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到5月,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近1.6万亿元,接下来,工信部将在更多范围内全面推行智能制造,以期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
随着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发布,中国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也迎来了新的增长势头。近日,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司司长陈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今年1到5月,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近1.6万亿元,接下来,工信部将在更多范围内全面推行智能制造,以期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
资料显示,去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3.7万亿元,同比增长20.2%,今年1-5月,实现软件业务收入近1.6万亿元,同比增长17.1%,整体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
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司司长陈伟说,从研发投入看,综合50强企业全年研发投入总和,与IBM、微软两家企业的研发投入总和相当,研发投入方面的短板反映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
为推动软件产业由大变强,陈伟强调,信息化和软件服务司会力推智能制造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提高智能制造领域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能力。比如,支持国内汽车、软件及互联网企业联合开发智能汽车操作系统、车载应用软件;研究制定工业机器人操作系统发展的思路,开展工业机器人操作系统的研发和应用推广;研发重点行业工业控制系统等。
工信部对于部分重点产业智能制造的具体要求和实际推动,将为相关产业带来新一轮发展契机,引起了多方关注。有业内人士表示,国家层面的推动将促使更多产业政策落地,并且部分示范企业将获得更多关注和市场份额。
智能制造和工业软件:创新热点集中在两大领域
2015年,我国智能制造和工业软件的创新发展热点将集中在两大领域:工业技术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智能工厂
2015年,我国智能制造和工业软件的创新发展热点将集中在两大领域:
一是工业技术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正在加速向工业的研发设计、生产、供应链、销售、服务等全价值链环节渗透,形成新模式、新业态,重塑产业组织与制造模式,重构企业与用户关系。
二是智能工厂。主要有三个应用层面:机器设备层面,利用软件分析技术提高机器的智能性,提高设备的性能和生产效率;车间层面,机器设备之间可以互相通信和协作,提高生产线的协同水平,根据工厂动态生产情况实现不同工序流程环节的组织优化,提高产出,降低能耗;工厂层面,根据供应链情况和市场需求,面向具体的生产任务,实现多个车间、多条生产线之间生产资源的统筹优化和调度。
摘自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