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成都高新区抓住人工智能新机遇抢占制高点
  • 作者:缪缪
  • 点击数:711     发布时间:2016-05-16 19:44:00
  • 分享到:
关键词:

今年3月,世界顶级棋手李世石1比4负于“阿尔法狗”引发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热,而就在上个月,电子科技大学创业团队研发的羽毛球机器人“亮相”成都菁蓉小镇,同样成了“吸睛神器”。

然而,在成都高新区,也“深藏”着一个智商堪比“阿尔法狗”的机器人家族。这个机器人家族不仅能“客串”老师,评测考试试卷;还能担当家教,为试题得分解析拿出解决方案;更炫酷的是,正在研发的高考机器人将于明年参加数学高考,它的目标是冲刺“一本线”,数学单科成绩超130分。据悉,“成都造”人工智能机器人项目,已纳入国家“863课题”,并将亮相即将召开的全国“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人工智能笔 “智商”堪比“阿尔法狗”

“就是这样一支看似平凡无奇的笔,却暗藏玄机。”近日,在成都高新区天府新谷5号楼,清华苏研院大数据中心主任、准星云学创始人林辉发布了“准星智能评测及学习平台”研发最新技术。在他手上,一支看起来不足为奇的笔,研发团队却用了4年时间。

“这支智能笔的核心,在于它笔尖下端的数据采集识别系统以及上方的数据传输系统,相当于学生在答卷的同时,这些数据就可同步到智能测评学习平台,答卷完毕,答题分数与评测就可同频生成。”据准星云学技术负责人介绍,笔端数据采集器相当于系统的“眼睛”,数据识别采集自动进入系统“大脑”,通过数据识别实现答案甄别。

“在不改变学生现有手写书写习惯的前提下,人工智能笔能精准采集学生书写的原始笔迹,对笔迹进行自动识别,利用构建的知识库,及时对学生答案正误、错误知识点、错误原因进行智能判定,自动评测实现试卷、家庭作业自动阅卷和学习诊断。”据介绍,这套人工智能系统的“高智商”平台,其核心技术集成多项前沿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与理解、机器学习、大数据技术、公有云技术等,甚至能轻松应对高考数学压轴题等高难度题目,“智商”堪比“阿尔法狗”。

人工智能+教育 试点学校已近20所

拿起人工智能笔,工作人员为前来参观的到访者现场测试了这套人工智能系统的“智商”,在数学试卷上现场完成几道证明题,很快的,在提交试卷之后,证明题的读取数据就显现在了手机平台上,并给出了“满分”的评测,其前后时间,仅仅数分钟。“如果答题错误,这套系统还会给出答案的解决方案,担当‘一对一’家庭教师的功能。”林辉介绍说,随着人工智能系统产业化,机器人“客串”家教将不再是“假如”,而从成本分析,人工智能的成本仅是目前聘请家庭教师的20%,“如果做大用户量级,我们的基础服务甚至是可以免费的。”

那么,学生答卷笔迹千人千样,如何能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零瑕疵”?对此,林辉表示,准星云学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手写识别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其在实际场景中的手写公式识别率已经超过世界排名第一的法国VO公司,目前已有十几种语言的识别技术储备,“智能教育评测机器人技术是全球首创,我们去年已申请40余件发明专利,其中有10件项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近期又将申请百余件专利。”

据悉,这套“成都造”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试点学校已近20所,累计使用人数已达到3万余人,该项目目前在四川、江苏等地教育系统进行项目试点和商业转化,现正以成都、苏州等地为中心构建智慧教育互联网+试点示范区,成都七中初中、树德实验中学、双流中学实验学校、电子科大实验学校等都在试点之列。“试点期间,我们在学校进行了大范围推广,对教师而言,人工智能的精准度,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阅卷改卷工作量,同时,智能评测的逐行批阅,将批阅的质量上升到最小粒度,靶向精准。”电子科大实验中学校长张平福表示。

明年出征高考 目标数学成绩超130分

在全国高考的考场,与人工智能机器人同台竞技、挥汗泼墨的桥段,将在明年的高考现场成为现实。

据了解,在此次“成都造”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家族中,“智商”最高的高考机器人,将于明年出征高考。“这项国家‘863课题’项目,要求在2017年让机器人参加高考,其高考不同科目由不同研发团队推进,机器人总分值倾向于上‘一本线’,而我们负责的数学科目高考,单科成绩是超130分。”

“参考现场,机器人将被放置在高考现场特定区域,应考答题数据会客观、及时地传递到测评现场,由此测试中国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先进性。”据准星云学介绍,眼下,日本东京大学等机构也在推进这项技术研发,“我们的技术占有优势。”

“未来一年,机器通过自主学习建立的认知模型,再结合心理学、行为学、教育学等认知理论,准星云学将能够根据逐行评测的学生数据,实现对过程化、细粒度数据的精准分析和推荐,给出学科和个性化建议。”林辉表示。据悉,去年8月,准星云学已顺利完成3000万元A轮融资,系列产品进入推广期,并被纳入国家“863课题”。目前,准星云学正计划启动B轮融资,并已获十余家上市公司、顶级风投机构关注。

“培育发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需要构建包括语音、图像、视频、地图等数据的海量资源库。”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成都高新区将发挥区域在计算机图形、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游戏开发、视频传输和处理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推进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处理、生物特征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智能决策控制以及新型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人工智能在智能产品、工业制造等领域规模商用。

摘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