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创新链与产业链加速融合
  • 点击数:780     发布时间:2015-04-27 21:09:00
  • 分享到:
关键词:

    近年来,广东省大力培育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建设科技创新高地和人才集聚高地,形成“以才引才、以才育才”的人才裂变效应,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必须紧紧抓住和用好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充分发挥市场对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加速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有机融合,加快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协同创新,以更大力度推进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全面提升我省科技创新能力与产业竞争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广东。

    ——摘自广东省2013年度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全省科技创新大会

    一、要素投入及主要科技产出指标

    2013年,广东全社会R&D经费占GDP比重达2.3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0.24个百分点;其中珠三角地区R&D经费占GDP比重达2.56%,接近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全省R&D人员总量全国第一,达到65.24万人。预计2014年全省R&D经费占GDP比重将达到2.4%,珠三角将达到2.6%,全省R&D人员将超过65万人年。在创新产出方面,201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技术发明奖3项,技术进步奖12项,国际合作奖1项,是2013年牵头单位获奖项目(5项)的3.6倍,创历史最好成绩。2014年11月全省有效发明专利110674件,增长17.1%,1-11月PCT国际专利申请11620件,占全国PCT国际专利申请的55.92%。

    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主要指标

    1、重大项目

    原始创新显著提升。2014年,广东获得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项目9项,连续6年实现丰收。东莞散裂中子源、国家基因(深圳)库、国家超算(广州、深圳)中心、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等国家大科学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2、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区域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支持企业组建各类研发机构,组织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主体有效对接,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通道。加快建设“粤港创新走廊”,加强与德国、英国、以色列等创新国家科技合作。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科技创新一体化行动计划》和《科技创新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专项实施方案(2014-2020年)》。全力推动创新型广东建设,2014年深圳率先获批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3、开放合作与人才引进

    国际和粤港科技合作取得新进展。依托广州留学科技人员交流会、深圳高交会、东莞国际科技合作周等载体,不断深化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科技合作。稳步推进东莞“国家级环保与水处理国际创新园”、广州“国家级科技服务国际创新园”、中乌巴顿焊接研究院等重点项目建设,协调推进佛山中德工业园、揭阳中德生态金属园等国际合作园区建设并取得新进展。加快推进“粤港创新走廊”建设,强化两地创新要素良性互动,实现两地产业链互联共融,着力打造“珠三角—香港—海外”人才流动新模式。

    培养引进大批高层次人才。目前,全省拥有两院院士(含双聘)109人(2013年新增10人,本土4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160人(2014年新增10人),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55人(2013年新增8人),长江学者95人(2013年新增12人),千人计划147人(2013年新增39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17人(2013年新增12人)。深入实施“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四批91个高水平创新科研团队,开展“扬帆计划”,为粤东西北引进12个高层次人才团队,启动首批省培养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初步形成了“引育并举、立体支撑”全省科技创新的新局面。

    4、政策保障

    2014年6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决定》,这是全国第一个颁布实施的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和纲领性文件。决定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协同创新、转化应用和环境建设,全面提升全省科技创新能力与产业竞争力。

    三、重点领域成果与成效

    1、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全省23个省级以上高新区预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9万亿元,同比增长20%;新增20家省级专业镇,381家专业镇预计实现生产总值超过2万亿元;LED产业预计实现产值3500亿元,同比增长24.6%。

    2、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进展和成效

    一是着力实施阳光再造行动。实施科技业务管理阳光再造行动是广东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由科技管理向创新管理转变的重大举措。去年以来,按照“申报要公平、项目要公开、审批要制衡、去向要审计、绩效要评估、考核要问责”的要求和“顶层重构、流程再造、分权制衡、功能优化、权责统一、公开透明”的思路,广东大力实施“科技业务管理阳光再造行动”,转变财政资金投入结构和方式,不断完善稳定性和竞争性支持相协调的投入机制,以案治本建立科技管理权力制衡监督机制,全力打造科技业务管理阳光政务平台,截至目前,初步建立了项目决策、执行、评价相对分离,相互监督的权力制衡机制和内外并举的“双重监督”机制,科技业务管理阳光政务平台正式上线,实现了科技业务管理全过程的“痕迹”管理和信息公开。阳光再造行动初见成效并在全国科技界产生较大的影响,科技部相关领导带队对广东进行了专题调研;重庆市、海南省、湖南省、河北省、贵州省、青海省等科技厅(委)先后到广东交流学习有关做法。

    二是着力构建新型科技业务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是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广东大力推动创新链、资金链、产业链融合发展,通过归并原有16项财政专项资金,重新整合设立5大财政专项资金,重构确立“511”新型科技计划体系,包括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公益研究与能力建设、前沿与关键技术创新、产业技术创新与科技金融结合、协同创新与平台环境建设5大科技计划,突出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一批科技专题计划,提高了财政资金与创新需求的协同增效作用,推动实现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三链融合。

    三是以新机制、新模式组织实施新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召开省科教领导小组会议和省重大科技专项工作推进会,坚持“需求导向、‘三链’融合、集群推进、协同创新”的原则,紧密结合广东转型升级的重大科技需求,重点解决制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瓶颈问题,力争在计算与通信集成芯片、移动互联关键技术与器件、云计算与大数据管理技术、新型印刷显示与材料、可见光通信技术及标准光组件、智能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电池与动力系统、干细胞与组织工程、增材制造(3D打印)九大领域抢占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摘自《经济日报》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