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一揽子措施。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之一,其中,创新型中小企业日渐显示出增长的活力和潜力。专家认为,科技创新是企业永葆生机的源泉。民营企业要善于借助外部环境,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同时,还要做好市场营销。此外,政府、科研单位更应重视科技成果转化的 “最后一环”,让科技成果真正惠及企业。
借助外部环境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民企要根据当前所处的行业和发展阶段,设计好企业的经营模式,告别前期粗放经营的成长方式,更要用科技创新来武装企业。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表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互联网+”等新兴产业日渐兴起,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更新经营模式,是民企发展立足首要解决的问题,但是科技创新是企业永葆生机的源泉,同样不容忽视。
当前,我国的民营科技企业只占民营企业的2%-3%,绝大部分民营企业在科技研发上的投入相对较低,大都不依靠技术为核心来获得高额收益。
民建会员、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副会长汪斌认为,这主要是由于科技创新的周期长,且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才投入,民企往往到研发后期“心有余而力不足”。大多数民企在战略规划上,为了追求短期效益,创新研发的动力不足。
汪斌表示,首先要提高民企科技创新的意识。企业获得高额附加值才更有利于长远发展,这需要靠高门槛、高技术含量,归根结底还是要靠科技投入。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大,企业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压力,而留下来的、生命力强的企业往往是高科技含量的企业。汪斌建议传统民企要转变观念,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朝中高端发展。
“民企在科技创新上最缺乏的是人才。 ”胡迟说,当前,从国家层面到各省市都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又因民企机制灵活,与市场比较贴近,对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变化都有敏锐的触角,在产品创新上更有动力。相比市场和资金,胡迟认为当前民企在科技创新上最缺乏的是人才支撑。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胡迟认为民企要更善于借助外力做好科技创新。一是民企要积极引进社会人才,用好第三方的社会服务机构以及研发平台。二是结合“互联网+”,用好诸如“中国制造2025”和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发展政府鼓励支持的产业领域,获得相关政策支持,减少创新风险。三是及时抓住混合所有制和国企改革重组的机遇,及时进行科技创新,实现企业转型升级。
汪斌则建议,瞄准市场动向,一是有研发条件的企业要利用好企业内部的研发团队,自产自销。二是与高校、研发团队合作,购买技术。但是,在有条件的基础上,仍然要建立企业自身的研发团队。三是,当前国家关于创新的政策一般惠及于发展较好的企业。“而往往最需要扶持的一般性企业难享受到政策福利,建议扶持政策应更具普惠性。 ”
重视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环”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科技资源配置不合理,利用效率低,大量的科研成果变“陈果”,不能及时转化为应用技术的问题十分突出。有数据显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另据世界银行统计,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平均只有15%,远低于发达国家40%-50%的水平。虽然有分析认为,两者在统计口径等方面不尽一致,但多方面的数据显示,我国现实的科技成果转化水平的确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科技成果转化’在近年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词,而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偏低也一直是不争的事实。”谈及科研成果转化不高的问题,汪斌认为,一是由于大多科技研发并不全来自市场需求,有些不是社会亟须的,转化的过程就会很困难。二是在技术转化上,政府在支持前期研发的基础上,还应继续推进一步,而不是让科研成果成为“弃婴”。
对此,汪斌建议,首先,科技研发和新产品开发一定要做好前期的市场调研,从实际应用出发,且研发出来一定要让市场检验,并制定检验标准来加强对产品的验收。其次,在科技产品的市场推广上,要培育出一批精通科技成果转化的综合性人才,既懂市场同时又懂技术。
胡迟建议,首先,要完善我国的产学研一体化机制,让科技创新和市场需求有机衔接。其次,加大研发成果在商业和应用方面的投入,有效对接市场。胡迟以日、韩为例,其科技成果转化层面的投入要远远高于我国。相比日、韩,我国研发出技术或产品后,到商业化运作上往往因人力、资金的投入不足而停滞,不能和市场有效衔接。再次,企业要学会用好“大数据分析”,掌握市场的动向和需求,甚至引领市场需求,并加大对产品中试阶段的投入。最后,政府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要重视政策落实效果,不断检验、调整、完善,使之发挥出最大效果。
为科技创新出“十”招
汪斌对民企尤其是民营科技企业在如何做好科技创新上支了十招:第一,组建一个有灵魂人物的团队。第二,重视知识产权。第三,寻找“吃螃蟹”的人,在试点中采集到有效数据,改进产品功能,精确市场定位,挖掘出技术创新中的更多潜力,为将来投放市场做足准备。第四,组织权威鉴定。第五,建立标杆客户。第六,多渠道宣传。第七,适时引入创投机构。第八,带好队伍发挥合力。第九,关注国家各项扶持政策。第十,推动行业标准的制定。
有了好的技术和产品,如何打开市场?汪斌同样认为,民营企业机制灵活,有市场优势。在具体做法上,要对用户、员工、股东承担责任。首先,依靠科技,不断更新产品来满足用户需求,让产品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是企业稳步发展的根基;其次,用好激励机制,加强战略合伙人概念,共同做大市场;再次,用好产业链的上下游和相关资源,在营销层面下功夫。
摘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