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本站动态

资讯频道

看德、美、中如何演绎智能制造?
  • 厂商:控制网
  • 作者:梁秀璟
  • 点击数:5230     发布时间:2015-09-28 09:53:00
  • 分享到:
无论是德国工业4.0,还是美国工业互联网,他们的目标都是实现智能制造,这与《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完全一致。至于围绕这些概念而积极行动的各家企业,谁能最终拔得头筹,恐怕需要用户说了算。
关键词:

近年来,“工业4.0”、“工业互联网”以及“中国制造2025”成为了工业界最炙手可热的词汇。当你每天被这些词狂轰滥炸的时候,你是否认真的思考过这三个概念到底分别是什么内涵?他们之间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又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今日,记者就带着您简单梳理一下。

2013年,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提出“工业4.0”的概念。之后,“工业4.0”迅速上升为德国的国家战略,而其最敬业的代言人就是德国总理默克尔。有人说,这是老牌工业强国在信息化浪潮下所做出的一次努力转型,关于这一点,我们不置可否。但显而易见的是,以硬件技术为主的德国经济正在这个“软件为王”的世界中感到强烈的危机感。

无独有偶,2014年,美国的互联网以及ICT巨头与传统制造业领导厂商携手,GE、思科、IBM、AT&T英特尔等80多家企业成立了工业互联网联盟,重新定义制造业的未来,并在技术、标准、产业化等方面做出一系列前瞻性布局,工业互联网已成为美国先进制造伙伴计划的重要任务之一。

其实对比一下,我们不难看出。德国提出工业4.0,是基于其拥有强大的机械制造技术,嵌入式以及控制设备的先进设备和能力,德国很关注生产过程智能化和虚拟化的深刻改变。

而美国提出的工业互联网,则将网络的作用提升到未来制造业的核心层次,更希望将焦点聚焦在设备互联、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基础上,他们更加关注传统工业互联网的互联互通,其关注点在大数据和云计算。

由此可见,德国工业4.0和美国工业互联网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最终实现智能制造,实现移动互联网和工业的融合。但他们的实践路径及逻辑是相反的,德国是以西门子、库卡、SAP这些公司为主导,希望可以从硬件打通到软件。美国是以GE公司、IBM这些公司为主要参与者,侧重于从软件出发打通硬件。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中国。毫无疑问,在通往智能制造的路上,中国选择了与德国站在一起,充分吸收和借鉴了工业4.0,中国在2015年重磅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期行动纲领。它并不是一个一般性的行业发展规划,而是着眼于整个国际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变革大趋势所制定的一个长期战略性规划,不仅要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健康稳定发展,还要在应对新技术革命的同时,实现高端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

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我国制造业基础薄弱,很多行业还处于工业1.0、工业2.0的阶段,而从智慧工厂到智能生产不仅仅是设备的升级、系统的重新布局,更多的是人们思想和自动化技术的转变,对于有着强大制造业基础的德国而言,实现工业4.0尚需要时间,何况对于中国制造业呢?相较而言,中国制造业在工业4.0时代面临的转型升级任务更加艰巨且复杂。正如工信部部长苗圩所说:“德国是从工业3.0串联到工业4.0,中国是从2.0、3.0一起并联到4.0。”

从各位专家对《中国制造2025》的解读中,不难看出其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词,转型升级、两化融合、绿色制造、科技创新、结构调整、制造服务化。其实,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无论是德国工业4.0,还是美国工业互联网,他们的目标都是实现智能制造,这与《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完全一致。至于围绕这些概念而积极行动的各家企业,谁能最终拔得头筹,恐怕需要用户说了算。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