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委员们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改革、发展与民生等领域,提案也更加紧扣中央政策,关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法治国、养老保障问题等,其中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成为了热门话题,为此委员们纷纷献计献策。
张茵委员:今后5年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关键期
“今年‘供给侧’改革国家如此重视,说到底是需要一个有质量的‘供给侧’”。来自广东的政协委员张茵说,目前国家正在努力加快调结构的步伐,能够经过这一轮改革大浪淘沙留下来的应该都是符合改革要求,且有耐心长期扎根做实业的企业。
对于自己所处的制造业,张茵认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应当尽快实现和国际接轨,今后五年是关键。“实现工业信息化和自动化,是工业4.0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自身要持续生存下去的必要条件。”
“现在的经济形势下,我们不用太过悲观。国内那么大的市场,13亿人需要消费,这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消费能力。就拿日本来说,虽然国土面积小、资源也不富裕,但几乎所有与民生有关的产业都可以实现国内的自给自足。如果有一天,我们国家也能实现这一目标,加上还有那么庞大的市场支撑,也就距离实现制造业强国的梦想不远了。”对于中国经济的前景,张茵表示依然看好,“可以看到内需依然稳定增长,而且经过这一轮更重质量的‘供给侧改革’,未来的经济底子一定会更加坚实”。
刘志彪委员:中国制造业本身的转型也面临机遇
来自江苏的刘志彪委员认为,中国制造业比重大大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制造业本身的转型也面临机遇。目前中国正在加大对科技方面的投入,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将对人力资本、技术资本、产业资本等产生巨大的需求,这些领域恰恰是西方国家的长处,因而为西方国家的知识产权和服务贸易等提供了输出渠道。“世界给中国一个转型升级的机会,中国会还给世界一个奇迹。”
夏德仁委员:重视实体经济发展 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
来自辽宁的夏德仁委员建议,“十三五”期间,国家应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采取有效政策措施保护制造业、强化制造业、支持制造业。
夏德仁认为,当前一些工业企业竞争力下降,负债率偏高,利润率低,融资比较困难,发展比较缓慢。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要去产能外,还应制定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行有效的设备投资。目前民间资本进入工业领域的障碍还比较多,手续比较繁杂,不易获得金融支持。建议国家在税收、财政补贴、金融等方面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加强对工业领域的投资,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发展。
夏德仁建议,应实施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政策,结合去杠杆等措施,加强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金融创新要建立在对实体经济服务的基础上。当前,大量社会资金追求高利润,金融市场在愈发活跃的同时,也增加了市场风险,同时造成实体经济缺乏资金支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积极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融合,鼓励具有战略意义的实体经济企业与金融企业融合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大对金融市场的规范管理,控制过度投机产生的风险,使投资者受到风险约束。国家可在金融机构的利润中拿出一部分对装备制造业企业的贷款进行贴息。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结合装备制造业企业实际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助力装备制造业企业更多通过上市融资来解决资金问题。
夏德仁表示,应加快实施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推进区域政策尽快落地。“十三五”期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要再上一个台阶,关键是落实好《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精神。建议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齐心协力推动《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辽宁省政协将积极配合全国政协开好以东北三省工业转型升级为议题的专题协商会,搞好专题调研,充分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推动东北振兴发展中一些关键性问题的解决。
摘自《中国信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