目前可以提供第一代模拟技术产品,第二代数字化产品尚在研发过程中,核电专用仪控系统在特殊传感器、仪表和执行器研制方面也有较大的进展,可以部分替代进口产品。

  控制网: 随着核电技术的第一代发展到现在的第三代,这个历程中,电气仪控技术发生了哪些变化?(可以单从核电领域中的电气仪控技术应用来谈)

  朱毅明:核电技术从第一代发展到第三代,反应堆的固有安全性一代比一代提高。第一代反应堆属于原型堆,基本都已经退役或接近退役,目前世界范围内的主力机组是第二代反应堆,第三代反应堆一般被定义为满足美国核电用户要求文件(URD)和欧洲核电用户要求文件(EUR)的堆型,AP1000、EPR和ABWR都可算作第三代,目前投运的只有ABWR,AP1000和EPR均在建设过程中。早期建设的第二代反应堆采用完全采用模拟仪控系统,中期建设的机组控制和保护一般采用模拟系统,数据采集显示(DAS)系统一般采用小型机为基础的数字系统,在近期开工的二代改进型机组,例如田湾、岭澳二期、红沿河、福清等核电项目,主控室、控制和保护系统均采用数字化技术;第三代反应堆主控室、控制和保护系统全部采用数字化仪控技术,与近期开工的二代改进型相同,实际上由于三代堆的固有安全性提高,三代堆的控制和保护系统复杂程度不比二代改进型高。

  控制网: 据了解,虽然我国发展核电的潜力很大,但核电的可持续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您认为核电产业的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朱毅明:我国核电产业经历大起大落的过程,这对整个行业的形成和成长都存在不利的影响。目前核电产业发展亟待解决一个主要问题是持续发展能力。现在一个不好的趋势是在项目进度的压力下重工程,轻基础研究和自主产品研发,一些国内单位热衷于引进,对于引进的技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设计和制造大多停留在拷贝复制的水平,消化和吸收都没有做到位,其结果就是引进-落后-再引进。另一个问题是有限的资源与快速发展的矛盾,其中人力资源问题更为严重。由于核电项目周期长,一般从筹建到商运至少6-8年时间,以DCS为例,从签订合同到调试完成至少3年,由于以前的核电项目较少,有完整项目经验的工程师数量有限,人力资源特别是高级工程技术和项目管理人员缺乏是国内核电行业的普遍性问题。

  控制网: 近几年国家大力支持核电装备自主化,我国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目前在自主化方面发展情况如何?

  朱毅明:我国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在非安全级DCS和一些专用仪控系统方面已经可以替代进口产品。北京广利核公司在中广核集团的大力支持下承担向红沿河和宁德提供全套的DCS系统非安全部分的任务,这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核电数字化控制系统首次在百万千瓦核电站大范围使用。中核集团和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也各自成立了专业化的仪控公司,在不同程度上承担仪控设备自主化的任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级数字化仪控系统的研发工作也在积极推进,争取尽快上线。

  控制网:能否从技术、市场的角度分析一下核电仪控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朱毅明:数字化和网络化是核电仪控系统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核电行业相对常规电力行业对于技术是比较保守的,常规电力行业实现仪控系统数字化和网络化已经超过20年,这些技术已经证明是安全可靠的,是可以应用于核电行业。目前核电仪控行业的门槛是比较高的,特别是安全级仪控,属于国外厂家寡头垄断,未能形成有效竞争局面;非安全级仪控在一定程度上具备竞争的条件,今后非安全级仪控市场竞争会进一步加剧,但对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是有利的。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