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未来,每一家企业都将是一个众创空间
  • 作者:崔晓乐
  • 点击数:695     发布时间:2016-06-16 13:19:00
  • 分享到:
关键词:

自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发布以来,发展众创空间,支持创新创业,成为促进结构转型实现创新驱动的重要支撑。今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发布,再次对发展众创空间进行研究部署,主要目的是促进众创空间向专业化发展,为“双创”提供低成本、全方位、专业化服务。

《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当前,全国各地涌现出一批有亮点、有潜力、有特色的众创空间,已经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阵地和创新创业者的聚集地,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充分发挥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和驱动作用,紧密对接实体经济,有效支撑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继续推动众创空间向纵深发展,在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领域强化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协同创新,加快建设一批众创空间。

看清众创空间一年以来的发展情况,把握众创空间的发展脉搏将更有助于推进我国“双创”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结合自身经历,笔者认为,未来,每一家企业都是一个众创空间。

众创空间发展速度超乎想象

自2010年我国第一家众创空间成立以来至2014年,全国众创空间数量仅数百家。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发布后,国内众创空间发展如雨后春笋,2015年年底便达到2300多家。截至目前,两批在科技部备案的众创空间合计达49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方面,自1987年国内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建立至2015年,经过20多年发展,总数近3000家,而经认定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达600余家。与科技企业孵化器相比,众创空间的发展速度惊人。与此同时,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杭州梦想小镇、苏州金鸡湖创业长廊等标志性的创业聚集区也纷纷建立。在政府政策鼓励的引导下和以市场为主体的推进中,2015年全国新登记企业443.9万家,同比增长21.6%,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2万家左右,创历史新高。众创空间热与新一轮的创业潮已经涌现,这一时代变化将会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

笔者认为,国内的众创空间热至少会持续数年。其原因有三:首先,从宏观角度看,继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之后,国家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擎之外的另一个重要驱动引擎,以“双引擎”的方式解放生产力、创造力、释放社会活力。对经济结构性的调整以支撑“双中高”的目标,是国家意志,也是适应经济周期的规律,是自上而下的变革。其次,众创空间热所驱动的“双创”能量加大了社会人员的纵向流动,给予了公众更多的创富机会,具有自下而上的民间动力。第三,技术驱动注入新的力量,当下互联网尤其是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基础设施的完善,推动了新经济的发展,以众创、众筹、众包、众扶为手段,让当下的创新创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拥有更多的可能。

众创空间之所以“热”,由其本质所决定:一是给人以更多的机会(众),二是给智慧以更大的尊重(创),三是让生命得以绽放,人性得以高扬(空间)。就某种程度而言,当下众创空间之所以发展迅速,在“众”的方面,是对于大众想获得更多机会的需求。同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大变量的“人”,越来越成为竞争力最核心、最根本的要素。在“创”的方面,过去传统组织往往是对于人的体力用得多,智力用得少。因此,减少对员工智慧的浪费将是新的起点。如果说“众”对应了思维,“创”对应了机制,“空间”则将对应的是利益,是施展空间、成长空间、收益空间、绽放空间。笔者认为,众创空间是实现每个人的“梦空间”,反映出大众的“中国梦”。

众创空间热对传统企业有哪些影响

《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围绕主营业务方向建设众创空间。按照市场机制与其他创业主体协同聚集,优化配置技术、装备、资本、市场等创新资源,实现与中小微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各类创客群体有机结合,有效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形成以龙头骨干企业为核心、高校院所积极参与、辐射带动中小微企业成长发展的产业创新生态群落。

对此,笔者认为,众创空间热对于传统企业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三大方面。首先,在竞争方面,人才争夺将更加激烈。目前,传统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问题,转型就是谋未来,企业愿意把赌注押在哪里?押在人身上,还是资源上,亦或是资本上?资源和资本是存量,代表了今天的价值,而优秀的人才及其创意是增量,代表未来的价值。因此,当下投资人都在寻找下一个能改变世界想法的人。“投资人”不仅仅是名词,更是动词,而当前企业更要以“投资人”的视角看待内部人才,抢夺外部人才,实现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和有效激励。

