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供给侧改革”引热议 制度供给是关键
  • 作者:张鹏
  • 点击数:532     发布时间:2016-03-16 16:59:00
  • 分享到:
关键词:

今年全国“两会”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疑是最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今年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围绕解决重点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开幕会上指出,2016年,人民政协要紧紧围绕“十三五”开局起步建言献策,聚焦“十三五”规划实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重点任务。

如何推进供给侧改革,政协委员们在“两会”期间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中国已进入经济社会转轨的攻坚期,首先应以制度供给为龙头,提升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供给侧的要素包含五大项,即劳动力、土地和土地代表的自然资源、资本、科技创新、管理与制度。作为现代化的关键一招抓住,这就是供给侧改革。”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表示。

“供给侧改革是一场从理念到行为的重大转变,是一项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两方面作用的重大探索,其过程是漫长而痛苦的,需要牺牲部分短期利益,但为了明天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必然的选择。”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汉民说。

“应激活社会资本参与促进供给侧改革。”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胡卫认为,加快形成社会资本公平竞争的市场准入和运营环境,是全面推进供给侧改革必须跨越的第一道门槛。全面激发社会资本参与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热情和活力,需要以市场公平准入和公平运营为主导,构建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和营商环境。

以制度供给为龙头的系统工程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未来5年,供给侧改革到底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成为“两会”上广受关注的焦点。

“供给侧是一个概括性的说法,我们所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是制度供给的问题,它是供给侧改革的龙头。在供给侧方面首先要解决优化结构的问题,接着就是要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未来5年间,这是一个重要的、应该抓住不放的方向,而且它会延伸到以后。”贾康表示,所谓供给侧改革的概念,不只针对“十三五”,但它首先是对应着“十三五”这样一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再往后,它还要对接到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远目标 。

对此,贾康特别强调,对于供给侧改革,必须澄清一些基本认识。供给侧改革是决策层谋定后动、理论密切联系实际而提出的一个具有新思维特征的重要指导方针,可以指导全局从短期衔接长远,所以它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通过深化改革继续解放生产力带动整个经济发展,将其提升到升级版的指导方针。

“当然,供给侧改革也有系统工程的特征,那就是不能简单地只看到某一个点。”贾康表示,有人说,美国的供给学派强调减税,那么拿过来到中国以后是不是就成了供给侧改革?显然我们要用减税的手段,但这并不是惟一手段 ,要把减税和其他可用的供给侧的手段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系统工程,来解决中国所面对的一系列矛盾累积、隐患叠加的问题。

与此同时,还要处理好与供给侧改革相关的供给要素问题。比如劳动力如何提高素质,如何应对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上升这一演变过程,这都是供给侧改革需要解决的。此外,土地和自然资源是另外一种供给要素,如何把土地开发集约化,自然资源的使用不再那么粗放,不再那么挥霍,尽可能地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在资金使用方面,如何让它体现出有效投资的特征?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眼点。

“要把上述供给要素问题处理好,又要说到另外两个重要因素,即科技要素和制度要素。”贾康表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进行科技创新,才能在上述三个供给要素支撑力衰退的时候仍然给出一个向上的托力。而对于为何要把制度要素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龙头,贾康则以时下广受关注的科技体制改革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制度为例加以说明:“建立一套符合科研规律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于当前整个社会的创新意义重大。我们提出科教兴国,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等领域的知识分子内在的积极性能不能调动起来,实际上就是一个制度环境、制度供给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去产能”应依靠市场公平竞争

今年全国“两会”上,对于产能过剩问题,政协委员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市场公平竞争。

“我国经济结构始终无法调整到理想状态的表现主要有三点。”周汉民认为,一是少数产业无法支撑经济持续发展。大量产能过剩集中在钢铁、能源、房地产等少数传统产业和部分新兴产业的初级产品生产领域,短期内的产能非正常增长严重透支环境和需求。二是少数产品无法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产业的政府主导、大企业为主的产业格局,极大束缚了产品的多样性和多变性,无法适应丰富多变的消费需求。三是少层次的垄断供应无法满足多层次的市场需求。以行政审批为主的产业和市场准入管制,限制了产业发展的多向性和多层性,无法适应多元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

对此,周汉民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均资源。资源、要素不应过度集中在少数产业,防止短期产能急剧膨胀,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严重过剩,同时造成其他行业的萧条萎缩。二是去管制,从“一枝独秀”向“百花齐放”转变。三是反垄断,从“好大喜强”向“扶贫济弱”转变。

“党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激发微观主体的活力,解放生产力,开发优质新产品,解决有效供给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使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的平衡,这就需要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鼓励竞争,打破垄断,放宽准入,减少政府不正当干预为基础和条件。”胡卫认为,当前,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加大吸引民间投资的力度,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传统上由政府资金和国有企业投资占主体的领域,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胡卫建议,应进一步以促进公平竞争来激发市场活力,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投资者市场准入规则;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加强税收优惠政策管理;加快补齐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短板”,建立信用奖惩机制,健全优胜劣汰的市场化退出机制,完善企业破产制度等。

“产能过剩不是普遍过剩,是某些产能过剩,它带有落后特征,所以它过剩。首先要认定,落后才会过剩,不落后 ,一般不会不过剩。”贾康表示,但是谁落后 ,谁不落后,光靠政府部门去判断显然并不可行。有些落后产能,政府部门可以判断,但是全国至少有近7000万家分散的企业,这些市场主体的产能,到底谁属于落后产能?更多的还是要依靠市场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法则,淘汰掉那些不能经受市场考验的部分。“被市场挤出去的才能够最后认定,它就是所谓的落后产能。”贾康说。

摘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