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互联网+”点亮智慧城市 国家标准呼之欲出
  • 作者:李争粉
  • 点击数:899     发布时间:2015-08-18 21:14:00
  • 分享到:
关键词:

当前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的潜力,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正对各国经济社会产生着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将进一步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在近日举行的2015 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高峰论坛上表示。


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也表示,《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按照共性先离、即用先行的原则,引导智慧城市等领域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的研制及推广。“智慧城市将为互联网+计划行动提供有力的支撑。”


在“互联网+”热潮的影响下,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正呈现出一股强劲的风潮。


智慧城市要一城一策


目前,我国有300多个城市正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世界各国也纷纷提出了智慧城市发展战略。寻求新机遇、构筑新动力、实现新发展。如何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发展模式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城市管理由粗放型、经济型向金砖化、智能化转变,目前各国都在积极探索中。


“智慧城市建设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既不能谋一时发展,也不能贪大求全、急功近利、照搬照抄,各地发展基础条件不同,路径也不尽相同。”胡祖才表示,要从发展实际需要出发,区分轻重缓急,统筹加以推进。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急需解决的问题上,中国有300多个城市开展了智慧城市建设,城市间、企业间合作持续深化,从务虚转向务实,从概念转向行动,未来我们将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不同类型、不同发展城市结队合作,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合作共赢。


胡祖才同时表示,智慧城市建设要以人为本,注重实效。中国城镇化还存在不少难题,面临着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增进人民群众福祉的艰巨任务。希望借助信息化和互联网,在民生领域开展惠民服务。智慧城市建设要坚持需求牵引、问题导向、突出重点、注重实用、注重效应,把群众关注的重点问题摆到第一位。


“此外,智慧城市建设要创新机制,市场主导。”胡祖才表示,智慧城市建设是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与城市发展方式转变的交汇,涉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体制方方面面,也需要大量的投资。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进来。为此,国家发改委将创新智慧城市建设运行机制和投融资模式,通过各种方式推动企业与各地智慧城市之间联系,使企业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中来。


据记者了解,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要求,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的智慧城市发展部际协调机制已经成立,并发布了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目前正在研究制定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配套政策,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和对各地区的指导,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探索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和公共服务新模式,推动中国企业试点示范,着力形成信息化时代的新模式。


41项国家标准即将推出


什么样的城市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用什么样的标准去衡量?这是各地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对此,田世宏表示:“智慧城市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引导城市有序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是促进城市信息资源汇集、共享和开发利用的必要条件。”


近年来,国家标准委在运用标准化手段促进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在顶层设计方面,成立了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协调推进组、总体组和专家咨询组,开展智慧城市标准化的研究,制定了关于开展新型城镇化标准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也明确了智慧城市标准化的总体布局、重点领域和目标任务。从宜居、管理、服务、产业、经济、安全、保障等七个方面梳理形成国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明确智慧城市标准化的框架。


在标准化实践方面,加强标准的研制和实施,开展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评价模型与基础评价指标体系、跨系统信息交互、数据融合、城市运营中心等基础共性标准的研制。


“计划在未来三到五年之内,制定41项智慧城市的国家标准。智慧城市标准的研制,目前也在试点城市中得到了验证和试验,为标准的持续改进提供了现实基础。”田世宏表示,今年将下达21项智慧城市国家标准的计划。


此外,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作为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智慧城市评估组发起国之一,中国承担了该组织的联合联系人以及工作组组长,作为智慧城市的联系人和召集国,中国积极参与了智慧城市咨询组的活动,与相关国家共同探讨不同组之间智慧城市标准化活动如何协调一致的问题,研究智慧城市标准推进的协调机制,推动了IEC通用类的标准。


“互联网+”让智慧城市变成可能


“凡是不下雨的云都是浮云,没有商业模式支撑的智慧城市是不可持续的建设模式。智慧城市最终来讲建得好不好,不是一个城市的管理者说了算,也不是某一个专家说了算,那谁说了算?这个城市的老百姓说了算!”贵州省贵阳市副市长徐昊表示。


据记者了解,贵阳市建设智慧城市,秉持一个原则,叫“统分结合”。“统”就是政府干什么?在贵阳,政府是做基础、搭平台。“分”就是运用众筹、众创、众包和众想的方式,把智慧城市的很多运用开发交给社会。


“贵阳在建设智慧城市当中,特色叫建‘条数据’城市,是贵阳的原创,如假包换。”徐昊表示,‘条数据’一定程度上人为地割裂了城市里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包括人与自然之间各种活动和相互关系,我们希望能把这种割裂的关系重新恢复起来,打造一个块数据城市。


此外,作为中国第二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市,银川选择了有雄厚实力与经验的国内厂商中兴通讯合作,从顶层设计入手,全局规划,分三期建设大数据中心、4G城市网、平安城市、智慧交通等10大系统13个子模块,最大限度的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全覆盖、跨部门共享,打造名符其实的智慧城市。与此同时,银川在国内首次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社会资本投入、专业公司运营的最新PPP商业模式,一举解决了建设资金、后期运营等智慧城市建设的多项难题。


