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全国“两会”东风,广东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把新发展理念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工作举措。以创新驱动激发出发展动能,广东省正在加快建设开放创新转型升级新高地。
日前,深圳市出台《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关于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若干措施》《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三大新政策,从创新主体、企业、人才三方面入手,推动创新经济发展。
“广东省制造业企业要进一步提高创新研发投入,提升企业效率,完成从自动化到智能化的进一步提升,才能真正推动制造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唯美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建平说。
创新城市群建设提速
广东省近日召开传达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大会。会议认为,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是做好2016年度工作的动员会,也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实现“十三五”时期良好开局的动员会。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推进创新能力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强化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当前,广东省各地纷纷发力,把创新驱动发展落到实处。
广州市在3月23日召开2016年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汇聚创新发展要素。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亮出“十百千万”创新线路图,将设十大创新型产业基地、打造百万平方米创新孵化集群,全方位“筑巢引凤”吸引千名高端人才,5年内园区争取创新型企业突破1万家,打造代表广东省、广州市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先行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
以广州、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创新圈,正在加快形成分工互补的区域创新整体,共同打造创新驱动发展高地。前不久,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城市创新指数》显示,从区域位置看,广东省城市创新指数呈现出“中心—外围”的分布特征,构成珠三角创新核心圈和粤东西北创新外围圈两大圈层。东莞、佛山、惠州、中山、江门、肇庆6市与广州、深圳、珠海3市共同构成珠三角创新圈层。
全国人大代表、佳都科技董事长刘伟表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科技创新被放在前所未有的高度。建立创新体系更是长远发展的基石,广东省要重视人才培养,善于不断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跨国公司等技术管理领军人才和团队,形成创新的源源动力。同时,要占领核心技术制高点,加快前沿科技产业化,让产学研形成良性互动、滚动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南岭村社区党委书记张育彪表示,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居首,广东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核心战略和总抓手,充分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的潜能。珠三角要建设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圳市要发挥更大作用。深圳市创新发展的土壤和氛围越来越好,对科技企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我们要从过去种田、‘种’房子,到现在‘种’出高科技公司。”在张育彪看来,一定要紧抓创新驱动的发展机遇,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集体经济可探索先行先试,发挥政府政策引导、规划引领、资金扶持作用,支持基层集体经济成为转型升级的排头兵,加大集体经济改革力度,加快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推动其更具活力。
培育壮大创新企业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培育壮大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华为、最大的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商比亚迪、最大的即时通信服务商腾讯、最大的基因测序机构华大基因、最大的超材料研发机构光启研究院……一大批广东省企业快速成长、走向世界,成为托举起广东省创新发展的强劲动力。
广东省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激发出不少企业创新发展的热情和积极性。
3月24日,广东昭信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结合“两会”精神,召开了关于公司发展的董事会。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昭信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凤仪表示,公司先进半导体、智能装备制造成为“十三五”规划支持的新兴产业。在兴奋之余,当天董事会主要讨论了如何把握好这一重要机遇,并力争做到三个转变:一是从过去的卖产品向综合型产业服务商转变,产品与服务相融,延伸产品价值;二是把过去消化吸收创新向发明、创造、创新转变;三是要从过去纯制造业向产业金融、服务金融相融的方向转变。“现在,我们更有信心在欧美市场与国际名牌正面竞争,让企业加速迈向中高端水平。”黄建平表示,唯美陶瓷在美国田纳西州工厂正在建设中,该项目让企业进一步深耕国际市场,能迅速提高企业产品品质和水平,打造世界级品牌。
伴随着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的贯彻落实,一场寻找新工匠的行动也在广东省各地掀起热潮,为广东省创新驱动发展注入新的精神内涵和发展动力。美的“煮夫”工程师黄兵2年煮了2吨米,只为研制出可以赶超日本的电饭煲;广东肯富来泵业股份有限公司用4年时间改变了国产泵质量不过关,只能使用进口原油泵的现状,让“广东制造”的原油泵走入大海、走向高原……这些不断涌现的工匠样本备受瞩目。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易明教授表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需要新经济模式和比较优势技术,德国、日本等国工业文化中的工匠精神为中国经济内涵提升带来启迪。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品质的精神,与创新相辅相成。”刘伟表示,发扬严谨专一、不断进取的工匠精神,才能不断掌握先进的核心技术,才会不缺动力,才能跑得更快更远,站到产业链顶端。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发展时期,民营创新企业要加速转型升级,需要自己选准方向、苦练内功,也需要政府提供公平的环境和政策扶持。”全国政协委员、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志列建议,广东省应探索创新试点政策,支持由广东省大型行业领军企业牵头,创建科技银行等金融平台,为产业链上的中小微科技企业提供多方位的金融产品服务。
摘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