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吴甘沙在《科技创新大讲堂》上强调
创新:只怕看不见,不怕来不及
6月25日,在科技日报社主办、科技部人事司和科技部青年联合会协办,由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李平主持的第四期《科技创新大讲堂》上,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吴甘沙说:“摩尔定律加速发展、世界进入开放创新、中国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们幸运地身处这三股潮流汇聚于一点的时代。创新,只怕看不见,不怕来不及。”
摩尔定律驱动指数增长 创新停滞就是加速死亡
谈到摩尔定律,吴甘沙用一页PPT讲述了著名的“棋盘与麦粒”的故事。
国王奖赏他的宰相,宰相是国际象棋发明者。宰相要的奖励是,在第一格放一颗麦粒,第二格放两颗,第三格放四颗,以此类推。当放到十多格的时候,只需要一小碗麦粒,然后就是一盆、一车,当放到32格时,需要整个王国一年的收成,但这才到棋盘的一半。
吴甘沙说:“当你进入棋盘下半局,直指苍穹的爆炸式增长完全把常识颠覆。摩尔定律今年是50周年,如果以18个月一个周期计算,恰恰进入第32个周期,进入加速运转的下半局。”
摩尔定律是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提出的: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伴之而来的是成本降低、性能提升。
吴甘沙表示,对于破坏式创新来说,经历最初或一段时间平缓增长后,一旦过了某个转折点,将迎来直指苍穹式的增长;而那些创新止步不前或速度过慢的选手,无论基业曾经多么雄厚,哪怕是业界王者,当那个瞬间来临时,逃不脱被无情颠覆。
在互联网的加速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的喧天热潮中,一些大公司被这样调侃:“对来自边缘的那些创新,一开始看不见,然后看不起,接着看不懂,最后是来不及。”
“未必!”吴甘沙说,“只需要一个时间点就可以把领先者N代的荣耀全部颠覆,无论是创业还是创新,在哪个时间点进入都不算晚。站在时间的原点,前面是未来,身后是过去,决定未来的永远是下一个时间点。”
看似每天只进步一点点,结果却如此冲击想象力,这就是摩尔定律的威力和魔力。吴甘沙说:“我们即将进入加速棋盘的下半局!摩尔定律给创新带来了三个启示,创新不能停滞,一旦停滞就是加速死亡;创新速度必须越来越快;创新永远不会晚。”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是开放创新的本质
“当技术越来越便宜,越来越普及,创新的门槛越来越低时,我们的用户却越来越挑剔,越来越精明,他们也越来越缺乏等待的耐心。”吴甘沙说,“时代在变,创新的方式也需要演进。”
曾经,英特尔研究院的技术只能通过产品部门落地,现在强调开源创新,强调与生态系统的伙伴协同创新,尤其是中国研究院。“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吴甘沙认为很好地诠释了开放创新的本质。
就像英特尔一样,很多国际企业在中国设立研究院曾经更多考虑象征意义,或是对总部研发力量的低成本补充。而如今,外企研究院在中国已经成为战略性的落子,更强调与本地的协同创新,更强调创新是否给本地带来价值。
英特尔理解的开放创新,首先是本地创新,其次是节约创新,第三是社会创新。吴甘沙强调:“创新的主体不应该仅仅是大公司,要让用户以至大众参与到创新当中,这是创新的主体。”
实质上,创新也是为了避免失败。
很多辉煌的公司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他们太聚焦于竞争对手,却忽略了在边缘、在角落慢慢崛起的新锐和趋势。有一天,他们醒来了,却发现周围对手已经不是原先的对手,世界进入了无比陌生的时代。”吴甘沙说,“中国古话‘识时务者为俊杰’不是那么轻易能做到的。”
公司主要的精力在于满足主要客户的需求,但因为太执着于当前业务的效率而忽略新的技术趋势。吴甘沙说:“研究院是大公司获取新技术趋势的直接渠道,在机制上保证不给研究院束缚、不给研究员的脑袋加锁,让他们去看、去尝试各种各样的新东西,是避免一叶障目的最好方法。”具体到英特尔,鼓励尝试和冒险,鼓励失败,甚至奖励失败是他们最重要的机制。
