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探路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 作者:李洋
  • 点击数:1147     发布时间:2015-08-18 21:53:00
  • 分享到:
关键词:

近日,记者从北京市科委获悉,截至目前,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累计促进首都地区676个国家级、北京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价值192亿元、3.8万余台(套)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促进了559项较成熟的科研成果转移转化,聚集了包括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高端人才在内的9003位专家,形成了仪器设备、数据资料、科技成果和研发服务人才队伍共同开放的大格局。


北京市自2009年6月建设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以来,通过专业化的服务推动首都地区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取得了显著成效,践行了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北京模式”。


制度创新


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科技支持力度,科技设施与仪器数量持续增长。然而,这些科技资源主要供拥有机构内部使用,普遍出现闲置浪费严重的现象。与此同时,社会上大量的中小企业却因没有能力购置大型仪器设备,导致无法顺利完成科技成果的产业化。面对社会各界对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呼声日益高涨,如何将大量闲置的科研设备与仪器充分盘活起来,如何为科技资源相对缺乏的中小企业提供优质专业的服务,如何使科技创新服务功能向产业突破功能和科技成果促进功能延伸和拓展等一系列问题摆在了首都科技条件平台面前。


为此,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将首都地区的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服务和创新优势,实现了平台由科技创新服务功能向产业突破功能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功能的延伸和拓展。


“平台主要以企业创新所需的仪器测试与研发合作需求为导向,引入专业服务机构提供专业化服务,确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接下来,北京市科委还将引导资金逐步实现由通过绩效考评后补贴支持科技资源开放方,向通过首都科技创新券支持需求方进行拓展,并对专业服务机构促成供需对接也给予后补贴支持,实现对科技资源参与创新创业全链条支持的闭环。”北京市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2014年年底,《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出台后,首都科技条件平台进一步推动平台采取信息公开、有偿服务、奖惩结合等措施不断完善以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和对外服务。通过制度创新促进首都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形成了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的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一是搭建网络化服务平台对接科技资源和需求。通过建立研发实验服务基地、领域中心和工作站,形成“小核心大网络”的资源开放和服务体系。一般而言,研发实验服务基地都是有条件对外开放且共享仪器设备资源量过亿的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集团。


二是引入专业服务机构开展服务。在研发实验服务基地不改变仪器设备所有权的基础上,引入体系内、独立法人、公司化运作的专业服务机构,作为研发实验服务基地的核心运营载体,开展科技资源的市场化运营与服务。


三是建立合理的工作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每家平台成员单位均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团队,并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合理的服务费分配方式,调动各方积极性,北京市科委不做统一规定。


四是采取后补贴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北京市科委每年安排8000万元左右财政科技经费,其中5000万元左右以后补贴方式对高校、科研院所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和服务情况予以奖励,3000万元左右用于支持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利用开放的科技资源进行创新创业活动。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探索科技服务新模式


在创新制度的基础上,北京市科委还以“百家重点实验室进千家企业”专题活动、区域合作、首都科技创新券等为工作抓手,通过专题服务促进供需对接,促进开放科技资源服务有效企业的测试检测、联合研发等需求。在此机遇下,首都科技条件平台通过规范的工作机制,组织平台各基地、领域中心和区县工作站开展供需对接活动,引导实验室科研人员主动走出大院大所,与企业面对面交流,解决企业创新需求,服务企业创新发展。


北京市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百家重点实验室进千家企业活动是科技资源贴近企业、服务企业的具体实践。自2013年启动以来,该专题活动共组织1067家企业与共计324家开放实验室进行了对接,共计促成284个项目合作,促成合同金额2.41亿元。


与此同时,首都科技条件平台还通过主题服务,探索科技资源主动服务重大需求、促进成果转化新模式。组织研发实验服务基地、领域中心或区县工作站三类主体联手,协同创新,配置优质科技要素资源,紧紧围绕区域及重点领域发展需求,主动服务首都重点产业和重要工程,促进科技成果落地北京以及重要成果的合作研发。如北京大学基地牵头的高校科学仪器研发创新与服务试点项目,重点开展高端仪器的原创成果研发和早期孵化,目前已经有5项仪器项目与企业合作,合作金额1.07亿元。


为解决中小企业缺少资金购买服务的问题,2014年北京市财政局联合北京市科委开展首都科技创新券工作,并出台《首都科技创新券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用以支持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购买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服务。


据了解,目前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24家单位、520家实验室已经参与到首都科技创新券接受工作之中,并有57家创新型孵化器、行业协会等科技服务机构成为推荐机构,为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申请创新券提供专业服务。


除满足在京企业对于科技资源的需求外,首都科技条件平台还强化首都科技资源服务域外企业,拓宽辐射与引领高端通道。通过北京市科委与当地科技主管部门或当地政府联合共建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区域合作站的形式,推动首都科技资源服务相关省市和地区。


记者了解到,自2013年以来,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相继在贵阳、内蒙、天津、银川、重庆五个省市和地区建立了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区域合作站。通过绩效考评导向,促进平台成员单位服务贵阳、内蒙、银川等的937家企业,实现服务合同额1.13亿元,取得了良好成效。


此外,平台还通过市场需求导向探索产业突破功能与成果转化促进功能,例如实施仪器开发培育项目,探索实现平台的产业突破功能;通过探索成果等创新资源与金融资源的结合,探索实现平台的转化促进功能等,力图将平台的服务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


“北京模式”带来的启示


引入专业服务机构、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与服务业绩挂钩的后补贴方式等一系列大胆探索、锐意创新的改革,不仅使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模式,同时得到各省市科技资源条件平台的积极借鉴和推广。近日,北京市科委相关负责人在谈及北京市在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方面取得的经验和启示时表示,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三方面的创新做法值得推广:一是通过引入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的专业化服务,促进高校院所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让缺乏市场服务经验和市场服务能力的科技资源拥有单位寻找市场,开拓业务,或者被动等待用户上门,很难提高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广度和深度。在资源开放和使用过程中均引入专业服务机构主动提供服务,可以弥补实验室科研人员市场经验不足,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科研,解决企业的技术需求,切实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是通过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促进专业服务机构专业化服务能力的提升。科技资源对外开放可以按照“成本补偿”原则收费,服务收入分配涉及资源拥有机构、专业服务机构、实验室等多个利益主体,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可以调动各方积极性,也激发了专业服务机构的服务热情,从一对一的检测服务,到组织相关的实验室共同服务业的技术研发,在不断的实践中,促进了专业服务机构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


三是通过资源方和需求方的双向后补贴,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北京市科委根据资源开放单位资源开放数量、服务数量、服务质量等实际效果,给予后补贴资金支持,以“小投入”撬动“大资源”。同时通过首都创新券政策的设计,对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利用高校院所开放的科技资源解决创新创业过程中的技术需求给予后补贴支持,也实现了由支持科技资源开放方向支持需求方的拓展,较大限度发挥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摘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