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国家火炬产业基地(含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和火炬软件产业基地)建设20周年。为系统回顾并总结火炬产业基地20年来取得的成就与建设经验,明确新时期火炬产业基地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使命,进一步集聚创新资源,促进火炬产业基地创新发展,近日,由科技部火炬中心举办的国家火炬产业基地工作座谈会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
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志宏在会上作了国家火炬产业基地20周年工作报告。科技部火炬中心副局级调研员段俊虎主持会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火炬产业基地代表共6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张志宏表示,经过20年的发展,火炬产业基地已经成为与国家高新区互为补充的,重点在县域经济层面、从产业成长需求出发,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运用科技创新成果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一项重要实践。展望未来,火炬产业基地建设应紧紧抓住“十三五”规划和科技体制改革的契机,结合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机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区域经济再攀高峰,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年铸就辉煌
20年前,我国第一家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海门新材料产业基地、第一家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东大软件园诞生。迄今为止,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已达到379家,火炬软件产业基地43家。
张志宏强调,火炬产业基地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密切契合国家发展战略,积极推进行业发展,吸引和集聚了大批优秀企业和创新人才,已成为区域特色优势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成为名符其实的科技企业茁壮成长的沃土,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有效环节,成为地方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与地方科技工作的重要抓手。
据介绍,截至2014年年末,科技部批准认定的41家软件产业基地入园企业达到3.9万家,从业人员总数296万人,实现总收入2.4万亿元,其中总收入超过千亿元的基地有9家;软件收入1.8万亿元,约占同期全国软件与信息服务总额的一半;利税总额4000亿元,软件出口超过206亿美元;2014年软件产业基地科技经费支出总额1914亿元,承担各级科技和产业化项目8300多项,新增软件著作权登记数2.98万件,新增发明专利1.16万项。
软件产业基地有效集成软件产业政策、环境、技术、人力等创新资源,已成为区域软件产业发展最活跃的孵化地和创新地,成为区域软件产业发展的主力军。2014年年底,火炬软件产业基地的软件收入占所在城市软件产业总额的平均比例在80%左右。如西安软件园聚集了西安市90%以上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2014年总收入1360亿元,占西安高新区总收入的12.4%,占西安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总收入90%以上,对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成为西安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助推器。
除软件产业基地外,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发展同样迅猛。截至2014年年底,科技部火炬中心共核定特色产业基地369家,其中60%以上分布在县域;入驻企业11.8万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8610家,上市企业650家;从业人员971万人;国家工程中心355个,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9434个。2014年,特色产业基地实现总收入8.6万亿元,利税总额1.1万亿元,出口创汇2000亿美元,承担各级科技和产业化项目约1.4万项。
“作为以提升区域支柱产业发展水平为主要目的的重要阵地,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已成为国家高新区之外的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张志宏介绍,以拥有特色产业基地最多的江苏省为例,2014年江苏省特色产业基地实现总产值超过3.6万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为55%,有千亿级产值基地4家、百亿级产值基地79家;特色产业基地实现总收入2.8万亿元,净利润2029亿元,上缴税金1775亿元。上海安亭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入驻企业中与汽车产业相关的占65%以上,基地产品为国内外各大整车厂商配套;2014年主导产业产值占基地总产值的83%,占安亭全镇工业总产值的61%以上。特色产业基地已成为引领、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载体。
据介绍,从空间布局看,火炬产业基地建设已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从区域经济层面讲,火炬产业基地建设有力配合了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为区域经济的优化升级提供了有效的科技创新支撑。从地方产业发展看,火炬产业基地从早期的区域传统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发展重点逐步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延展,目前基本覆盖了中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成为了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截至2014年,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新材料基地和生物医药基地分别约占核定基地总数的29%、23%和12%。
产业转型升级成“十三五”主攻方向
张志宏指出,“十三五”将是火炬产业基地积极谋划、跨越发展的关键时间节点,面临多种国家战略机遇的叠加、多种区域创新发展战略的交叉。火炬产业基地要准确把握面临的时代特征,跳出以往对高科技产业的传统认识,超前谋划未来发展出路。要将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主攻方向之一,注重向产业的高端化、特色化、集群化、品牌化、绿色低碳化、信息化以及产业融合等方向突破。
张志宏强调,火炬产业基地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抓住一条主线、增强两大动力、明确三个目标、注重四个发展”。
“抓住一条主线”即通过科学规划、合力推进,实现火炬产业基地更好更快地创新发展。这既是深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质量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增强两大动力”即全面深化改革,体现国家政策导向和地方发展实际需求,加快释放市场活力;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潮流,加大创新投入,全面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明确三个目标”即火炬产业基地要构建高端高质高新的产业特色区,形成布局合理、分布均衡的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带动区,成为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水平的重要承载区。
“注重四个发展”,一是科技部火炬中心将加大组织、协调、推进、布局和管理力度,统筹基地宣传、交流与对接,加强评价、复核及分类指导。二是各级地方政府应重视火炬产业基地的建设和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工作协调机制,使基地建设工作成为地方科技工作的重要抓手。三是火炬产业基地建设主体应做深做实基地建设工作,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技术水平,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接地气、聚人气”。四是紧紧抓住“十三五”规划和科技体制改革的契机,结合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机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集聚各类资源,积极推动和促进火炬产业基地持续发展,加快推动区域经济再攀高峰。
把火炬产业基地建设推向新高度
在座谈会上,江苏省科技厅、山东省科技厅以及西安软件园,江苏海门、常州、河北沙河特色产业基地,就本省、本地火炬产业基地的建设与发展作了典型发言。与会代表就各地火炬产业基地建设中的工作举措、主要成效、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热烈的讨论。
段俊虎最后做总结发言,对火炬产业基地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五个要求,一是针对目前基地管理环节要加强推进型宣传、导向型扶持、准确性服务;二是基地管理部门要严标准、严要求、严纪律;三是基地所在地方政府及科技部门在推进基地建设过程中要务实、扎实、讲求实效;四是基地及基地主导产业要突出特色、创新驱动、引领幅射;五是标杆型优秀企业要拥有主导产品的话语权、市场定价权和标准制订权。
面对今后如何更好地推进火炬产业基地的发展,参加座谈会的代表一致表示,作为火炬产业基地的管理者和建设者,将放眼全国、面向世界,把火炬产业基地建设推向新的高度,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摘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