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加快转型升级 “中国制造”前景光明
  • 作者:林火灿
  • 点击数:659     发布时间:2015-03-20 22:49:00
  • 分享到:
关键词:

    最近一段时间,微软、诺基亚分别准备关闭其位于北京和东莞的制造工厂的消息持续发酵。由此引发的一个观点也流传甚广:“中国制造业势如累卵,若不及时调整现行的宏观经济政策,恐将酿成制造业全线下滑,甚至给社会稳定带来巨大冲击。”

    笔者认为,说“中国制造业势如累卵”纯属夸大其词;说中国制造业即将“全线下滑”更是危言耸听。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依托廉价土地、劳动力、资源等要素的比较优势,我国本土制造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许多海外企业纷纷前来投资办厂,在享用人口红利和政策红利的同时,为我国制造业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正因如此,“中国制造”很快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

    随着人口红利减退,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中国制造”的比较优势逐渐减弱。同时,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新兴市场国家的分流,使个别制造业企业离开中国,给“中国制造”的发展带来了一定压力。2014年工业经济数据显示,我国工业同比增速仅为8.3%,创下20年来的新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速降至3.3%,也处于同期较低水平。

    即便如此,也并不代表着中国制造业岌岌可危。目前,我国工业经济规模总体庞大,8.3%的增速所对应的增加值是20年前的12倍左右;放在全球范围内,这一增长水平也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从销售利润率看,也处于历史上不低的水平。同时,虽然传统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有所衰减,但是近年来,通过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我国正在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比如,实施负面清单管理、简化审批流程等举措,带来了投资环境的优化、激发了社会资本的投资活力,成为推动制造业发展新的政策红利。又如,持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一大批高污染、高耗能的粗放型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甚至被淘汰,而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加速发展,工业经济正在向中高端迈进。

    对于“中国制造”的发展,我们不必妄自菲薄,更不必被所谓的“全线下滑论”所困扰。当然,我们也已经意识到,在国内和国际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中国制造”的下行压力确实不小。因此,制造业企业决不能掉以轻心,必须统筹安排、冷静应对。

    首先,要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制造业从产业链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据估算,我国制造业中仍然有六成属于低端制造业。这些低端制造业曾经是我国的“优势制造业”,但随着传统竞争优势逐渐衰弱,低端产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否则,“中国制造”赚取的也只能是微薄的“加工费”。

    其次,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化解产能过剩矛盾,腾笼换鸟,为传统产业升级和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培育创造空间和条件;把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引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加速向中高端产业层级迈进。

    第三,要为制造业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继续抓住海外市场,特别是向新兴市场国家拓展,寻求新的海外增长点;注重培育和开发本土市场,根据国内市场需求研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实现内外需双轮驱动。

    总之,“中国制造”不必过于恐慌,而应进一步审时度势,抓住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机遇,迈开转型升级步伐,抢占未来先机。

    摘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