其次,在关系方面,从职业经理人到合伙人的身份变化渐成趋势。当前,传统企业需要创造一种机制,把员工、职业经理人变成合作伙伴,尊重并给予员工机会,包括共享企业成功的机会。员工可以成为合作伙伴,而不只是雇佣关系。

第三,对于未来,员工创业将是现有企业转型和投资的新机会,而不仅仅是竞争对手。创业型员工早晚要进行创业,肯定留不住。如果能在原有企业平台基础上裂变出新组织创业,将更有活力。同时,基于统一的母公司品牌、资金、人力、行政等后台服务部门的支持和培育,创业者更能把有限的精力集中于产品和客户方面,创业成功率将会高于个体创业。对于企业而言,则多了一个投资机会,持有更多有潜力的初创公司的股权也将是传统企业获取利润的重要来源。

未来,众创空间将不再仅仅是一个物理办公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资源共享空间,最终会演变成一种组织方式和组织形态。组织形态决定业务模式,组织存在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更快、更经济地满足客户需求。常规企业的形态是中心控制、总部协调、内部互相依赖,其缺点是企业总部的重要性过大,若其出现问题,则会导致企业经营困难。而组织形式是随着客户需求的变化和外部环境变化而演变,在当下开放、多元的创业环境下,新的组织形态是去中心、分布式、自生长、内部市场化,其特点是不会因为个体消亡而引起整个系统瘫痪。因此,新企业往往会在现有母体平台中先依靠、后剥离、再独立,即新部门、新事业部、新公司。海尔的“海创汇”、海航的新变化都已说明大型企业已经展开了内部组织变革的尝试和实践,走在了时代的前面,而腾讯开放平台众创空间、阿里百川计划等各类大企业内外结合的众创形式,都预示着众创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形态百花齐放。因此,笔者有理由认为,未来,每一家企业都是一个众创空间。

众创空间未来发展方向

2015年1月,一篇以“中国的孵化器真的疯了吗?”为标题的文章引发业界关注。文中,科技部官员表示,“中国有2000多所大学,这是创业教育的主阵地。而众创空间可以把书本教育和实践结合起来。单从大学一项来看,众创空间的数量可能还不够。”因此,“大家担心中国的孵化器疯了,其实落脚点不该是数量,而该是能力建设”。作为针对早期创业者的重要服务平台,众创空间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与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等共同组成创业孵化链条。众创空间必须生存下去,才能很好地为创业企业服务。这就需要进一步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通过该文章不难看出,在数量需求仍然很大的背景下,国内众创空间也存在服务水平低、同质化严重、盈利模式不清等困境。笔者认为,此前众创空间运营存在3个层次:1.0是提供场地(餐饮),2.0是场地(餐饮)+专业服务,解决商事注册、记帐、知识产权等基础服务,3.0是场地(餐饮)+服务+投资。目前,正进入第四个层次——4.0阶段,即场地(餐饮)+服务+投资+垂直领域产业链资源及孵化辅导的全生态解决方案。前三个阶段的众创空间可以解决企业初创时节约成本等问题。然而,随着初创企业规模的扩大及服务需要的多样化、专业化,要求众创空间必须实现服务功能提升。未来,只有具备物业(办公场地)、商业(生活娱乐)、产业(产业链)、创业(人和项目)、服务业(创业服务)深度融合及跨界混搭特征的众创空间才能更好地助推创新创业的快速发展。

当下,众创空间的繁荣如同“风口上的猪”,在风还没有停之前,必须要长出翅膀才不会摔死,而那些来不及长出“翅膀”的众创空间必然会消失在空中。笔者认为,行业上重度垂直、形态上品牌连锁将会成为众创空间2016年的重要发展趋势,而众创空间的专业领域服务提供商也会因此借势而起。在内功上将会以“新四化”的方式体现:在定位聚焦上行业垂直化;在产业纵深上资源生态化;在孵化辅导上全时专业化;在创业体验上O2O社区化。

摘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