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和商务印书馆共同主办的“十三五:决胜全面小康社会与智库使命担当”研讨会在京举行。由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魏礼群主编、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行政改革研究基金”资助出版的《中国改革与发展热点问题研究(2016)》同日与读者见面。
围绕“十三五”时期国内外政治经济发展环境和变动趋势,与会学者聚焦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研判问题、激荡智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升经验、提供方案、提振信心。发言要点如下:
魏礼群(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加强智库建设 勇担时代使命
“十三五”时期,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肩负伟大光荣的时代使命,要全面正确发挥应有作用,加强智库建设,助力“十三五”规划蓝图早日实现。
一要服务党政决策。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应用性、储备性政策研究,为决策提供依据。二要推进理论创新。提出新理念、新判断、新观点、新思想,为研判形势、谋划战略、制定政策提供科学咨询,推进理论创新、学术创新、方法创新。三要引导社会舆论。深入阐释党的科学理论,解读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决策部署和公共政策,研判社会舆情,凝聚社会共识。四要提供社会服务。开展第三方评估,提供智力服务。五要参与公共外交。加强与国外智库和相关研究机构的合作交流,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提出中国方案。六要集贤育人。通过交流轮岗,为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输送优秀人才。
同时,全面提升智库担当使命的能力。一要创新体制机制。探索适合不同性质智库的组织形式、运行模式、发展路径,创新内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完善治理结构。二要善于选择研究课题项目。按照党和政府的决策需求,围绕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关切,提出真知灼见和切实管用的资政建议。三要着力提高研究成果质量。善于对研究领域作全面研究、系统研究、跟踪研究、长期研究,不断拓宽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努力展现自身特色和品牌。四要注重研究成果转化应用。要拓展成果应用渠道,建立灵活有效、形式多样的研究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搭建供需双方的“直通车”。五要切实打好智库研究的根底。练好智库研究的基本功,打好政治立场和基本理论根底,从多方面提高智库研究人员的素质和本领。
张占斌(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机制体制和发展方式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主要表现在:第一,中国的经济增长由过去的高速增长,逐渐过渡到中高速增长阶段。第二,发展方式由过去那种粗放型增长过渡到精耕细作发展阶段。第三,产业结构由过去的总体中低端水平过渡到中高端水平。第四,增长动力由过去偏重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强调创新在整个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第五,由过去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向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法治市场经济转变。第六,由过去的先富先好型要逐步向包容共享型转换。
“十三五”时期,建立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要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坚决破除各种利益藩篱和体制机制弊端,充分释放改革新红利,实现我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
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原主任 许耀桐:治理为官不为、懒政怠政
当前,全面从严治党体现了全覆盖、一体化、精细化、严要求、防极端等新特点。
“十三五”时期,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健全落实严格的学习制度,提升公务员和干部的责任意识,激发公务员和干部的精神动力;通过采取津贴、重奖和普惠措施,激发公务员和干部勤政务实、干事创业的物质动力;发挥制度的激励、引导、保护和督促功能,让制度释放巨大能量,激发公务员和干部勤政务实、干事创业的动力。
任海平(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战略研究部副部长):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打造对外开放升级版
“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外部环境总体上有望保持和平稳定,但地缘政治等非传统安全因素不断增多,影响我国发展的挑战不断上升。首先,经济下行成为全球经济的新常态,国际金融危机严重损害了世界经济原有的增长格局和增长机制,新兴经济体受自身结构性问题和发达国家政策外溢的影响风险增多,处境艰难。其次,在技术和产业的大变革背景下,国家竞争力不进则退。我国面临人口改善期,不排除发达国家技术优势进一步强化,传统产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最后,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正不断强化。包括我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虽面临参与全球治理的难得机遇,但在全球治理中仍处于不利地位,短期内想提升实质性的话语权仍面临突出挑战。
“十三五”期间,我国要主动地适应环境的变化,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以培育形成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为导向,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开放型的经济体系,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打造对外开放的升级版,释放改革开放的新红利,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刘军(国务院办公室电子政务办公室主任):推动决策“规划图”落地为“施工图”
“十三五”时期,各地方部门在推进简政放权过程中要注重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以统一行权平台为载体,加强各级政府上下联动;以梳理权力事项为基础,统一晒出权力清单。
以权力全过程上网办理为途径,统一编码管理、科学编制权力运行流程、权力事项办理全程上网运行、权力足迹全程留痕,推动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以电子监察为手段,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以为民服务为目标,提升办事效率和质量。
张茉楠(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用好大数据,驱动社会管理变革
大数据带来国家层面的治理革命。这表现在:其一,由原来国家主导的一家独大的治理结构向多元共治转型;其二,由原来封闭式的管理向更加开放的结构转变;其三,由权力决策向公众决策转变等。
“十三五”时期,要用好大数据,重视大数据发展的顶层设计,要推动数据开放共享,以强化安全保障、提高治理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为重要契机,形成三位一体的轮廓。加快推进信息基础设施体系的建设,推动政府的数据公开与共享,真正能够实现我们的传统业态和新业态的融合。
安森东(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行政改革内参》杂志社发行部主任):创新立国、协调立省
“十三五”期间我国行政区划要遵循统筹内外因素、因时因地制宜,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等原则。
在国家的层面,要创新立国,按照由易到难、政治敏感程度由低到高推进,创新理念、创新设计、创新布局和创新结构。在省级层面,应协调立省,把握好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和文化相融四个方面。在地市层面,要质量立市,解决部分地方省直管县过多的问题。在县级层面,突出产业立县。通过扩权强县、合并小县、产业立县、省直管县、财政输血、体制造血和机制活血等举措,做强每个县。在镇级层面,应以绿色立镇,形成特色城镇密集、美丽乡村布野的局面。在跨区维度,应强调共享强区,强调设施共享、信息互通、社会共管和发展共赢方面,着力解决好跨行政区发展突出瓶颈的问题,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朱瑞(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创新城市社会治理模式
运用大数据助阵,构建公共服务管理平台,通过数据共享、信息挖掘、资源引导等功能,实现公共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社会治理的能力;提升社会服务品质,强化社会管理质量,营造安定、平安、和谐的生活氛围;推动“织网工程”升级,建立政府之间、政府与公民、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数据信息互递系统;加强社会治理,构建精细化的治理机制,助推社会和谐永续发展。
摘自 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