中兴通讯副总裁徐明表示,智慧城市已经从过去的1.0时代迈入2.0时代,信息孤岛是智慧城市1.0的典型特征,以垂直行业应用为主,围绕单一目标建设,政府投资政府运营。智慧城市2.0是通过技术的手段解决数据的整合、共享、开放,集新技术架构、新商业模式、新运营模式为一体的创新的智慧城市方案,是智慧城市建设在当下的创新实践。


“通过‘互联网+’还可以很好地改变政府服务,让政府自身的管理得到更好的改善,能够便民、利民、惠民。”徐明表示,智慧城市一定是让所有人都能参与进来,利用政府搭建的平台为每个人提供智慧城市的服务。


此外,秦皇岛智慧城市采取“1+N”整体框架,即在智慧城市云平台支撑下,搭建智慧医疗、智慧旅游、智慧交通等N个应用系统;宁波创建全国首个智慧交通APP应用软件“宁波通”,让“智慧交通”切实落实到每个宁波人身边,为宁波市民提供包括打车、买汽车票、违章查询在内的所有交通服务,真正实现通行宁波无阻。南京智慧社区则通过APP让基层街道管理人员,轻松高效率地获得户籍信息采集、掌上工作、社区圈、知识库等服务。


当前这些落地的智慧城市无一不与“互联网+”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关新闻


北京海淀智慧城市建设惠及民生


纪爱玲


“多证联办”服务系统,申请人只需在海淀区政务中心窗口一次性提交所有材料,即可在4个工作日后领取到“四证一章”。其中包括: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统计证、税务登记证和公章——日前举办的2015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上,参观者在展台前体验了北京市海淀区近几年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城市管理等方面的建设成果。


基础设施先进完备


从2013年开始,海淀区便联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运营商开展wifi无线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并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逐步在全区政务服务大厅、休闲娱乐场所、科技创新中心等主要道路,近200余个热点区域实现了无线网络(“My-Haidian”)全覆盖。今年海淀区还将在各大医院、商场、超市等区域继续扩大My-Haidian无线网络的免费覆盖范围,真正意义上实现无线城区的建设目标。


与此同时,海淀区还将建成围绕区、委办局等独立办公场所、街镇、医院等共计171个单位的政务光纤专网,为实现全区数据共享,社会医疗和教育资源共享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外,海淀区在过去的一年与阿里云合作,建成了全国第一家综合政务云平台。截至目前,该平台共部署了41个委办局78个系统,开通云服务器168台、云数据库78个,后续还计划将现有医疗、教育资源集中部署在云端,真正意义的实现全区数据统一存储、统一管理、统一调用、统一共享的目标。


民生工程推进有力


位于展区前的三块电子显示屏分别从城市“网格化管理”、“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三个方面,以动漫的形式向人们集中展示了海淀区在这三方面的改革成果。其中,2013年启动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系统”建设,是按照社会自治的基本思路搭建,所有职能部门都沉入到社区网格,使社区中新生问题能够更加及时高效地解决。


“多证联办”服务系统是落实中央简政放权的又一重要改革措施。该试点工作是在海淀国、地税实现税务登记合署办公,在一窗通办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整合。申请人只需在政务中心窗口一次性提交相关材料,便可在4个工作日后领取到“四证一章”。即: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统计证、税务登记证和公章,实现了“一口受理、同步办理、一口发证”的跨部门多证联合办理模式。此项举措极大的缩短了企业办事进程,过去最少需要3周才能办完的事情,现在4天就全部完成,真正解决了过去创办企业“跑章子”的难题。


为搭建“四位一体”的智慧政务服务体系,加快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形成全新智慧型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海淀区建设了全区通办、三级联动的综合行政服务系统。该系统实现了个人事项在全区各街镇联动通办,居民不论住在海淀区任何区域都能就近办理的目的。


此外,海淀智慧教育系统以实现区域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为目标,加快教育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成先进的教育教学应用,实现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职业学校的全过程教育记录,真正实现基于社区网络的互动教育,让全区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为了给群众提供更加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海淀区智慧医疗系统以此为目标,加快居民健康档案、网络预约挂号、远程会诊等在内的数字化医疗系统的应用开发。将全区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医疗影像和检验数据的统一存储、管理、调用,各医联体之间医疗协同,从而实现全区医院之间各类检查、信息、影像资料有效共享,缓解了群众挂号难、看病难等问题,杜绝了重复性检测检验的历史难题,进一步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捷。


破解城市治理难题


大屏轮播的人口动态分析图、大气质量实时监控图以及房屋综合管理图不时吸引着参展者们驻足观看。利用大数据挖掘分析技术能够有效解决人口分布管理、环境综合治理、房屋拆建管理等城市治理难题。


人口动态分析系统利用大数据精确计算出海淀区实时人口分布、人口流向以及外来人口来源,为政府决策、旅游服务、交通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大气质量监测系统通过在全区部署的300余个大气质量传感器,通过无线网络统一传输到控制终端,实现了空气质量实时监控,为大气治理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房屋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基于一张图的房屋管理数据整合,实现了以房屋拆迁、建设、登记等各类数据的有效管理、查询、展示及分析,真正实现了以图管房、以房管业的精细化管理。


摘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