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人产业和技术也在日渐完善,越来越多的机器人进入到了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在机器人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我国的机器人技术发展更是受到广泛关注,在2016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小编编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代表、委员们对我国的机器人技术发展有何妙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技术也在日渐完善,越来越多的机器人进入到了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走近每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人类的助手和伙伴,从而显著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曾经那些出现在电影里的场景,正在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在机器人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我国的机器人技术发展更是受到广泛关注,在2016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小编编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代表、委员们对我国的机器人技术发展有何妙计。
小i机器人CEO袁辉
【代表提案】希望政府对待新兴产业能够发挥创新性管理,将智能机器人的发展作为重点支持范畴、以政府行为引导市场,让中国目前所累积的领先优势在政府、产业所形成的合力下,继续领跑全球。
【代表有话说】袁辉表示:“在‘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催生的这场‘新工业革命’中,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为其核心。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本地化的大规模商业应用——智能机器人领域积累了强大的竞争优势,这些优势属于原始创新,对其他国家来说,形成了很难跨越的行业壁垒。”
【小编寄语】机器人的发展程度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人工智能的智慧增长程度。从2015下半年到2016,人工智能领域热闹非凡,深度学习算法不断革新,重要技术频频突破。随着人工智能越来越智慧,科学家口中的“奇点”是否会来临?借着人工智能的风口,相信机器人产业会在2016年取得突破性发展。
政协委员杨增权
【代表提案】杨增权认为:“机器人被喻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并广泛应用机器人,既是安徽建设“十大工程”和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现实需要,也是精准实施《中国制造2015安徽篇》的应有之义,更是助推“调转促”的重要举措。
【代表有话说】“发展机器人产业,安徽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杨增权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合肥、芜湖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已经初具规模,外资企业、民族企业互利合作、竞相发展的格局已经显现。此外,中科大、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等一批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产业集聚效应已经初步形成,机器人研发、生产、应用产业链正加速构建。
【小编寄语】安徽机器人产业链构建成型后势必会成为我国机器人产业的领头羊。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万宝年
【代表提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万宝年建议,把研发和推广应用国产机器人放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制定出台国有企业优先应用国产机器人的相关政策,集聚资源重点扶持几家国产机器人本体企业加快发展。
【代表有话说】“我国本土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自主性依然较低,长期以来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被国外品牌占据,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产业创新能力薄弱。”万宝年指出,国产本土机器人不管是在成本价格、技术研发能力等方面均不占竞争优势。“现在各地发展工业机器人势头像雨后春笋,但企业规模普遍很小,没有可以参与国际竞争的骨干企业。”
【小编寄语】工业机器日益受到国家政府的支持和关注,在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必将成为机器人产业关注度重点。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经信委主任牛弩韬
【代表提案】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经信委主任牛nu韬提出《关于促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建议》,直指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高速发展的火热局面下,还存在一些亟须尽快解决的“冷”问题,比如应用密度偏低、中高端技术人才稀缺、缺少可参与国际竞争的骨干企业等。
【代表有话说】“我国工业机器人在技术水平上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国产工业机器人以低端为主,而高端市场主要被日本和欧美占据。据初步统计,2015年国内企业销售工业机器人总量超过2.2万台,而外资企业在我国销售工业机器人总量约4.8万台。”
【小编寄语】虽然机器人产业看上去很美,但仔细看令人忧虑。
青岛市青年联合会委员,政协委员佘静怡
【代表提案】佘静怡:“青岛应合理布局抢占先发优势,数据均表明,中国无论是机器人的产量还是使用量,都在快速增加。在不久前闭幕的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国际机器人联盟的统计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中国目前是应用机器人最多的国家,日本、美国、韩国等发达国家则被甩在后面。”
【代表有话说】“基于对当前形势的判断,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都对机器人产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成立机器人产业园区,想在这一“高科技”领域分得一杯羹。据不完全统计,在各地政府的支持和扶持下,全国已经有30多个机器人产业园区四处开花,因此青岛也不能放松对这一市场的挖掘和发展。”
【小编寄语】我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劳动力成本明显提升一定程度上也迫使和促进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摘自 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