进入“棋盘与麦粒”的下半局,任何人搞创新,只怕看不见,不怕来不及,任何时候都是创新的最佳点位,每一步的创新,都有可能迎来比前一步更颠覆性的发展。
吴甘沙:摩尔定律对于创新有三大启示
今天下午2:30,由科技日报社主办的《科技创新大讲坛》第四期在科技部报告厅举行。英特尔首席工程师、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吴甘沙做客本期大讲堂,发表了题为《予人玫瑰 手留余香——从英特尔实践看创新的开放趋势》的主题演讲。吴甘沙在谈到摩尔定律时表示,摩尔定律对于创新有三大启示。
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提出来的。其内容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
吴甘沙认为,摩尔定律对于创新有很多的启示。在他看来,摩尔定律的第一个启示就是“创新不能停滞”,一旦停滞,就会加速死亡。他解释说,“摩尔定律事实上有经济层面的意义,每过18个月,产出在18个月以后,是跟现在是一样的,它的量和质如果是一样的,18个月以后的收入只能是现在的一半。这是非常残酷的一个现状。一旦停止奔跑,那就是加速死亡。这也是史蒂芬乔布斯说的,你必须得不停的去奔跑。”
“摩尔定律的第二个启示就是,在创新的速度方面,光快还不够,必须得越来越快。”吴甘沙认为,“创新只是快的话,就只是一个线性的增长,充其量,是一个幂的增长,但是跟不上指数的效果。要达到指数增长的效果,创新速度必须要越来越快。”
吴甘沙认为,摩尔定律的第三个重要启示就是创新时点的问题。他举了例子说,“小公司认为自己实力不够,而互联网已经发展了20多年了,风口已经过去了,小公司现在进行创新是不是太晚?而大公司也有困惑,有人认为,大公司对来自边缘的那些创新,一开始是看不见,然后是看不起,接着看不懂,最后是来不及。”
“这些观点正确吗?未必。”吴甘沙表示,创新后来者只需要只需要一代,甚至只是一个时间点,就可以把领先者N代的荣耀全部颠复掉。在指数曲线上,在哪个时间点进入创新行业都不算晚。这就是创新方向的问题,留恋过去的荣耀,这完全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决定未来的永远是下一个时间点。“所以你永远把目光放在前面,放在未来。这就是摩尔定律定律对创新的另外一个启示。”
在手机上画一幅画,你喝水的杯子身上就能同步收到?水杯上还可以收到语音短信?这段画面,是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吴甘沙在科技部报告厅为大家演示的一段视频。6月25日下午,吴甘沙做客第四期科技创新大讲堂,主讲《予人玫瑰 手留余香——从英特尔实践看创新的开放趋势》。
创新是吴甘沙院长此次演讲的主题,“我们发现这个时代在变化,创新的方式也需要演进,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首先技术越来越便宜,越来越普及,创新的门槛越来越低。”吴甘沙说。他还为大家介绍了能随时了解缺人照看的老人心情和状态的汗衫,带有智能芯片的玩具能够检测多动儿童注意力变化情况等等。
吴甘沙认为,大企业封闭式的创新在速度和针对性上相对滞后,又看不到用户最需要的需求。“所以有一部分领先用户,他们跟提供产品的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他们参与的创新,现在这个名词叫做用户创新。”
“同时,也需要专业化的人才扩散。”吴甘沙说,上世纪80年代以前,绝大多数顶尖的人才都是在大公司里面,它会产生什么样的副作用?如果有一家巨型的公司不行了,就会发生一个“倒了和珅,富了嘉庆”的情况。“比如上个世纪谷歌刚刚成立的时候,缺乏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那时有一家公司不行了,他们实验室的人才大量涌入了像谷歌这样的公司,造就了它们今天的辉煌。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巨头垄断人才的局面慢慢被打破。越来越多的人才扩散,进入到小公司,甚至是他个人来参与到创新当中去。这对于大公司来说是什么样的启示呢?你必须得去把外部的资源,外部的人才,纳入到你的创新体系里面,不然的话,你拥有的人才只是一小部分。”
摘自 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