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科技部发布纳米科技、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等9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批重点研发专项的申报指南,这标志着作为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重中之重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正式启动实施。
国家科技计划改革重中之重
据了解,2014年年底,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全面启动。科技部副部长侯建国表示,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核心任务就是要按照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提高科技计划的效率,增强创新能力,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构建新的科技计划体系框架和布局,着力解决制约我国科技计划引领带动创新发展的深层次重大问题。遵循科技发展的客观规律,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据介绍,目前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已经初步形成。科技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31个部门组成的部际联席会议已成为凝聚共识、协商决策的重要平台,特邀咨评委已开始发挥重要的战略咨询作用,首批7家专业机构已经启动改建并准备承接项目管理职能,“全程嵌入式”监督和评估体系正在形成,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已开始面向科技界提供服务,“一个制度、三根支柱、一套系统”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已初步成型。
在构建新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体系框架和布局方面,按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要求,以及科技创新呈现出的新态势新特征,已将原有的100多个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在科学评估基础上整合成五大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作为五类计划中最早启动的改革,担负着为其他四类计划改革“架桥铺路”的重任,因而备受关注。
“改革启动一年来,各部门、各方专家通力协作,付出了大量心血和努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终于正式启动实施,集中体现了改革进行至今各项工作取得的实质性进展,也为改革的最终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侯建国表示。
确保公开公平公正
据侯建国介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整合了原有的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的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有关部门管理的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定位为针对事关国计民生的农业、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健康等领域中需要长期演进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重大国际科技合作,按照重点专项组织实施,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研发布局和协同创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
改革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各个组织管理环节表现出更多的创新和亮点。其中,在项目形成机制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紧密围绕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互联网+”等国家战略,广泛征集各部门、地方、行业协会、企业等科技创新重大需求,共同凝练形成8个方面62个任务方向。共有50多个部门、20多个行业协会及相关地方参与各个实施方案的整体规划。
在重点专项论证布局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充分发挥特邀咨评委的咨询评议作用,以及部际联席会议决策机制。特邀咨评委委员、大同行专家和小同行专家相结合的咨询评议方式,既确保重点专项任务与国家战略保持一致,又从专业和细分的视角出发,保证重点专项技术路线的科学性和先进性。通过部际联席会议决策,形成了59个重点专项的总体布局和优先启动36个重点专项的相关建议。
在专项目标任务设计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则体现了全链条设计、一体化实施的特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各重点专项的任务目标体现出较强的整体性,上下游部署和横向布局的任务不是简单“拼盘”,而是相互关联、有机衔接,具有“不可剥离性”,改变了原来按照不同研发阶段分头支持的做法,实现上下游研发活动间的快速传导和相互促进。
此外,在指南编制和组织申报上,体现服务意识、尊重科研规律。采用“预申报书+正式申报书”的申报评审方式,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科研人员的负担,避免了不必要的申报准备工作。在同一指南方向下,如有不同技术路线、均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申报项目,可以择优同时支持,在项目执行中按期严格评估,及时调整聚焦。
同时,为了确保“公开、公平、公正”,特邀咨评委委员及参与重点专项咨询评议的专家,不能申请本人参与咨询和论证过的重点专项项目。
下一步科技计划管理改革重点
“此次改革不是简单地减少项目,而是在整合过程中,建立更加高效的立项、评审、验收过程,真正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我国创新的源头供给能力。”侯建国表示,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改革工程,不是简单的整合、缩减,而是如何更加有效地立项、评审、验收,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国家创新能力。
“政府不再具体管理项目,首批7家专业机构已经启动改建并准备承接项目管理职能。”科技部资源配置与管理司司长张晓原透露,这7家机构来自科技部、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计委等下属事业单位,相对过去由政府部门管理项目而言,其专业性更强,也符合国际惯例。
“科技计划的整合不是‘为整合而整合’,而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形成全链条、一体化设计。”财政部教科文司副司长霍步刚表示,不会因为科技计划的优化整合而减少财政科技投入,而是加大对高校科研机构的稳定经费支持和基础研究投入。
对于2016年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工作要点,侯建国表示,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和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也是新旧计划体系衔接和新机制磨合的关键之年。在后面的计划管理改革工作中,将更加注重发挥部门作用,总结经验、加强前瞻性研究,主动谋划、提前布局,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一是要把握改革节奏,更加注重全面统筹推进改革;二是要优化任务布局,更加注重自上而下的主动部署;三是既要做好立项,更要做好过程管理,提升创新绩效,注重科研质量;四是要完善规章制度,更加注重管理细节;五是要加强主动服务,更加关注和响应科技界的诉求。
摘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