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天津高新区在全国首次推出“创新创业通票”制度,破解企业发展难题;
6月23日,杭州高新区(滨江)出台杭州史上最大力度支持大众创新创业的地方性政策“黄金12条”;
6月13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8家国家高新区达成“武汉共识”,提出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大力发展众创空间、激励大众创新创业,让创新创业真正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要求。
……
今年以来,为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当好创新驱动发展的先锋,国家高新区率先站在了“风口”,作为构建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主阵地,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推出多项创新创业政策,打造各具特色的众创空间,努力发挥好国家高新区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掀起新一轮创新创业热潮。
“创业中国行动”进行时
2月4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和中关村管委会在北京启动“创业中国中关村引领工程”和“国家高新区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中关村示范工程”,以引领全国创新创业大潮,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据了解,作为科技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举措之一,“创业中国行动”将聚焦发展专业孵化器和创新型孵化器,探索适合互联网、创客等新型创新创业的孵化模式,将通过众创空间等模式为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服务平台。
“实施‘创业中国中关村引领工程’,目的是在国家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引领中国创业走入新时代。”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志宏介绍,“创业中国行动”将根据各地高新区的资源禀赋、发展情况开展具体推动创新创业的探索。中关村是中国创新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发展资源禀赋良好,要做全国的表率,对全国高新区转方式、调结构和促进产业化创新做出新示范。
继中关村之后,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上海“创业浦江行动计划”、“创业中国”苏南创新创业示范工程、河南省“创新创业引领中原”行动等先后启动,而在上述地区实施的创新创业行动计划中,国家高新区无疑都担当了引领示范的重任。如江苏省实施的“创业中国”苏南创新创业示范工程,就明确提出“充分发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引领示范作用,加快发展众创空间,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引领江苏创新创业进入新时代”。
在“创业中国行动”陆续推进的同时,作为国内最高规格的创新创业赛事,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据记者了解,自4月底大赛启动以来,每天大赛官网的访问量都达10万次以上。在地方科技主管部门和各高新区的积极推动下,企业(团队)报名数量相较去年同期均有大幅增长。目前,大赛按省区市进行的地区赛正在陆续进行。
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火热推进的同时,很多地方组织了地方性的创新创业大赛。如在西安高新区举行的“创业大师”2015西安市创新创业大赛,有316个项目在初赛中从近千家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在武汉东湖高新区举行的湖北第二届“华创杯”创新创业大赛,吸引了来自美国、法国、新加坡、德国、芬兰、日本、乌克兰等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的272个项目参赛。在泰安高新区举办的首届泰安“高新杯”创新创业大赛选拔赛也于近日正式启动。入围此次比赛复赛的获奖项目除可获得最高10万元的资金奖励外,还能享受相关政策扶持。
推出多项“黄金”政策
为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国家高新区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研究新政策,出台新措施,大力发展众创空间,激励大众创新创业。
5月初,大连高新区新出台了“众创十二条”,计划5年投入1.5亿元资金,为高新区创新型孵化器提供更大施展空间。 “众创十二条”坚持官助民办,从办公场地、创业服务、人才金融技术、孵化绩效奖励等四个方面对创新型孵化器和创业企业给予引导支持,支持创新型孵化器发展,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使高新区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想之地和大连市创新创业高地。
6月16日,南京高新区出台《南京高新区加快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若干意见》等政策,鼓励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创新全链条,具体涉及支持众创空间、鼓励人才创业创新等四个方面。如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众创空间,并给予最高300万元补贴。
深圳则在6月18-22日举行的国际创客周期间推出了《关于促进创客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和《促进创客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两个文件。按照文件,深圳将设立2亿元的创客专项资金。从今年开始,深圳每年要至少新增50个创客空间、10个创客服务平台以及新增创客3万人。另外,今年深圳将发放8000万元的科技创新券,供创客购买科技服务。
6月23日,杭州高新区(滨江)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大众创新创业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堪称杭州史上最大力度支持大众创新创业的地方性政策,这个被称为“黄金12条”政策,每一条都从资金上面鼓励创新创业。
而6月26日,天津高新区在全国首次推出“创新创业通票”制度,通过“互联网+政府服务”引入社会资本和第三方机构,破解企业发展难题。这项新制度规定,凡是在天津高新区内注册、没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业和创业者,都可以在网上申领“创新创业通票”,凭借有价电子编码向第三方服务机构购买创新创业所需的各项服务。服务完成后,第三方服务机构再凭“创新创业通票”向政府授权的银行兑现资金。如此一来,企业凭借一个通票编码,就可以免费享受多项服务。
众创空间点燃创业热情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增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办好国家高新区,发挥集聚创新要素的领头羊作用”。
目前,众多国家高新区积极行动,发展众创空间,不断集纳创业要素、集聚创业人才、培育创业主体、发展创业资本、繁荣创业经济。
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条仅有200米长的大街吸引了大批的创业者。这里就是开街刚刚一年的中关村创业大街。如今,这里云集创业服务机构32家,孵化创业企业超过600家,其中获得融资的企业超过350家,平均每家企业融资500万元,融资总额超过17.5亿元。
作为我国首个创新型城市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圳已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代表性城市,这里被媒体称为“全球创客梦工厂”、“世界创客之都”。目前,这里有20家创客空间,约1万名创客。而深圳市近日出台的“创客空间拓展计划”提出,到2017年年底,全市创客空间数量将达到200个。
而青岛高新区为扶持创客制定了“青苹果计划”、“红苹果计划”、“金苹果计划”,只要项目通过评审,就可以像一颗苹果种子一样,经过成长、发育直到成熟。“苹果计划”旨在培育孵化高成长性小微企业。“不仅如此,作为创客的你,不用担心资金、办公室、吃饭住宿、财务管理等问题,只要你的项目好,其他环节都由园区帮扶解决,你的事就是做好自己的项目。”青岛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诸多众创空间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在高新区中涌现,如天津高新区的iV创新空间、西安高新区的“创途在XIAN”、郑州高新区的众创咖啡、杭州高新区的独角兽等。
“众创空间的蓬勃发展,将全面构建高新技术转移转化通道和产业化平台,使得科技型中小企业大量涌现,在促进高新区科技创业、企业创新、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支撑作用不言而喻。”赛迪方略开发区研究中心分析师付一夫表示。
摘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