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煤而兴的铜川曾经饱受粉尘煤灰的困扰,这个一度被称作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如今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灰头土脸,今朝绿色满园”,提起铜川近年来的巨变,中共铜川市委书记吴前进有感而发。
处于关中向陕北过渡地带的铜川,长期以来以煤炭、水泥等主导产业,单纯依靠挖煤卖资源、挖石头烧水泥为主支撑经济发展。一度形成高能耗、高排放、低收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这种粗放型增长方式给“煤城”铜川带来了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单一等等突出矛盾,制约着经济发展。如何破解这些发展中的矛盾,使得老工业城市焕发新活力,发展循环经济这条绿色大道成为铜川最优的选择。
煤炭、建材、铝冶炼作为铜川传统的主导产业,长期以来产业间缺乏关联度,经济的增长点主要建立在资源消耗的增加之上。如何摆脱资源型发展模式,着眼于资源多层次转化增值成为必然。如今的铜川,正在打造着一条“煤—电—铝—水泥”联产联营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以煤发电,用电炼铝,电厂废渣用作水泥原料。
在铜川新区以南,投资100亿元的华能铜川电厂项目全部建成后装机容量240万千瓦,年消耗转化煤炭600万吨,产生的100万吨煤渣就近被本市企业用作原料全部消化。如今,总投资12.17亿元的铜川铝业电解铝环境治理技术改造项目已建成,生产能力由5.5万吨一举提升至25万吨。铝业公司技改采用先进的240KA大型预烘槽工艺,可使吨铝生产综合电耗降低2682度,电流效率由过去的80%提升至91.5%,生产效率提高10倍,生产污染物降低50%。不仅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也更加减少。
伴随国家关天经济区相关规划的实施,铜川严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紧抓西部大开发及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等重大历史机遇,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全力构建全方位、大视角的循环经济社会。
面对铜川明天的大发展,市委书记吴前进信心满满:“我们在围绕‘5523’思路(提升壮大铝业、煤炭、水泥、陶瓷、果业五大传统产业,培育发展电力电源、装备制造、视频、医药、旅游五大新兴产业,抓好新区开发建设和老市区改造提高两个重点,破解环境污染治理、沉陷区滑塌区群众整体搬迁和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三大难题)基础上,如今全市将进一步明确发展循环经济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制定独具特色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全力构建‘两型社会’,并以‘循环经济’唱响绿色未来。”
处于关中向陕北过渡地带的铜川,长期以来以煤炭、水泥等主导产业,单纯依靠挖煤卖资源、挖石头烧水泥为主支撑经济发展。一度形成高能耗、高排放、低收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这种粗放型增长方式给“煤城”铜川带来了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单一等等突出矛盾,制约着经济发展。如何破解这些发展中的矛盾,使得老工业城市焕发新活力,发展循环经济这条绿色大道成为铜川最优的选择。
煤炭、建材、铝冶炼作为铜川传统的主导产业,长期以来产业间缺乏关联度,经济的增长点主要建立在资源消耗的增加之上。如何摆脱资源型发展模式,着眼于资源多层次转化增值成为必然。如今的铜川,正在打造着一条“煤—电—铝—水泥”联产联营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以煤发电,用电炼铝,电厂废渣用作水泥原料。
在铜川新区以南,投资100亿元的华能铜川电厂项目全部建成后装机容量240万千瓦,年消耗转化煤炭600万吨,产生的100万吨煤渣就近被本市企业用作原料全部消化。如今,总投资12.17亿元的铜川铝业电解铝环境治理技术改造项目已建成,生产能力由5.5万吨一举提升至25万吨。铝业公司技改采用先进的240KA大型预烘槽工艺,可使吨铝生产综合电耗降低2682度,电流效率由过去的80%提升至91.5%,生产效率提高10倍,生产污染物降低50%。不仅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也更加减少。
伴随国家关天经济区相关规划的实施,铜川严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紧抓西部大开发及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等重大历史机遇,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全力构建全方位、大视角的循环经济社会。
面对铜川明天的大发展,市委书记吴前进信心满满:“我们在围绕‘5523’思路(提升壮大铝业、煤炭、水泥、陶瓷、果业五大传统产业,培育发展电力电源、装备制造、视频、医药、旅游五大新兴产业,抓好新区开发建设和老市区改造提高两个重点,破解环境污染治理、沉陷区滑塌区群众整体搬迁和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三大难题)基础上,如今全市将进一步明确发展循环经济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制定独具特色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全力构建‘两型社会’,并以‘循环经济’唱响绿色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